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收购最新消息|中国中车最新消息:“上路”首周几近“翻车”

来源:基金 发布时间:2010-01-10 点击:

【www.joewu.cn--基金】

    散户争相“上车” 社保基金“下车”   中国中车“上路”首周几近“翻车”   中国“神车”狠狠地“撞”了一下追高的散户。   6月8日,刚复牌的中国中车(601766.SH,1766.HK)无量涨停,然而第二天风云突变,中国中车放量跌停。虽然6月10日晚间中国中车放出了“近期签订159.0亿元人民币的重大合同”的利好,但公司股价只是短暂翻红,此后仍旧一路下跌。复牌一周,中国中车股价跌去了24%。   从6月9日到11日时间,四天之内,中国中车合计成交了1443.67亿元,23.05%的筹码换手。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央企合并的标杆,中国南北车在合并期间受到资金热捧,而在合并完成改名中国中车后,市场对其想象空间在急剧缩小,获利盘出逃汹涌,公司股价再难有此前的风光。券商对中国中车的后市也产生较大分歧,看多者中金公司乐观预计公司每股股价未来12个月内为35元,而看空者北京高华证券则认为公司未来12个月内股价合理位置为18.6元。   中车上路次日“翻车”   回顾中国中车的前生后世,极具戏剧性。在6月8日复牌之前,中车的前身“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自去年12月31日宣布合并预案之后开始了股价的持续飞升,并于4月20日达到高峰。截至当天收盘,中国南车区间涨幅高达510%,中国北车涨幅483%。随后南北车股价虽经历回调,但依然涨幅惊人。至5月6日停牌,中国南车股价报收29.45元,中国北车报29.98元。两车合计总市值达7740亿元。   6月8日,中车大小股东们终于等到了中国中车横空出世的一天。当天开盘,中国中车开盘即告涨停,“神车”连续疯涨的情景隐约再现。在南北车停牌走完合并为中车的一个多月,上证指数从4200点颠簸攀升至5000点之上,其间近两成的指数涨幅,让散户们对于中车出世之后的上升空间更充满了期待。   但好景不长。6月9日,中国中车以35.64元涨停价开盘,短短几分钟之后,风云突变,中车在巨大的抛压下被砸开涨停,股价一路狂泻至跌停,收盘勉强拉起,当天跌幅9.32%,震幅高达20%。   随后的三个交易日,中车彻底“翻车”,继续下跌9.73%、2.19%、5.44%,周五收盘报24.53元。这一价格,距离中车复牌首日的一字涨停价32.40元,跌幅24%;若以次日开盘的第二个涨停价35.64元计算,跌幅达到31%,当日在涨停板追进的不少散户,被留在了高高的山岗上。   不少高位追入的散户欲哭无泪。未及出逃的散户最为担心的是,中车未来走势会翻版7年前的中国石油。   6月11日,中国中车官微的小编终于坐不住了,露脸向外界表示歉意:“小编今天是被骂惨了!不过小编也理解大家的心情”,并称“愿意做大家的出气筒……”(金融屋财经网)   机构激烈搏杀   数据显示,在中国中车复牌后,机构间展开了惨烈的搏杀。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在6月9日当日,营业部买入的前四名都是机构专用,合计累计买入为22.56亿元,而营业部卖出中排名第二、四、五位的也为机构专用,合计累计卖出金额为11.9亿元。   同花顺iFind龙虎榜显示,6月10日,买入五名营业部中没有机构的身影,而卖出的第一名为机构专用,卖出金额为3亿元,卖出营业部第三、四名都是机构专用,卖出金额分别为2.72亿元、2.06亿元。   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机构在中国中车复牌后搏杀相当惨烈,对公司的股价分歧也在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交易日内,融资融券客户也参与到多空双方的搏杀中。   同花顺iFind显示,6月9日和10日,中国中车的融资买入金额分别为18.77亿元、17.34亿元。而融券卖出量分别为1494.89万股、1145.22万股,涉及金额分别为3.45亿元、3.09亿元。   上述市场人士表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融资买入金额远大于融券卖出金额,但无奈在南北车合并完成后,市场对其想象空间已经变得很小,后续两者之间能否顺利整合还是未知数,导致获利盘抛售汹涌,中国中车股价被无情地打压,这点从公司最新利好消息出台后的股价走向就可以反映出来。   6月10日晚间,中国中车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近期合计签署16个合同,涉及金额共计159亿元人民币,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经审计2014年营业收入的13.3%。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中车股价6月11日早上开盘最高涨幅为3个点,但随后股价开始下滑,当日下午开盘后公司股价最低下跌5个点,最终收盘于每股25.94元,跌2.19%。12日,中国中车继续下跌,至收盘时,股价较复牌时的价格已跌去24%。   社保基金提前“下车”   从去年10月份至今,因为受南北车合并消息影响,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中国中车合并前身)股价连续暴涨,成为股市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值得注意的是,仅在2014年10月1日至10月27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大批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就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南车。   在这些新进入的机构投资者中,社保基金成为“领头羊”。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国南车股东中新进的前三名机构投资者分别为全国社保基金503组合、全国社保基金113组合、全国社保基金414组合,三者持有公司股份数量分别为9529.47万股、5818.75万股、5278.63万股,合计持有公司股份为2.06亿股。   受南北车合并消息影响,中国南车在复牌后连续拉出6个一字涨停,至2015年1月21日,中国南车股价已经涨至每股14.59元高点,较停牌前一个交易日(2014年10月24日)的5.76元低点,涨幅为153.5%。随后一段时间内,至2015年3月27日,公司股价在11元至17元之间波动。   在首轮上涨后,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撤离。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国南车的机构投资者数量锐减。其中,全国社保基金113组合、全国社保基金414组合在公司机构投资者名单中已经不见踪影,而全国社保基金503组合持有公司股份也已经降至6888.89万股,三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为1.37亿元。   按照社保基金建仓平均每股5.5元左右、减持每股平均13元计算,则上述社保基金获利总额约为10.28亿元,可谓获利颇丰。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转持三户在去年三季度和去年年末仍持有中国北车3.09亿股,而截至今年一季度,其持有公司股份仅为1.08亿股,减持约为2亿股。以其持有中国北车每股成本价6元左右、卖出价每股16元左右计算,则其获利金额高达20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全国社保基金旗下三个产品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转持三户从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股价第一轮上涨中获利总额在30亿元左右,可谓最大赢家。   中国南车因为证监会对南北车合并方案进行审核,于2015年3月30日起停牌。4月3日,南北车合并方案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公司于次日复牌,股价拉开了第二次暴涨的序幕,在10个交易日内涨幅再次翻番。数据显示,这一轮暴涨是由机构、沪股通和游资轮番接力推动的,社保基金未现身影。(金融屋财经网)   券商对后市分歧加大   合并完成后的中国中车后续将会延续怎样的走势,对此,券商已经产生较大分歧。   其中中金公司对于中国中车后期比较乐观。   中金公司分析师吴慧敏指出,两车合并后,规模效应、集中采购、研发互补、减少外部竞争将带来综合成本的大幅下降;与国际可比公司相比,中国中车毛利率有望提升2个百分点,销售/管理费用率有望下降3.9个百分点,公司净利润率有望从现行的4.8%最终提升到10%以上。   同时,公司有望逐步从整车向零部件扩张、从新造向维修维护延伸、从轨交装备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从国内市场向海外市场拓展。中期看,公司收入规模有望达到6000亿元。   为此,吴慧敏认为,当前股价下,中国中车对应A股2015/2016年市盈率分别为61.8倍、51.8倍,H股2015/2016年市盈率分别为24.3倍、20.1倍;采取国际、国内可比公司、中国中车历史与大盘的估值溢价及中国中车市值与潜在收入预期相比等多个维度分析,得到结论,在当前资本市场乐观情绪及最为乐观的假设下,维持对中国中车“推荐”的投资评级,A股12个月目标价35元,H股12个月目标价18港元。   国泰君安证券的看法则没有那么乐观。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王浩指出,中央“一带一路”政策落地, 国家对高端装备出口的支持力度加大,将促进高铁设备出口;同时国内铁路投资保持历史高位,城际轨道交通也将步入快速发展期,预测公司2015~2017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52、0.76、1.00元,增速分别为36%、45%、32%,复合增速38%。王浩给予公司2015年49倍的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对应估值25.5元。   而北京高华证券对中国中车后市最为悲观。   北京高华证券分析师金戈指出,此次合并将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在乐观假设下2017年预期净利润增厚22%~38%。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会给中国中车带来海外收入机会。然而,全球铁路装备同业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中值为12.9倍,认为 A股估值偏高、 H 股估值充分。   金戈根据合并后股本数量的变化将2015至2017年每股盈利预测调整了约4%~6%,认为中国中车A股/H股基于2016年预期的12个月目标价格仍为人民币18.6元/14.5港元,对中国中车A股/H股的评级为卖出/中性。(金融屋财经网)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licai/19502/

上一篇:中国中车集团_中国中车蹦极跳 高铁分级基金或成“接盘侠”
下一篇:[股市行情今日大盘]6月16日股市行情:今日股市猛料点评与黑马追踪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