【10月24日是什么星座】10月24日三大证券报要闻汇总

来源:国际财经 发布时间:2018-11-17 点击:

【www.joewu.cn--国际财经】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10月21日讯

证券要闻  

  方星海: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10月22日,责任投资与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出席并致辞。他表示,“十三五”期间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应着力从五个方面推进绿色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积极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与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三是要大力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包括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证券化产品、碳金融产品等。四是要继续发展绿色债券市场,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五是要推广责任投资理念,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

  方星海进一步表示,在今后一段时间,要落实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大对责任投资理念的推广力度,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鼓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开展绿色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布责任报告;提升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对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投资资产的影响开展压力测试;鼓励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自愿基础上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大型机构投资者应该在践行责任投资方面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方星海指出,绿色发展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宣传、指导非常重要,需要大家对绿色投资有更多的自觉和重视。在自觉的基础上,再加上政策引导和强制性要求,就会形成一个正反馈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责任投资的了解还比较有限,缺乏对环境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工具,绿色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投资者对绿色资产的配置还不多。责任投资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之中还是一个短板,但发展的空间很大。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发言中指出,发展绿色金融要使绿色政策能够与市场定价机制、交易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绿色投资行为应该给予正面的激励。需要用社会责任的原则来推动市场价值取向和交易结构向预期的方向转型,在这一过程中行业自律的空间还十分广阔。他透露,中基协将在国内举办绿色投资论坛,组织学术界和行业力量,加强责任投资分析工具在中国的开发和运用。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保险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关注绿色金融,并积极践行责任投资的理念。未来,将发挥行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践行绿色金融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大力倡导和推行绿色金融理念,促进广大会员着力开展责任投资,加强相关的绿色金融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标准建设、创新建设和市场建设。

证券报要闻

  “一人三户”来临 券商揽客广告文案脑洞大开

  近日,券商广告创意热情高涨,从“一人三户”的创意火拼到近日意外爆火的券商“东南西北”创意接龙。

  从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大券商到华龙证券、九州证券、国融证券、东莞证券等中小型券商,这一场创意大赛竞争激烈,券商经纪、互联网金融等部门均卷入其中。

  创意火拼或只是一个开始。东北证券零售客户部总经理苏健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人三户”政策对行业冲击较大,是野蛮增长时代的结束。“就是从把客户先抓在手里再说的时代,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让券商更加关注客户服务的实质。”

  券商创意底气何在

  在本轮“一人三户”广告创意大潮,银河证券发布了“一对一,探美银河系,三户时代,一户就好”的文案。

  而在东北证券挑起券商“方向之争”的接龙时,银河证券借势发布“银河,包罗万向”、“不论东南西北中,你都是银河最亮的星”的文案。银河证券互联网金融部相关人士对此表示,此文案是用明亮的星向所有用户和同行业证券公司表达尊敬。

  上述银河证券互联网金融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已经不是银河证券第一次借势品牌营销。而这么做的目的是为唤起用户对互联网轻应用、移动端理财和品牌的关注,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和服务。

  针对“一人三户”,东北证券文案为“东北证券愿一路守护你,一人三户的时代”。针对此文案的创作缘由,东北证券零售客户部总经理苏健向记者表示,“在品牌宣传上,我们一直强调陪伴、守护、同行的意义,表明了东北证券的态度——长期、贴心服务客户。我们没有对标其他券商,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

  苏健还告诉记者,东北证券零售部下的新媒体管理组,专门做文化创意、设计,通过对服务理念的解读及延伸,头脑风暴,经部门讨论通过后,在各项宣传活动中予以推广应用。而在服务落实方面,通过标准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服务产品的设计、服务过程及结果的监督,督促各项服务计划及服务产品全面落实,为客户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中小券商拼特色

  大券商在文案中传达出对用户服务至上的理念,而在这次创意比拼中,中小券商的文案则更突出传达自身的特色。例如,华融证券创意的“一人三户,三思而行,智选华融证券”宣传小海报,以切合金秋时节的金黄色为底,意寓丰收。

  “我们认识到,一人三户,是行业回归理性的过程,同时也是经纪业务回归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过程。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通过整合公司优质产品和服务资源,以及丰富客户账户理财功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是我们此次海报宣传创意的核心理念。”华融证券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下阶段将重点推进落实客户账户功能升级,系列金融服务产品升级以及投顾专属服务等三方面工作。

  新锐型券商九州证券“一人三户”的创意文案为“一山何须三虎,虎必盘踞九州!”,其中虎取自“户”的谐音,九州证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文案创意的初衷是“以服务理念着手,说明来九州证券开户绝对是不二的选择!”

  虽已经拥有28年的历史,大同证券依然低调,不过大同证券此次亦参与了此次券商创意接龙,文案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人三户,必选大同”。大同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在创作灵感上,“我们引用了古籍中孔子的《礼运大同篇》,来表达我们在一人三户时代对待服务的态度与追求。”,“这也正是大同证券一直追求的服务精神:轻得失、重体验,在公平的基础上,为每一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文案比拼只是开始,券商的服务不会只停留在宣传语上,如何挖掘对客户有价值的深度服务,是券商面临的新挑战。多家券商已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会在经纪业务及互联网金融业务上作出调整,例如打通各个业务条线,充分调配公司资源,为客户提供最便捷价值最大化的服务,或从优化资源配置做起,将营销与服务用更加平衡的方式搭配起来,在互金业务上实现新突破。

证券报要闻

  新三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体现主动管理

  近日,股转公司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举被业界称为新三板市场近期最重要的政策。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这一文件的出台早有预期,只是比预想的早,体现了监管部门主动管理。一个健康市场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和规范,有了这些,才有投资者信任的基础。

  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全国股转系统扩大试点至全国以来,挂牌公司数量快速上升,海量市场规模已经形成。《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对终止挂牌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具体情形尚不完备,实施程序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配套制定《实施细则》以指导实践。

  《实施细则》共六章三十二条,包括总则、主动终止挂牌、强制终止挂牌、投资者权益保护、监管措施和违规处分、附则等内容。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列出了强制新三板公司终止挂牌部分的11种情形,只要满足其中之一,便会采取强制摘牌。分别涉及:未能披露定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可信、重大违法、欺诈挂牌、多次违法违规、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公司治理不健全、无主办券商督导、强制解散、宣告破产以及全国股转公司规定的其他强制终止挂牌情形。

  天星资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晨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以上情形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违法、违规情形;二是持续经营能力缺陷;三是其他情形,且基本囊括了目前新三板市场中不良企业的各种情况,同时再次明确了主办券商、会计所等应尽的督导义务。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施细则》中,强制摘牌的情形中并不包含对财务的要求,体现了新三板的包容性。

  除了细化明确摘牌的相关情形外,《实施细则》中还明确了终止挂牌的程序和去处,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方式和责任方违规处分。

  《实施细则》规定,股票终止挂牌后,公司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其股票应当继续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集中登记存管;股东人数低于200人的,可自主决定其股票是否继续在中国结算集中登记存管。

  投资者保护方面,主要包括:一是要求主动终止挂牌的挂牌公司对异议股东的保护措施作出具体安排;二是对实行强制终止挂牌的,探索建立了责任主体赔偿机制。由于补偿基金等有待上位法明确,因此《实施细则》以引导为主,规定挂牌公司或者挂牌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主办券商可以设立专门基金,对相关股东进行补偿;三是要求主办券商协助挂牌公司对上述措施作出妥善安排。

  王晨认为,这意味着挂牌企业违规成本进一步增加,券商、会计所等督导机构责任更加重大,新三板制度建设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20日,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数量已达9216家,且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证券报要闻

  金融租赁进入筹建爆发期 中小银行抢下半壁江山

  金融租赁行业正迎来史无前例的爆发期。

  日前,徐州恒鑫金融租赁公司获批开业,成为今年获批的第十家金融租赁公司。

  与此同时,监管层批复筹建金融租赁公司的节奏也在加快。公开信息显示,整个2015年,共计11家国内金融租赁公司拿到银监会审批牌照;今年以来,已有12家金融租赁公司拿到牌照。

  地方中小银行表现尤为积极。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已成立的57家金融租赁公司中有38家由银行参、控股,其中24家由农商行或城商行发起设立。另据记者粗略统计,已有12家企业或机构表态将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尚未获得银监会审批),而其中7家为地方银行。

  针对地方银行在金融租赁领域的疾行快进,业内人士表示,“应该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金融租赁公司自身实力、股东背景来决定经营方向,而非盲从进入。”

  金融租赁“加速”

  国内金融租赁行业起步较晚,但却不妨碍它势头强劲的加速度。

  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开设了47家金融租赁公司(包括3家金融租赁专业子公司),行业资产总额1.63万亿元,行业平均不良资产率0.9%。2015年,行业年度租赁投放金额达7108.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38.66亿元,利润总额234.43亿元。

  事实上,金融租赁行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有着深刻的政策背景。

证券报要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8月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官方认为,加快发展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拉动企业设备投资,带动产业升级。

  从具体业务看,国家正在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大飞机、海洋经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涉及的领域都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都是金融租赁服务的对象。这意味着,金融租赁可以围绕国家战略的实施,拓展业务空间,前景可期。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已有10家金融租赁公司陆续开业。57家已开业的金融租赁公司注册资本累计达1654.61亿元。其中,国银金融租赁今年7月在港上市后注册资本大幅提升至126.42亿元,位列榜首;工银金融租赁、建信金融租赁分别以110亿元、80亿元的注册资本规模分列二、三位。

  地方银行“情有独钟”

  地方银行是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主力军。

  记者统计发现,已经设立的57家金融租赁公司中,由银行参、控股设立的多达38家,占比66.67%。而在这38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中,由全国性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有14家(含2家金融租赁专业子公司),由地方银行参控股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合计24家,其中城商行发起设立17家,农商行发起设立7家。

  有业界人士认为,地方银行与股份行、国有大行相比,业务范围较狭窄,多在当地发展信贷业务。借助金融租赁的租赁渠道,地方银行可以实现曲线跨区域经营,也能通过金融租赁公司满足重点企业除信贷外,对于表外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实现综合化经营。

  “此外,从财务上来说,地方银行通过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借此将部分贷款转为租赁,相当于增加信贷规模;发起人银行原来的贷款收入也转变为中间业务收入,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上述人士表示。

  地方银行加大布局金融租赁产业也有政策方面的利导。其中,银监会于2014年3月发布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将“金融租赁公司主要出资人占比50%”的规定取消,并将主要出资人制度调整为发起人制度。该办法还明确符合条件的五类机构均可作为发起人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引来地方银行的关注。

  2014年年底,在金融租赁公司的核准审批权保留在银监会的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开业批复权被下放至省级银监局。这给高速发展的金融租赁注入了一把火。2015年开始,地方银行开始大量进入金融租赁行业。

  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初至今,监管部门累计批复23家金融租赁公司筹建,其中18家由银行发起设立。目前明确表态也将筹建金融租赁公司的12家企业中,有9家银行机构,多为地方中小银行。

  监管持续发力 并购重组仍是问询重点

  上周(10月17日至10月23日)沪深两市交易所发出21份问询函,其中有12份直指重组方案。看得出,并购重组仍然是一段时间内的重点监管对象。并购重组监管方面,银亿股份重组标的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连年下滑引发交易所发出问询。金马股份蛇吞象式重组众泰也遭到问询。

  动态热点方面,*ST昆机“蹊跷”的保壳方案,珠海中富购破产公司均被交易所问询。

  金马股份重大重组遭问询

  10月17日,深交所就金马股份作价116亿元收购众泰汽车案发出问询函,要求金马股份就众泰汽车高承诺回报,以及大股东铁牛集团近期认购众泰汽车股权的资金来源等问题作出说明。在金马股份重组案中止期间,铁牛集团通过股权转让成为众泰汽车实控人。有观点认为,金马股份的大股东铁牛集团在重组方案中止阶段对众泰汽车实现控股,以及削减重组案的募集配套资金,很可能是为了防止出现重组导致公司实控人变更的情况,而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借壳上市。

  根据金马股份今年10月10日披露的重组方案,拟作价116亿元以发行股票方式收购铁牛集团、长城长富等22名众泰汽车股东持有的众泰汽车100%股权。同时,金马股份向铁牛集团、清控华科等9名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用于整合上市公司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

  资料显示,铁牛集团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金马集团90%的股份。同时,铁牛集团过去也是众泰汽车的股东之一,近期更成为控股股东。

  对于本次重组案,深交所问询函指出,交易对方铁牛集团作为补偿义务人承诺,众泰汽车2016年、2017年、2018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12.1亿元、14.1亿元、16.1亿元;收购报告书显示,众泰汽车2016年1-6月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占标的公司2016年业绩承诺12.1亿元的29.26%,达标比率较低。

  *ST昆机出售资产遭质疑

  临近年底,又到了“ST股”保壳生死攸关的时刻,上周陷入多事之秋的*ST昆机再次遭到监管层的问询。

  10月17日晚间,*ST昆机发布公告,公司日前披露的拟转让旗下多项资产的事项,遭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问询内容除为何出售公司核心资产外,还包括多位董事此前对这一事项的反对意见。

  根据10月17日晚间*ST昆机对外发布的资产评估公告,此次其欲对外出售的资产,包括旗下刨台式铣镗床与卧式铣镗床业务及其相关资产和负债、西安赛尔机泵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45%股权,和昆明昆机通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三项。

  在10月15日*ST昆机召开董事会审议上述议案时,最终呈现的结果却令人意外。在所有12位参与投票的董事中,有2位对这一议案投出了反对票,且另有1位表示弃权。

  独立董事中唯一投了弃权票的唐春胜表示,除去自身无法判断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外,他还认为将被转让的刨台式铣镗床和卧式铣镗床截至目前评估值仍达7203万元,证明其具有一定市场价值。实际上, *ST昆机在半年报中表示卧式铣镗床系列,仍是公司主营主打产品与核心产品。

  正因此,上交所向*ST昆机下发了函件,希望其解释出售资产后对公司未来的影响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ST昆机半年报及资产评估报告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此次*ST昆机拟出售的三项资产,尽管多项为公司核心业务,但均处于亏损中。若年内*ST昆机成功将上述三项资产出售,将实现至少2.16亿元的非主营业务性收入。

  军民融合受关注 18家机构组团调研电科院

  上周(10月17日至21日)机构调研热度回升,深市约40家公司披露机构调研报告,较国庆节后首周调研数翻番。

  整体来看,上周获调研公司所属行业较分散,机构并未扎堆热门概念股。其中,大华股份、云南白药和浙富控股较受关注,周内分别获2次调研。此外,电科院罕见获多位基金经理、投资总监亲自登门。

  10月19日,电科院接待了长城基金、嘉实基金、上投摩根等18家机构造访。其中不少调研员名头不小。如长城基金一次就派出了由4位基金经理组成的基金经理调研团。此外还有财通证券、浙商证券的投资经理;上海呈瑞投资等多家私募的投资经理等。

  电科院主要从事各类高低压电器的技术检测服务,是目前我国电器检测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公司近期股价迭创新高。此前其于8月14日晚宣布完成增发工作。8月15日复牌后,电科院股价旋即涨停且此后一路攀升,最高至9月28日收盘价23.70元/股,区间涨幅超过70%。不过,公司股价随后出现回落,最新收盘价为18.68元/股。

  从调研记录看,机构重点关注到电科院新晋的军品检测业务。据电科院介绍,公司正在进行第四次转型升级,即军民融合,目前已成为国防实验室。

  今年以来,电科院军工检测资质及证书种类扩容。2016年初,公司通过了由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DILAC)组织的国防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涉及七大类、34小类、涉及国军标(GJB)及其它标准252个,涵盖环境、 材料试验、电磁兼容、无损检测、低压电器、防爆产品等多个领域的试验。

  9月29日,电科院宣布,近日取得了江苏省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办公室组织审查组对电科院进行的保密资格现场审查工作证明,确认电科院符合国家二级保密资格标准。公司称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科院在检测领域的公信度。

  有机构就此询问电科院与军工单位的接洽情况,电科院表示,“有一些军工科研机构前来接洽,公司也接待过军工科研机构人员的现场调研。公司原为民用检测机构,现稍增加一些装备,亦可为军工产品检测服务。”

  业绩表现方面,10月21日晚间,电科院发布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03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实现净利润4952.04万元,同比增长逾6倍。其中高压电器检测营收增长较多。不过,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电科院净利润规模就达到了1.49亿元。此后2014至2015年,公司营收不断下滑。

  调研中,有机构还询问了电科院全年出现低谷,收入下滑严重的原因。公司解释为过去资质扩充需要人力、设备等资源的大量占用,大幅度影响正常检测服务工作。机构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加班保证试验任务完成?” 公司称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检测机构需要靠资质才能开展工作及保证持续长久的发展,因此资质复评审、维护及扩项工作为检测机构第一大事。并表示现在已基本不会出现往年的情况。

  三季报曝光主力动向 机构备战年末行情

  上周五,在铁路基建等中字头个股的带领下,沪指尾盘攻克年线,收于3090.94点。这是沪指年内第五次发起对年线的攻击,沪市成交量越过了2000亿。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中国电建涨停,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化学、中国铁建等中字头股票纷纷大涨,成为一道风景线。究其原因,与接下来的本周上市公司三季报密集披露不无关系。

  根据上市公司定期报告预披露时间安排,本周将是上市公司三季报集中披露的一周,共计有2365家公布业绩,占全部A股的80.5%。其中,预喜公司达七成。

  一周之内,如此扎堆披露三季报实属罕见。从今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的情况来看,虽然整体仍然不容乐观,但相较半年报明显改善。主力当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事实上,随着三季报开始密集披露,A股市场各路主力的最新持股动向逐渐浮现。外资机构大幅增持

  拿外资机构来说,随着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的陆续披露,众多QFII、RQFII持仓情况陆续浮出水面,目前QFII进入18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其中10家为二季度原本持有,8家为新增。这其中就包括全球第二大基金公司领航集团、新兴市场基金巨头贝莱德以及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众多国际大鳄。

  例如,截至三季度末,领航投资澳洲有限公司通过旗下领航新兴市场股指基金持有92.62万股杭氧股份,占流通股的0.11%,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有50.54万股华明装备和241.05万股云煤能源,均为第十大流通股股东。

  作为最早获准的第一批QFII瑞士银行当然不甘落后,三季度末持有海德威士、老板电器、海螺型材3只个股,其中老板电器是三季度新买入个股;对海康威视则大幅增持,持股数从7054万股增加到11465万股。

  根据已公布的三季报,QFII三季度末持有的25只A股中,浙股就有8只,其中最受青睐的是海康威视,共有4家国际大鳄持有公司股份,分别是瑞士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QFII在A股市场的成功投资得益于其价值投资理念。海康威视之所以受国际大鳄的信赖,是由于公司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前三季度净利达到48.5亿元,同比增幅仍达到28.65%。诚如贝莱德的创始人兼CEO LarryFink今年4月末所表示,今年如果不投资中国,投资人会后悔。

  国家队增持9股减持3股

  国内方面,崇尚长期价值均衡投资的社保基金,在已公布三季报的130家公司中共重仓持有了27家,其中新建仓5家、增持4家。从投资风格看,基本面的优劣是社保基金较为看中的条件,如目前增持比例最高的益生股份,今年前三个季度由于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大幅回升,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81.32%。从目前社保基金增持的4家公司看,其中3家今年三季报利润实现增长,小商品城利润同比实现117.83%的上涨,好来客的利润增长幅度也实现了45.83%。

  保险资金向来都是A股投资的“风向标”,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最近陆续披露的三季报暴露了险资的行踪,截至10月20日,共有1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险资,合计持有2.37亿股,累计持股市值达30.60亿元。在上述险资17只持仓股中,有14只个股10月份以来股价实现上涨,占比82.35%。

  9月份中登公司月报中,已经看不出国家队的持股变动情况。目前来看,只能从上市公司三季报中发现国家队的动向。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已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中,有51家上市公司出现了国家队的身影。总体上三季度增持9股减持3股,因此,没有必要担心国家队大举撤退。

  从增持个股看,包括新奥股份、立讯精密、兴发集团、梅花生物、建投能源、小商品城、新城控股、陕西黑猫、漳泽电力,持股比例分别增加了0.70%、0.62%、0.58%、0.58%、0.24%、0.23%、0.22%、0.11%和0.07%。增持比例都不大,属于布局性操作。同时,被减持的个股包括濮耐股份、太钢不锈、万向钱潮,减持比例分别为5.9%、0.6%、0.25%,也属调仓性小幅减持。

  三季报还曝光牛散重出江湖。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公布,各大牛散在第三季度的动向也逐渐显露。最新数据显示,赵建平、赵吉看上了金利华电,王世忱入驻双成药业,夏重阳入驻黑芝麻,朱峥、施玉庆则分别坚守沙钢股份、奥普光电。牛散三季度动向表明入驻中小市值个股居多。

  从行业角度看,有133家环保类上市公司已披露三季报或三季报预告,其中,88家公司报告期业绩增长或预喜,占比66.17%。市场看好PPP加快推进下的环保行业投资机会。根据对环保上市公司PPP项目订单统计,2016年第三季度PPP项目订单数量及投资额均较前两个季度有明显增长,环保PPP需求正加快释放。

  受益央企整合、一带一路、PPP等多因素催化共振,中字头整合及混改预期题材值得重点关注。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无疑成为主要议题。机构主力有望借此东风启动年末行情。

  偏股基金仓位保持稳定 年末A股风险较多

  工银瑞信、广发、博时、国泰、大成、东方、国投瑞银等多家基金公司今日率先公布旗下基金2016年三季报。2016年三季度股市逐渐企稳,蓝筹板块表现好于中小创。而从今日公布的三季报情况看,多数主动偏股基金在9月底保持了中性较高仓位水平,纳入统计的股票基金平均仓位在87%左右。

  对于四季度股市走向,多位基金经理认为,除了担忧房地产限购政策对市场带来的影响,12月美国会否加息也成为基金经理关注的重点,他们纷纷认为四季度更要寻找确定性的机会。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

  整体稳定

  2016年三季度股票市场走势逐渐企稳,上证指数涨幅2.56%、沪深300涨幅为3.15%、深成指涨幅0.74%,同期,创业板指数跌幅3.5%,中小板指数跌幅为1.58%,公募基金多数仓位和二季度变化不大,更多通过行业和个股配置来应对市场。

  按照WIND纳入统计的可比的515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不含指数型基金),三季度末平均仓位为50.03%,和二季度末的50.3%变化也不大。而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首批披露三季报的宝盈、大成、东方、富国、工银瑞信、广发、国泰、国投瑞银等8家大中型基金旗下合计132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不计算指数基金、偏债混合基金),合计股票仓位为80.27%,而今年二季度末这些基金平均仓位为79.12%。

  不过,若仅算股票型基金,WIND数据显示,44只纳入统计的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7.14%,而二季度末这一数据为82.63%,显示出股票型基金在三季度加仓了接近5个百分点。

  从具体仓位变动看,基本是“一半增仓一半减仓”格局。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加仓的基金达到284只,占全部主动偏股基金的55.1%。其中加仓较多的是工银瑞信沪港深、德邦鑫星稳健、工银瑞信物流产业、光大中国制造2025、国寿安保核心产业等基金。从减仓情况看,也有62只基金减仓幅度超10个百分点。

  绝对仓位情况看,这515只基金中有63只基金的仓位超90%,占比约12%,其中国富研究精选、长安宏观策略、国投瑞银国家安全、工银瑞信中小盘成长等基金仓位较高。

  一些绩优基金的策略方向也值得关注,如宝盈资源优选基金经理彭敢表示,三季度在板块选择上坚持选择与过往市场不同的投资方向和成长主题,整体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效果,但是需要时间来消化市场整体的负面情绪。主要持仓集中在环保、TMT、医药、军工、体育、新能源汽车、泛娱乐等方向。

  而大成策略回报基金经理徐彦表示,三季度减持了部分上涨以后估值渐趋合理的股票,买入了一些有长期发展空间的股票。但经历过大半年上涨后,想找到有显著投资价值的股票,难度大幅增加。

  国泰大健康股票型基金杨飞在季报中写道,在三季度初重配的行业为通信、环保、建筑、电子、医药等行业,集中持有光通信、园林环保、消费电子、医药商业等细分子行业,减持了部分景气度变化以及估值偏贵的电子股。三季度末,基金组合继续提升景气行业以及个股的集中度。

  寻找确定性机会

  四季度股市何去何从,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在今日公布的三季报中,多位基金经理担忧房地产限购政策对市场带来影响,以及一旦12月美国加息给全球流动性带来冲击,认为四季度更要寻找确定性的机会。

  广发聚丰基金经理易阳方表示,四季度美国迎来大选,驴象之争胶着,全球对未来政治经济形势充满担忧。美国四季度加息概率大增,全球负利率正在结束,宽松货币政策面临拐点。国庆推出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对投资和经济带来冲击。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预计人民币汇率又迎来新挑战。展望四季度,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可能对地产产业链带来负面的影响,国外的经济以及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的风险偏好,因此四季度基金组合会保持相对中性的仓位,尤其是在三季报验证景气周期延续的前提下布局机构性的投资机会。行业配置上,继续看好通信、环保、建筑、电子、医药等行业。

  广发行业领先混合型基金经理刘晓龙表示,股市层面,由于资金依然宽松,所以看不到市场有大跌的风险,绝对估值不低又限制了股市的上行空间,所以窄幅波动行情概率较大,鉴于三季度末市场已经调整,刘晓龙认为,四季度中前期市场有较大的概率会上行。根据之前对房地产的分析以及微观层面的调研, PPP行业将会是政府依赖的重要的刺激经济的手段,相关行业的股票应该还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由于房地产被压制,相关的产业链失去了基础动力,而随着收益率走平,价值股的性价比迅速降低,预计资金将会向业绩好的中小创集中。并购主题、高送转、次新股等主题类投资预计也会比较热闹。

  东方精选基金经理则表示,未来两三个季度,经济将持续受到地产投资的压力,预计稳增长层面,政策将持续发力。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减税减费创新等将是激发私人部门投资的催化剂。12月美元大概率加息叠加年底,将对汇率产生较大的压力,为了稳定汇率,央行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空间不大。但从结构而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有利于股市重新获得蓄水池的地位,两者形成了对冲,甚至短期来看是正面的影响。因此,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的概率较大,尤其是在地产产业链短期承压的背景之下,中小成长股有望迎来较好的机会。

  龙虎榜揭秘:国庆节后17只个股遭抢筹

  龙虎榜数据体现了主力资金进出动向,连续观察可洞察主力的蛛丝马迹,因此该数据成为投资者每日必看的内容。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国庆节后的十个交易日,共有200只个股登陆沪深两市龙虎榜,席位买入金额合计达306.73亿元,卖出299.85亿元,资金净买入6.88亿元。期间净买入超亿元公司共达17只,其中三夫户外是近期资金最青睐个股,净买入金额达2.35亿元,高居榜首。此外,四环生物、四川双马和天马股份等个股净买入额也排名居前,金额分别高达2.05亿元、2.03亿元和1.73亿元。

  净买入金额较大的个股市场表现也不耐,剔除今年以来上市次新股,天马股份、四川双马等个股近十个交易日涨幅分别高达48.01%、45.02%。

  从龙虎榜资金净买入最大个股的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电子、化工等三大行业最受追捧。

  在近十日的龙虎榜中,102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其中32只呈现机构净买入状态,70只为机构净卖出。机构净买入前三名分别是诺德股份、西王食品、万泽股份,机构资金买入净额分别达1.99亿元、1.31亿元、1.04亿元。而机构净卖出居前个股分别为欣旺达、海德股份、华西能源等。

  上海证券报

  基金季报关注热点:股市能否重新成为蓄水池

  截至发稿,今日包括广发、国泰、工银瑞信等近30家基金公司披露了旗下基金三季报。从目前观点看,基金四季度最为关注的是地产调控及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对市场的影响。

  在地产基建投资回落、补库存和财政政策发力的预期下,基金判断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平稳,资金或一定程度回流股市;同时中小市值股票估值维持高位,A股出现趋势性行情的概率不大。具体投资方面,PPP相关行业以及个别高景气子行业成为当下基金布局的重点领域。

  聚焦房地产调控

  从目前披露的基金三季报看,基金普遍认为四季度影响市场走向的最重要因素是房地产调控。

  “四季度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房地产调控之后整个货币政策的变化。”在财通价值动量混合基金看来,简单的限购对于房地产和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货币政策变化对房地产和经济的影响会大很多,在全球流动性已经从宽松转向中性的背景下,央行也已经提出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加上债市的去杠杆因素,未来需要关注国内货币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东方龙混合基金认为,在新开工项目刚刚起来、二三线城市尚未完成去库存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控对于经济复苏的影响值得重视,“未来两三个季度,经济将持续受到地产投资的压力,预计稳增长层面,政策将持续发力。”

  长安产业精选基金预期,由于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加重,宏观政策调控预期将加强,房地产、民间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均存在一定回落压力。但在补库存和财政发力等因素的推动下,四季度经济增速仍有望保持平稳。

  股市能否重获资金蓄水池地位

  当房地产调控加码成为共识,股市能否重新获得资金蓄水池的地位成为基金四季度关注的焦点。

  国联安德盛精选基金坦言,原本的担心点在于房地产市场的过于火爆导致资金部分分流,同时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成为投资的隐忧,但四季度政策可能对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调控,这可能对证券市场反而是利好。

  东方龙混合基金也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有利于股市重新获得蓄水池的地位,短期来看对股市影响偏正面。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的概率较大,尤其是在地产产业链短期承压的背景下,中小成长股有望迎来较好的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对资金回流股市抱有期待,大部分基金依旧认为四季度行情将“波澜不惊”。

  财通价值动量混合基金表示,对于股市而言,在货币政策从紧之前,不会有太大的下行风险,但随着对上市公司重组的监管趋严,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不太可能出现大级别的行情。因此在这种阶段,除了企业的成长性以外,需要重视估值的影响。

  自贸区建设加速进入3.0时代

  今年8月底,国家明确将在河南等7个省市设立自贸区。而上证报记者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第三批自贸区总体方案近期将获批。国家也将择日对7个新设立的自贸区统一举行挂牌仪式。

  而在地方层面,上述7个省市有关自贸区建设的相关试验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专家建议,第三批自贸区建设应强调两个关键词:复制和创新。

  自贸区建设迈进3.0时代

  自贸区家族第三批成员分别落户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以及陕西等7个省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基于不同的战略考量和定位,7地自贸区各显神通,已呈现加速抢跑之势。

  其中,地处中原的河南自贸区建设颇为引人关注。近两个月来,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十”字骨架——郑徐高铁开通了,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B区封关通过国家验收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揭牌了……

  根据国家战略定位,河南自贸区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襟山带河,四通八达。在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看来,河南自贸区定位的两大关键词是枢纽和物流,这顺应河南区位优势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思路。

  耿明斋还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围绕这两大关键词,河南自贸区有以下试验重点:一是物流通道建设,要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建设,打造多式联运、海陆空无缝对接格局;二是国际化物流公司的培育;三是通关便利化和通关一体化;四是在跨境电子商务层面,河南自贸区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则表示,河南自贸区还将进一步探索在流通管理方式、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据介绍,目前在河南自贸区总体方案修改确定过程中,河南省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实现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承担起河南自贸区“替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

  而在重庆自贸区,跨境电商领域有关业务也取得新进展。9月初,重庆两江新区装备出口跨境电商平台——“领工云商”出口B2B订单在重庆海关通关成功,意味着重庆制造业正利用B2B电商打开出口新途径。

  记者还从重庆当地知情人士处获悉,针对重庆和西部物流状况提出分析和建议的交通物流总体规划,不久前已正式完稿,下一步将报送重庆市政府和新中联合工作委员会,有望在11月初正式获得通过,进而推动重庆物流朝落实多式联运、单一电子窗口等目标前进。

  在耕耘自贸区“试验田”上,湖北省也铆足了劲。自2014年3月启动自贸区申报以来,湖北省已先后发布三批185项改革新举措。其中,武汉片区已拟定25项拟先行实施的改革试验事项。而东湖高新区作为先行先试区域,过去两年已实施完成改革事项127项,形成制度性成果80项,接下来将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创业、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大胆探索。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湖北具有典型的江河经济特征,同时湖北的科教优势在中部地区比较明显,加上传统的产业基础,湖北自贸区可在沿江开放和创新驱动方面做足文章,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

  陕西省省长胡和平近日也公开表示,要以自贸区建设为核心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增强开发区的开放引领作用,以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

  舟山是浙江省“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主体。为谋划推进舟山自贸港区建设,舟山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十一”长假期间率团赴新加坡取经,从拜访机构到与当地企业座谈,忙得不亦乐乎。

  从沿海到内陆地区,自贸区试验种子已落地生根,全国自贸区建设已大步迈进3.0时代。

  全国自贸区需联动发展

  与此同时,关于第三批自贸区建设该如何推进的探讨也在学者中展开。

  近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高校自贸区研究联盟2016年会上,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在上海自贸区和粤闽津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基础上,第三批自贸区建设应强调两个词:复制和创新。

  “不管哪个地方进行自贸区试验,都要按照国际规范的自贸区模式去做,此外再结合实际情况和当地优势去做出一些特色。自贸区要成为真正的自贸区,而不是拼政策洼地,自贸区没有政策洼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对上证报记者说。

  相比复制,创新是一条更为艰难的路径。正如河南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所言,河南建设自贸区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除来自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瓶颈的制约,国际贸易竞争压力加大、区域竞争压力加大都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河南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凭借区位交通优势,一方面承接两个产业‘转移’(国际产业布局国内,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另一方面,不断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当前,西安、武汉、长沙、合肥、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不断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力度,使得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深化国际合作方面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河南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与相关地区和国家经济持续深度合作的产业优势还很艰巨。”焦锦淼说。

  站在推动全国自贸区建设与发展的视角上,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取得初步成就,下一步的发展在方向上、内容上、阶段上、体制机制上都需要进一步明确,仍需完成四项试验任务,分别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明确建设自贸试验区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权责分工、微调自贸试验区的管理体系、建立自贸试验区的实体管理机构。

  “所有的自贸区,不管是沿海的,还是内陆的,共性的问题都是围绕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展开,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张建华说。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则建议,加强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的交流、联动、互动。他认为,11个自贸区构建了一个全国自贸区网络体系。其中,如何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特别是统一的市场制度和管理制度,值得各方大胆探索。

  方星海:积极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22日指出,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十三五”期间应着力从五个方面推进绿色金融和责任投资的发展,包括积极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与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披制度、大力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继续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推广责任投资理念等。

  他是在“责任投资与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该研讨会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证金融研究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联合主办。

  方星海指出,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十三五”期间应着力从以下方面,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绿色行业,缓解绿色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二是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与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信息披露中有很多必要的财务信息,今后要朝着强制性披露环境保护信息的方向发展,如企业碳排放情况、水污染情况等。

  三是大力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要进一步支持发展包括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证券化产品,碳金融产品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者需求。

  四是继续发展绿色债券市场,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目前,沪深交易所对绿色债券的申报受理及审核建立了专门的“绿色通道”,未来要进一步发展绿色债券相关制度,完善第三方评估系统,采取措施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

  五是推广责任投资理念,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

  方星海指出,目前机构投资者在推动我国投资和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一段时间,要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大对责任投资理念的推广力度,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要鼓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开展绿色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布责任报告,提升机构投资者所投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对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投资资产的影响开展压力测试;鼓励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自愿基础上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大型机构投资者应该在践行责任投资方面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银监会: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 推进债转股相关工作

  21日召开的银监会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传递出多个重要信息,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将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包括严控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等。

  此外,会议还提到要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相关工作,推动投贷联动试点,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等。

  上述信息显示政策导向有了微妙变化。银监会在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展望下半年工作计划时并未提及房地产,但此次会议则用较大篇幅提示了这一领域的风险。

  此次会议提出,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并提出七方面要求,其中之一是要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业务规制要求和调控政策;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规范各类贷款业务管理,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合规经营。

  此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9月中旬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要加强对房地产信贷压力测试和风险测试。

  对房地产领域风险警示增强所对应的背景是,今年房价的快速上涨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异于寻常的增长。比如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487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55亿元,这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286亿元,按揭贷款“一枝独秀”。另有多个银行人士对上证报记者称,实际上对公贷款很大部分也流向了房地产。

  会议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有扶有控”,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领域信贷风险,严防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债券投资管理,强化限额管理、杠杆管理、资本管理,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强同业、理财和投资等业务管理,合理匹配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加强银行业“走出去”风险防范,加快推进合规机制建设,严防外部风险向银行业传染蔓延。

  此次会议也紧扣热点问题,提出要切实推进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更好地发挥债权人委员会作用,有效开展企业金融债务重组。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相关工作,降低企业杠杆率。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先行先试。

  关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会议提出,一方面,大力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做好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决策实施的金融服务,主动对接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和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小微企业、涉农和扶贫信贷投放目标。

  钢铁去产能年终冲刺 预计央企本月率先达标

  钢铁去产能工作进入年终冲刺阶段,央企将于本月提前达标。22日,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组局局长李冰在第三届钢铁行业多元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中央企业今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任务是719万吨,预计能在本月完成。

  央企率先达标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涉钢中央企业包括宝钢、武钢和鞍钢3家专业钢铁公司,以及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2家涉钢企业。截至去年底,5家钢铁企业粗钢产能共1.38亿吨,占行业总产能12.2%。

  今年宝武正式宣布合并之后,双方均在10月发布的重组方案中表示,在股份公司层面,宝钢股份、武钢股份2016至2017年内分别压减465万吨、140万吨粗钢产能,且将争取在2016年底提前完成上述两年去产能目标任务。

  而在集团公司层面,宝钢集团、武钢集团计划在2016至2018年内分别压减粗钢产能920万吨、442万吨。其中,宝钢集团每年分别压减粗钢产能395万吨、210万吨和315万吨。此外,宝钢集团还将追加八一钢铁压减粗钢产能300万吨。按此计算,宝钢3年合计化解产能1220万吨,占现有产能的20%。

  如今,两大公司的承诺已经初步兑现。“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提前完成今年的钢铁去产能任务,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不仅完成任务,还有可能超额完成任务,鞍钢集团公司也能按时完成任务。”李冰在当日举行的大会上说。

  李冰表示,按计划,从今年开始,中央企业将用3年时间有序压减粗钢产能2137万吨。其中,主动压减1644万吨,兼并重组拟压减393万吨,国际产能合作拟转移粗钢产能100万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重组压减产能中很多都是置换,去产能同时还有一部分新建的量。”西本新干线高级分析师邱跃成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7月,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钢铁900万吨的规模能力。

  地方开始冲刺

  除了央企,一些地方省市也在钢铁去产能道路上开始年终冲刺。江苏省政府近期表示,10月底前将提前完成全年390万吨的钢铁去产能工作。据悉,“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将压减粗钢产能1750万吨,2018年底前完成总进度的70%。不过按此进度来看,江苏省明后两年压减产能压力巨大。

  今年四川省将在10月底前全面压减钢铁产能420万吨。据《四川日报》18日消息,四川省签订目标责任的3家企业的6台炼钢设备主体(产能420万吨)已拆除。

  一些去产能任务相对较轻的省份也已经在三季度提前完成年度目标。湖南省发改委于8月公布,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对50吨电炉进行了关停封存,标志着该省2016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已经完成。9月初,山东省经信委发文表示,2016年山东省钢铁行业已完成压减生铁270万吨、粗钢270万吨的去产能任务,有关企业的设备已关停退出,并开始部署2017年去产能工作计划。

  任务最为艰巨的钢铁重镇河北省也计划在11月底前超额完成今年计划。《河北省2016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分月计划表》显示,预计到11月底,河北省将累计淘汰1840万吨炼铁产能、1600万吨炼钢产能,超过原定压减1726万吨炼铁、1422万吨炼钢产能的目标。

  官方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28个产钢地区和中央企业共退出粗钢产能3468万吨,约占全年任务量的77%。

  贯彻落实新“八条底线” 私募资管产品备案规范出台

  针对前期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核查中的一些问题,21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1-3号》(以下简称《备案管理规范》),分别涉及备案核查与自律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服务和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今年7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作了严格规范,这也被业内誉为新版“八条底线”。

  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暂行规定》实施以来,协会严格贯彻落实新规要求,加强了对私募资管产品的备案管理。但是在备案核查实践中,协会发现部分机构对新规条款的内涵和界定存在理解不到位、理解偏差等情况,部分机构则利用条文的局限性来寻求规避监管的空间。

  为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私募资管产品备案管理要求,根据《暂行规定》相关规定,经证监会批准同意,协会研究制定了《备案管理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备案管理规范》主要着眼于私募资管产品备案环节涉及的材料提交、备案程序等操作问题以及履行监测职能角度,在法规基础上,从行业自律层面进一步强化私募资管产品的规范性要求。

  一是明确了协会的备案核查和产品监测职责,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备案合规义务、备案程序、法律责任等做了总体性规定。

  二是对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服务的私募资管产品须提交的备案材料进行了细化,督促管理人谨慎遴选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

  三是详细说明了结构化资管计划的备案要求,细化了在宣传推介、收益分配、投资运作等方面的合规要求。

  四是针对部分突出风险,进一步强化自律规范要求,如禁止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为投资非标资产的资管产品提供投资建议;禁止一对多资管产品委托人以发出投资建议、投资指令等方式影响资产管理人投资运作;禁止管理人通过“安全垫”+超额业绩报酬等方式变相设立不符合规定的结构化产品。

  据悉,下一步协会将在正本清源,强化约束的前提下,深化落实《暂行规定》的各项要求,引导行业提高合规风控能力。同时,协会也将根据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实际情况,以及行业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建议,及时修订完善《备案管理规范》,共同促进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FOF基金经理注册登记事项细化

  从今日起,基金公司可以在从业人员管理系统中办理基金中基金(FOF)的基金经理考试预约、注册和变更等相关事宜。

  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21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关于基金中基金的基金经理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完善基金经理的自律管理,规定了FOF基金经理的任职条件,细化其注册登记相关流程。

  通知规定,申请FOF基金经理注册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六个条件: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具有3年以上在金融行业从事证券投资、证券研究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研究评价或分析经历,且最近1年从事上述有关工作;没有《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和基金从业人员的情形;具备良好的诚信记录及职业操守,且最近3年没有受到证券、银行、保险等行业的监管部门以及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通过协会组织的基金经理证券投资法律知识考试(FOF类);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基金经理的注册、变更及注销材料均采用电子化方式,通过协会的从业人员管理系统进行报送。FOF基金经理注册、变更流程与其他类型基金经理的注册、变更流程相同,根据《基金经理注册登记规则》提交注册、变更申请材料。

  通知指出,其他类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初次变更成为FOF基金经理前,需要通过FOF基金经理法律知识考试,并需符合FOF基金经理的任职条件; FOF基金经理在初次变更成为其他类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前,也需通过相应类型基金的法律知识考试,并需符合相应类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条件。除ETF联接基金外,FOF基金经理不得与其他类型基金的基金经理相互兼任。

  煤炭先进产能释放扩围 超预期需求或支撑煤价

  近期,山西、内蒙古等地多家煤炭集团宣布,根据9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制定了相应的产能释放方案,标志着先进产能释放范围扩大的大幕拉开。

  多位煤炭行业人士表示,受制于运力紧张、释放产量不如预期,目前产能释放增加对煤价还未构成影响。而从发电量、基建开工等方面的数据来看,宏观经济正在回暖,这将拉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市场对煤炭的需求或超预期。

  9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明确将适度增加安全高效先进产能投放,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据测算,符合先进产能释放的煤矿主体大约为900处。对此,市场观点判断,煤价涨势将因产量增加而放缓。

  10月中旬起,山西焦煤集团等煤炭企业产能释放方案陆续公布。截至目前,山西省已有85处煤矿被明确列入先进产能释放范围。内蒙古则有7个盟市的172处煤矿、53432万吨产能(按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产能)被纳入上述释放先进产能煤矿范围。

  “目前,陕西、内蒙古大部分煤矿仍然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资源供应仍然偏紧张。”汾渭能源的一位动力煤分析师告诉记者,陕西榆林地区对于煤管票管制十分严格,且将进行环保检查,也将使当地的产量受到一些限制。虽然山西地区国有大矿陆续宣布释放产能,但短期内产地煤仍然销售较好,价格稳中有升。

  从环渤海港口库存情况来看,部分铁路线进行检修,产地面临汽车调派难、铁路车皮计划难申请等问题,近期发运到港口的货量偏低。港口现货供应仍然紧缺,部分煤种甚至处于无货的状态。加上华东、华中内陆地区下游库存仍然偏低,意味着港口下水动力煤短期内仍有上涨空间。

  此前,先进产能首批释放名单中未包含焦煤矿,加之下游钢铁行业需求旺盛,8月以来,焦煤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在最新参与先进产能释放的名单中,一级先进煤矿产能开始涉及焦煤矿。

  国投安信期货煤焦钢分析师曹颖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焦煤矿产能仅占约20%,其中主焦煤资源占比更少。而一级先进煤矿产能中部分焦煤矿的生产条件已经不具备满产能力,即使四季度工作日增加,也不会导致产量出现20%的增幅。焦煤、焦炭的现货价格仍具备上涨空间。

  一方面,煤炭供应暂时未如预期那样出现快速增加,另一方面终端需求却有增加的迹象。日前公布的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反映出宏观经济正在好转。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6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9月共销售挖掘机5456台,同比暴增71%,环比增长25.5%,更加直观地透露了基建开工量明显增加的信息。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专家分析认为,终端需求回升拉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四季度发电量有望继续维持6%至8%左右的增长率,在基建和房地产业的支撑下,钢铁和建材行业耗煤以稳为主,相应的煤炭需求有望出现4%至5%的增速。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有关会议透露,随着煤炭去库存阶段的结束,特别是进入冬季后,采暖负荷逐步加大,煤炭消耗将有所增加,同时增加的产能释放将有序到位,大部分地区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少数地区平衡偏紧,将针对少数供应偏紧地区定向增加部分产能投放,保障居民取暖、发电等用煤需求。因此,煤炭产能过剩的局面还未实现根本改变。

  政策密集全力助推 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启航

  朝向“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借助“互联网+”的一双翅膀,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已经启航。

  在22日召开的“2016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健康医疗大数据不但成为各议题设置的出发点,也成为政府人士以及学界各路嘉宾讨论的焦点。

  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就在会上透露,卫计委正在组建健康服务大数据平台。而在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看来,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因此蕴含了巨大的改革发展机遇。

  健康大数据迎政策红利

  “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正逢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毛群安说。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公众健康大数据工程;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定义为重要的国家基础战略资源,把应用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纳入国家大数据的战略布局,为打造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8月,全国健康与卫生大会召开,确定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的发展方针,指出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确定了今后15年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11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即将在上海举行,这也是全球健康促进领域最高级别的盛会。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将带来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提升健康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培育新业态和经济新增长点。”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说。

  “如果说在传统经济业态中,土地是产生实体经济中一切价值的源泉,那么,在‘互联网+’的业态中,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产生相应的一切价值的基本。”在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看来,健康医疗大数据也因此被认为是国家和全民最重要的基础战略资源。

  “‘互联网+医疗’其实质是对健康信息的深入探讨。”毛群安指出,目前正在组建的健康服务大数据平台,就是期待借助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的东风,真正把健康政策落到实处。

  但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下一步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陈立东就坦言,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瓶颈,其中包括技术创新仍不足,信息互通共享等融合机制尚未建立,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等。

  多业态已受到资本追捧

  根据大会平行论坛——健康医疗先锋论坛上发布的《2016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研报》,健康医疗大数据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主要分为医疗机构、公众患者、医护人员、医药企业、商业保险和政府部门等6类服务对象;根据所处的具体领域,又分为移动医疗、医生工具、医药电商、医药信息化、医药研发、移动健康、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等11个小类。

  《研报》指出,医药信息化领域是目前融资表现非常好的领域,如肿瘤的数据库、医疗影像系统等受到资本关注;在医药研发领域,生物大数据、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都是投资热点;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仍待挖掘,因为健康管理已经变成非常热的新兴领域,可穿戴设备的配套可以帮助实现对一个人24小时高黏度的健康管理和指导,这将在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有非常明朗的前景;医疗大数据为医药企业加速新药研发带来机会;医生可以利用大数据帮助诊疗、用药、培训、科研等,在这一领域不仅有较高需求,而且有较好的变现可能性;移动医疗特别是在母婴类、中医类等细分领域,已经出现线下诊所等O2O模式,也受到资本青睐。

  “从融资情况,今年上半年,医疗健康大数据融资事件TOP100的统计显示,医药研发、在线诊疗、医药信息化均表现强劲。”苏婧说,从大的宏观环境看,实体经济下滑,资本也需要寻找新兴行业和盈利空间。

  在苏婧看来,“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从治病端向人的健康管理端转移,一切从人的健康出发,在这一导向下,未来的移动大数据和健康大数据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而此前麦肯锡在有关研报中预测,医疗大数据在中国的可应用场景丰富且能深度挖掘,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至少在千亿级。

  中国证券报

  方星海: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22日在“责任投资与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推动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绿色化,推广责任投资理念,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

  方星海表示,资本市场绿色化是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要从五个方面推动实现资本市场绿色化:积极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与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大力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包括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证券化产品、碳金融产品;继续发展绿色债券市场,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推广责任投资理念,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

  他指出,目前机构投资者在推动我国投资和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一段时间,要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大对责任投资理念的推广力度,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鼓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开展绿色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布责任报告,提升机构投资者所投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对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投资资产的影响开展压力测试;鼓励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自愿基础上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大型机构投资者应该在践行责任投资方面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发展绿色金融要使绿色政策与市场定价机制、交易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绿色投资行为应给予正面的激励;需要用社会责任的原则来推动市场价值取向和交易结构向预期的方向转型,在这一过程中行业自律的空间还十分广阔。此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形成统一的绿色标准,建立更加便利的金融基础设施。降低绿色金融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和摩擦成本,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绿色融资和投资,使投资者和融资者均能分享绿色发展带来的收益。建立和完善绿色证券发行投资的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标准。

  他表示,不能将绿色金融狭义地理解为公益行为,要使绿色投资成为有可持续性和长期价值的投资活动,这是资产管理行业的责任所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与PRI合作,发布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的研究报告中文版,在国内举办绿色投资论坛,组织学术界和行业力量,加强责任投资分析工具在中国的开发和运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指出,目前绿色信贷余额在我国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0%左右。去年才刚起步的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不过,机构投资者对绿色资产的配置还比较有限,表明责任投资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证金融研究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联合主办,商道融绿承办。来自国内外基金、保险资管、证券、指数、评级等机构的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调控进行时 地王高处不胜寒

  “未来一年,市场将进入盘整阶段,成交量萎缩将成为必然,价格总体平稳,但不排除局部回调的可能性。这种市况将给我们今年储备的土地特别是‘地王’项目开发带来很大的压力。”某中型开发商营销负责人坦言。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近期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出台房地产调控新规后,楼市明显降温,成交量、成交均价环比回落。“如果销售持续收缩,未来‘地王’入市将面临很大压力。”该负责人说。

  大批“地王”待消化

  今年以来,全国诞生的“地王”超过200宗。在房地产调控态势下,这些“地王”可能陷入尴尬境地。

  克尔瑞研究报告中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共成交246宗单价、总价“地王”,预计今年“地王”数量将创历史新高。“地王”集中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其中合肥、南京、上海和杭州的土地市场火热,地王数量均在20宗以上。招商蛇口是重金夺地开发商的典型代表,前8个月共拿下6宗“地王”,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南京等核心城市,总金额超过500亿元。

  未来“地王”项目入市将面临市场成交活跃度、房价涨跌幅度的考验。今年房企拿地成本明显上升,需要未来高房价予以覆盖。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10月11日,今年以来拿地最积极的50大房企拿地成本合计10459亿元,合计建筑面积为14374万平米,平均拿地成本7276.2元每平方米。去年同期,它们的平均拿地成本仅为4761元每平方米,今年平均拿地成本上升52.8%。今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土地楼面价同比上涨72.2%,二线城市涨幅达86.7%;一线城市住宅土地出让平均溢价率达94.6%,二线城市达65.23%。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未来一年的房价涨幅如果不到50%,手里有“地王”的开发商将面临入市难题,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很大。

  目前市场成交正在回落。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调控新政出台后,北京二手房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逆转。购房客户陷入观望,有意愿看房、购房的客户大幅减少。着急出手套现的业主迅速增多,涨价业主销声匿迹,近50%的业主有降价意愿。随着近期市场降温,此前房价涨幅较大的城市核心区的大户型房源的房价开始松动。预计四季度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将持续回落,房价将企稳并回落。

  “烫手山芋”之忧

  在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一些激进开发商扮演了“黑马”角色。它们凭借高杠杆、高负债率大胆高价拿地,成功从区域型企业发展成为全国型龙头企业。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中,“地王”是否会从“黑马利器”沦为“烫手山芋”?

  前述中型开发商营销负责人表示,自己所在公司虽然也拿了“地王”,但目前对市场仍充满期待。他分析,此轮调控旨在抑制投机需求,重在“止涨”而非“求跌”,楼市成交量虽然会大幅萎缩,但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总体将横盘整理。今年一线城市供地较少,一旦有供地,企业去抢很正常。“未来我们在拿地决策上会更加注重风险把控,优选风险可控城市和区域。营销方面,将增加对市场的监控频率,对各城市、项目的来访、认购进行严密监控,以便及时应对市场风险。对于新拿的项目,将严格筹划产品定位,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做出适合本地市场的高品质产品,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获取利润。”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企高杠杆拿地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未来偿债压力增加,尤其是利息成本增加;二是土地成本加大,给后续的项目定价形成一定压力。

  偿债压力增加的同时,融资收紧的信号已出现,部分银行收紧房企开发贷款,房企发行公司债也在趋严。中金标准数据总经理郝文嘉表示,部分企业在前期争夺“地王”的过程中,激进拿地,如果后期融资收紧,再加上去化速度放慢,现金流将承受很大压力。

  明源地产研究院副院长刘策认为,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房企首先要保证现金流的安全,在融资上多想办法,以实现平稳“过冬”。如果资金确实不足,土地是稀缺资源,完全可以寻找合作方联合开发,以减轻自身的资金压力。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未来“地王”何去何从,要观察土地价格和房价是否会下降。从过去几轮“地王”的运作模式来看,遭遇市场变化时,首先要“趴着”,等待解套。“地王”的开发周期比普通项目长得多,部分房企在财务可支撑的情况下会选择等待。其次是打造豪宅项目,争取覆盖拿地成本。

  分化趋势将加剧

  市场人士认为,此轮调控将进一步加剧房地产行业的分化趋势,开发商将强者恒强。

  刘策表示,对于此前特别激进、高杠杆拿“地王”、现金流紧绷的企业而言,调控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甚至可能使这些开发商被淘汰。但对于经营稳健、资金实力强的企业来说,这是一次机会,可以在低位“捡漏”,通过并购做大做强。

  面对调控压力,资金实力强、融资渠道通畅的开发商可能继续在热点城市拿地、布局。有房企人士表示,在拿地方面仍会保持相对积极态度。中国的城镇化空间很大,热点城市是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仍将保持向上趋势,土地的稀缺性仍较明显。中国出现信贷危机、债务危机的概率极低,没必要过于悲观。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经理杨科伟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大房企无需特别担心。未来资金链可能出问题的是小企业特别是地方性企业。如果到明年去库存还是进程缓慢,估计就有一批企业撑不下去。

  有分析师认为,在土地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一些握有地块的开发商可能无法通过开发来赚钱,这将导致“卖身”求生的现象大量出现,A股可能出现地产股的卖“壳”潮。

  中信证券研究员师陈聪认为,尽管部分城市可能出现房价下降,但资源价值整体仍具备吸引力,社会资金对于被低估的地产资源仍有兴趣。部分房企如果此前没有参与高价拿地,成本线比较安全,资产负债结构较合理,融资成本较低,则它们未来可能更具竞争优势。

  基金经理对四季度A股谨慎乐观

  博时、富国、广发、国泰、大成和融通等基金管理公司日前率先披露旗下基金三季报。部分基金经理表示,展望四季度,不确定因素增多,资产去杠杆、去泡沫将成为常态。不过,利率长期处于低位,资金在各大类资产间轮动,在一定的合适时机和触发因素下,A股可能仍具赚钱效应。

  三季报显示,部分基金保持较高仓位运作,但随着三季度A股冲高回落,基金对四季度的市场变得谨慎。国泰国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基金(LOF)认为,四季度形势更为复杂,有较多不确定事件,如美国总统大选、美联储加息、12月流通受限股票解禁规模较大。同时,A股在经历了年初的调整后,未能有效突破上方压制,对市场信心有一定影响。从有利的角度看,利率将长期处于低位,流动性充裕,资金在各大类资产间轮动,在一定的合适时机和触发因素下,A股可能仍具赚钱效应。此外,年初风险释放充分,系统性连续下跌风险有限,如果出现深度调整,可能是较好的逐步介入点,预计总体震荡格局概率较大。考虑到四季度后两个月不确定事件较多,季初可能是不错的时间窗口。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季报认为,该行业具有超越周期的属性,是整体经济放缓、各行业景气度下滑的背景下为数不多的亮点,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具备较强的成长性。

  广发中证医疗指数基金三季报指出,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展望四季度,宏观经济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短期内经济指标的反弹可能是季节性的,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行情。从指数角度来看,除今年初大盘指数跌幅较大外,其它时间指数基本都在一定区间窄幅震荡。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仍要关注供给侧下的经济转型带来的市场行情。

  广发沪深300指数基金三季报认为,四季度整体市场可能延续震荡行情,同时受政策和事件影响,市场依然存在结构性行情和局部性机会。例如,调结构过程中推广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带来投资机会,对环保、养老等公共服务行业产生刺激效应,并有望在短期内提振整体市场;深港通等既定政策预期的落实也将提振市场信心。

  国泰军工基金三季报认为,四季度经济仍有下行压力,房地产是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流动性边际效用递减,市场仍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尤其是财政政策提供支持,航天军工、环保、金融等行业将出现结构性机会,同时继续看好有业绩支撑、高股息率和受益于新兴经济发展的银行、券商、新能源汽车、TMT信息技术、医疗医药技术等行业。

  经济渐企稳 专家建议加快推进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近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分析报告指出,结合2016年三季度数据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呈现企稳特征,周期性底部已经显现。沿着“权威人士”关于中国经济“L型”走势判断,中国经济可能已经或即将跨越“L型”拐点,进入“—”阶段。沿着更早关于中国经济“不对称W型”走势的判断,中国经济正在高风险压力下加速筑底,迎接中高速稳态增长的曙光。不过业内专家同时指出,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化解各类风险,还需继续全面实施供给侧改革。

  经济企稳 风险尤存

  当前中国经济企稳有四方面重要表现。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一是从经济增长环比角度看,GDP三季度1.8%、二季度1.9%等数据都体现出经济转好;二是“三驾马车”之间出现一定的有机协调,比如工业投资有企稳态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等;三是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四是“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维持平稳增长,其中有两个重要支撑值得关注,一是房地产,另一个是基建加速。但目前经济企稳的基础和所受面还比较窄,或者说企稳基础并不稳。

  “比如,外部风险和国际市场冲击;国内债务紧缩风险;不同规模企业出现分化,兼并重组可能异化为大鱼吃小鱼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表示,2016年宏观经济企稳,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稳增长过程中各类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的基础之上,其可持续性取决于这些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和有序释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宏观风险或将来自于三方面:首先是短期来看,如何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在6.5%以上;其次是过度宣扬中国债务问题,带来杠杆率问题和流动性问题;最后是用行政化体系代替制度性改革。

  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正不断创新高。从新增贷款来看,今年上半年增速加快。2011年以来,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经上升了50%。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表示,杠杆率不断攀升,一是杠杆率发生过快,导致负债积累多;二是杠杆被配置到错误部门;三是与杠杆率上升相伴的是资产价格上升过快,一旦资产价格滑落,将出现强化去杠杆和金融加速器的效应。

  对于房地产市场,屈宏斌表示,21城接连推出调控政策,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反转不一定会持续。往前看,还要考虑到房地产出现新变化时,经济增长是否有新的支撑可以弥补,或者新的可以支持经济增长。进入2017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可忽视。

  加快改革成共识

  业内专家表示,化解各类风险,要继续全面实施供给侧改革。同时,金融改革也需提速,合理使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工作在支持与配合“三去一降一补”上出实招、用实劲、见实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巡视员魏加宁认为,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商业银行去国有化,防止关联交易。同时,利率、汇率市场化,价格改革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市场经济不能违背价值规律。

  殷剑峰进一步提出金融改革的五个战略选择:一是要把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作为重点,“十三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里,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工作更大力度支持和配合“三去一降一补”;二是要充分发挥并创新金融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三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发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四是金融应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有更大作为;五是中国要在深度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金融监管体系完善中发挥更大作用。

  宗良提出,为实现中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又能够对内对外稳定市场预期,具体对策上可从六方面入手:一是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释放总需求;二是稳固推进“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三是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中性,短期不一定要加息,适时也可通过降准对冲;四是拓展宽财政的稳增长空间,重点加大对补短板领域的支持力度;五是有序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六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投资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还会依靠投资,但未来的投资和现在的投资也会不一样。”他认为,虽然现在转型正在推动,但还未成“气候”,判断是“星星之火”还是“燎原之火”的要点就是民间投资是否恢复,并且该领域要跟过去以及现在投资的领域不同才行。

  重组+混改 央企改革“资本盛宴”将再启

  供给侧改革即将一周年之际,国企改革正策马扬鞭再奋蹄。目前共有70多家国资上市公司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受中国联通为代表的“央企混改6+1试点”以及年内央企总数有望减至百家以内等影响,近期“中字头”概念股强劲崛起,国企改革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认为,应充分发挥央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导向作用及调整优化中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央企要做两件事,一是大力调整布局结构,央企重组潮可期,做强做优做大仍然是目前重组动力;二是混改试点落地有望进一步提速,通过混改提高央企效率和活力。而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等央企三大投资基金的成立和运作将是国企改革的润滑油和催化剂,能为改革注入新动能。

  央企重组潮可期

  随着宝钢和武钢重组方案落地,目前央企数量已降至103家。此前,国资委表示仍有几组央企重组整合案例还在酝酿中,预计央企总数在年底前有望减至100家以内。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或合并成为一家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正在寻求与中广核进行并购,但纷纷遭到了各集团公司以及相关上市公司的澄清。

  李锦表示,近期,大型央企间重组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与全球企业接轨的重组潮,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重组动作的频率都会加快,因此央企重组潮是可期的,做强做优做大仍然是目前的重组动力。央企是“国家队”,央企的兼并重组要从是否有利于六个方面来考虑,即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国际安全、国家活力、国家稳定和国资增值。他认为,具有战略重要性行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央企之间将伴随一系列的企业重组。央企重组“减法”不是目的,提质才是方向,不要物理叠加,要催生“化学反应”,要使结构更合理,更要实现“1+1>2”的效果。

  中泰证券认为,《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中对于降低杠杆率的首要措施明确为“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这其中,推动重点产业过剩行业加大并购重组力度更是其中明确的重中之重。而央企作为相关传统行业的龙头,其“做大做强做优”的内在诉求,以及央企数量年内减少至100家以内的要求,都将使央企重组,特别是过剩产能行业央企重组成为降杠杆过程中最为有效且优先的推进方式。“做优做强做大”强力推动下,央企重组是国企改革中优先推动、阻力最小的方向。从行业杠杆率的“去杠杆”逻辑、海外业务占比的“一带一路”逻辑,过剩产能整合的“供给侧改革”逻辑以及人事变动和政策指向这四大维度出发,船舶系、汽车系、化工系整合将是央企整合下一阶段重要看点。

  垄断行业混改启幕

  近期,国企混改部署提速。

  8月,《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发布,就开展国企员工持股试点提出明确要求和政策措施。

  9月28日,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结合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通信、军工等领域改革,开展不同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示范。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中央企业和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列入第一批试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10月10日,中国联通宣布其大股东联通集团“正按照会议精神和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和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这被认为垄断行业混改正式启幕。

  李锦指出,随着国企改革操作性配套文件陆续公布,国企混改有望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去一直在商业竞争类进行,现在进入垄断行业备受关注。此次国企混改除了聚焦七大垄断行业,通过混改提高此类央企效率之外,也将与供给侧“去产能”工作紧密结合。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国企作为“去产能”的主力,若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有望加速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企业效益。“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国有风险投资基金、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三笔基金三个公司,目的就是运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推进央企重组整合、去产能、混改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

  “应加大力度推进以骨干员工持股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表示,员工持股文件制定的已经十分严密,推开的条件已经成熟。企业困难的时候让员工持股,不是给员工利益,而是让他们承担风险和责任。此外,应通过“分红权改革”提高企业的效益、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应鼓励试错、容忍试错、创造宽松的改革环境,应该明确只要没有借改革之名贪腐受贿,一律免责。

  中泰证券指出,员工持股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先前的“紧箍咒”已得到逐步释放,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加速推进阶段。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中国联通混改方案若超预期通过,将成为央企改革主题新龙头。若如市场预期一样,引入BAT等互联网巨头作为战略投资者,打造中国版“软银移动”之路,则或将成为央企混改新的龙头,重构国企改革主题投资逻辑。发改委专题会所提到的六大集团——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将是央企混改首批重点推进企业,建议重点关注首批央企试点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

  规模增长“加速跑” 私募影响力显著提升

  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8.57万亿元,较二季度末规模(6.83万亿元)增长25.48%。这一规模与公募基金仅有0.26万亿元的“微幅”差距。过去多年的发展演变,令私募基金在资本市场的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私募基金规模扩容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达到8.83万亿元。从过去两年数据看,这意味着私募基金行业规模的增速大大超过公募基金行业。

  根据Wind资讯,2014年底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为4.53万亿元,同期私募基金总规模为2.10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比私募基金超过一倍有余。从2015年6月开始,私募基金规模增速明显提升,当月即增长40%,其后尽管遭遇A股大幅调整,但仍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至2015年底,私募基金行业规模已达5.07万亿元,同期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为8.4万亿元,差距明显缩小。

  进入2016年,1-9月私募基金行业规模分别为5.34万亿元、5.5万亿元、5.7万亿元、6.1万亿元、6.45万亿元、6.83万亿元、7.47万亿元、8.03万亿元、8.57万亿元。反观公募基金,1-9月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分别为7.25万亿元、7.7万亿元、7.73万亿元、8.09万亿元、7.09万亿元、8.28万亿元、8.53万亿元、8.83万亿元,规模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私募基金8.57万亿元规模中,以实缴规模6.6万亿计算,其中证券类私募规模为2.4234万亿元,股权类私募规模为3.56万亿元,创投类私募规模为0.34万亿元,其他类私募基金规模为0.33万亿元。从公司数量上看,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710家中证券类私募7981家,股权类私募8019家,创投类私募1235家,其他类私募为475家。在规模和数量两项指标上,股权类私募已经占据绝对多数。

  此外,大中型私募一直呈现平稳的增长态势。格上理财统计数据显示,2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机构数量从2015年1月底的271家增长到2016年9月底的758家,呈现匀速增长态势;百亿元以上的私募机构数量占比则从2015年1月底的15.87%上升到2016年9月底的19.79%,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

  公募行业瓶颈待打破

  私募基金行业经历过数轮整顿,今年7月“史上最严”私募新规祭出备案制,更使得私募基金数量大幅减少。但显然,监管层的整顿规范从另一层面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使行业发展渐入佳境。按照前海旗隆董事总经理徐馨漫妮的说法,目前监管思路非常清晰,条块化、模式化,要求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化。私募行业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与其他资管机构快马扬鞭、迅猛发展相比,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似乎进入瓶颈期。”博时基金总裁江向阳撰文表示,在投资管理端,公募基金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投资策略单一以及避险能力不足与日益多样的投资者需求不相适应。再如产品开发端,公募基金产品结构不合理,混合型基金占比过低,在行业利润率增长乏力的同时,也直接阻碍着中国基金行业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并且,公募基金产品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同类产品扎堆发行,产品开发的“羊群效应”亟待打破。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机构还面临缺乏长期资金提供、合规风控与行业创新不匹配、人才加剧流失等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正是上述问题,成为了公募行业资管规模增速不如私募等资管机构的重要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caijing/97107/

上一篇:[一路一带概念龙头股]“一带一路”概念卷土重来 一大批蓝筹股掀热潮
下一篇:[新型纳米锂电池]2020年新型锂电池将实现产业化 6只受益股解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