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新政对楼市_公积金新政挑动楼市 P2P房产抵押“一标难求”

来源:公积金 发布时间:2009-02-04 点击:

【www.joewu.cn--公积金】

跨年前夕,北京楼市再收“红包”,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调的消息迅速发酵,楼市继续“复苏”成为各界共识。在利好的刺激下,房产也进一步成为投融资市场的抢手抵押品,而其在P2P网贷行业的表现尤为抢眼,以优质房产作为抵押物的借款项目出现“一标难求”的趋势。  

利好政策叠加“唤醒”楼市

在沉寂多时后,国内楼市终于在2014年第四季度“复苏”,而一系列政策红利成为扭转颓势的关键。从2014年“9·30新政”,到后来的央行不对称降息,均对楼市形成利好。  

这还不算完,2014年的最后一个政策红利再度激励楼市。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2014年12月31日发布该地区公积金贷款调整政策:2015年1月1日起,借款申请人购买政策性住房或建筑面积90平方米(含)以下的首套自住住房,个人贷款最高额度调整为120万元。  

在一系列楼市松绑政策的刺激下,购房者对市场的预期明显向好。相关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在2014年年末出现了成交翘尾行情,成交量进一步上升,一二线城市房价出现回升迹象。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公积金政策一直是最有力的信贷政策,对购房者心理层面的影响也将非常大,其与之前央行放宽信贷、普宅标准调整、各地的财税减免等形成的政策叠加效应,公积金增加额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购房者入市信心。  

亚豪市场部总监郭毅也表示,新政额度上调了三分之一,基本能满足总价在180到200万元以内的贷款需求,这对于刚需人群有比较大的利好带动作用,有助于自住房的库存量的消化,以及去化周期的加快。此外,此举传递的是北京楼市调控正在放松的信号。他预测,北京市场的调控正在趋于放松。  

P2P房产抵押项目“一标难求”

货币信贷政策叠加效应在“唤醒”楼市的同时,还间接地给火热的P2P网贷添了一把柴。近期,P2P房产抵押项目投资热度大幅升温。  

众所周知,当下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火爆非常,但逾期、坏账频发也让该领域的风险备受关注。在此情形下,投资者越发看重含有易于变现抵押物的低风险产品,而一些P2P平台也不失时机地开掘优质房产抵押借款项目。  

以银客网为例,该平台已经推出“厚泽房利宝”、“森强好房宝”、“中通优房宝”等房产抵押项目,投资期限在1-6个月之间,募集金额从1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年化收益率在12%左右。从近期上线情况看,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项目募集时长一再缩短,大有“一标难求”的趋势。  

记者1月4日下午5点登录银客网看到,编号为“0014”的一款“厚泽房利宝”准时开始募集。1分52秒后,220万元的募集总额便宣告售罄。房产抵押项目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查询项目详情还可以看到,该项目是以415万元优质商品房抵押220万元借款,年化收益率为10%,项目期限为71天。借款人以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套138.60平方米商品房进行抵押,并以房产市场价值余值415万元办理抵押登记。相比220万元的借款而言,抵押物已经相当足值,可为本笔贷款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投资人无需担心本金和收益损失的风险。  

优质资产抵押提升P2P安全性  

当前,P2P平台烧钱抢用户的案例比比皆是,可是单凭提高收益方式并不能打消投资者的顾虑,项目质量才是根本,让高收益、低门槛的产品同时兼具低风险、易理解的特性成为业界共识。  

理财专家表示,投资者在选择P2P产品时,除了要甄别平台实力、信审流程、担保机构以外,还要看项目是否含有抵押物。真实的抵押类融资项目,由于抵押物足值,并且所融资金额往往大幅小于抵押物市场评估价,因此房产抵押对于P2P模式而言很有保障。即使出现个别借款人违约,平台也完全可以通过处置优质抵押资产来保障投资人利益。  

银客网总裁林恩民认为,货币信贷政策叠加效应对楼市的刺激作用明显,一二线城市楼市资金面将明显好转,房价再跌的可能性接近于零,或将助推房产进一步增值,这无疑对P2P房产抵押项目形成利好,房产抵押的市场认可度再度提升。  

他介绍说,房产抵押贷款也是银行、民间借贷的通用模式,风险保障主要是资产。民间基于房产抵押的借贷至少有10年的历史,在借款中,抵押贷款风险最小。当有房产作为借款抵押物时,一旦借款人违约,无需繁锁的诉讼流程,投资者可以直接获得该抵押房产的优先受偿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同时也是保障投资人本息安全最有效的方式。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licai/11350/

上一篇:2015年房价走势图_2015年一季度房价或止跌反弹 三四线出现分化
下一篇:[租房可提公积金吗]租房提公积金降门槛 不需租赁合同备案和租金发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