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全文】《中国制造2025》打响稀有金属保卫战

来源:汽车 发布时间:2010-02-15 点击:

【www.joewu.cn--汽车】

众所周知,稀有金属在国防、科技、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使用非常广泛,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是各发达经济体确定的“性命攸关金属”,对稀有金属的收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稀有金属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就在今年5月初,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要求,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这些均为新兴战略领域,依托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那么实现这些高科技,稀有金属将发挥关键作用。     稀有金属对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程度已不言而喻。然而,我国稀有金属市场交易现状却不容乐观:行业集中度低、私挖滥采、生产销售各自为营,最根本的是,定价话语权缺失,稀有金属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通过环保立法、总量控制、打击违规开采等手段,协会也呼吁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来协调各方矛盾,但是对实际情况的改变不大,市场亟需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彻底解决这种现状,因此,一种让企业“抱团发展”的新模式-泛亚模式应运而生。     各自为营、信息缺失致中国稀有金属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大量珍稀资源以“白菜价”贱卖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名言,说明稀土是能够让中国在国际上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形势下,资源的武器化不断被提起,说明,谁掌握的关键资源,谁就有话语权。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中国资源已经满目苍夷,稀土资源的定价权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中国稀土企业在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居然出现亏损运营的状态。     中国向来都是稀土大国,但是由于资源过度开发,经过半个多实际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的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也正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据调查,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1/3,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     矿区资源的衰退最终将导致某一类稀有金属的衰竭     密度极大的金属钨是现代穿甲弹的核心材料,中国一直是钨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包括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也都离不开钨合金的成分。中国虽然有世界上最大的钨矿资源,但长期因挖掘技术水平低下造成大量浪费,并且为换取外汇而低价出口国外。目前国内的白钨矿已经枯竭,而黑钨矿的资源也迅速减少。     不仅如此,非法开采也使稀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破坏了当地矿产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同时,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据数据显示,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利用率仅10%。     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恶化,我们为稀土市场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但结果如何?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向媒体披露过去这些年中国稀土开采所付出的触目惊心的代价: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而在2011年,江西省稀土企业的利润仅为64亿元。     “380亿元治理成本的投入与每年从稀土得到的几十亿元收益相对比,确实得不偿失。”     “一段时间以来,稀土价格没有真实反映其价值,长期低迷,资源的紧缺性没有得到合理体现,生态环境损失没有得到合理补偿。200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稀土产品价格逐步回归,但涨幅远低于黄金、铜、铁矿石等原材料产品。2000年至2010年,稀土价格上涨2.5倍,而黄金、铜、铁矿石价格同期则分别上涨4.4倍、4.1倍、4.8倍。”     我国虽然是稀有金属大国,但却长期处于商业价值链的末端,产能过剩且落后,在定价方面几乎毫无发言权,导致稀有金属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而买方多为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国际寡头,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低价从中国购买原材料。     “稀有金属行业国际化程度较高,中国作为主要的资源国和出口国,行业集中度低,无法通过限制开采量控制价格,导致价值长期被低估。而欧美日韩等国作为主要的采购国,采购商多为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国际寡头,采购集中。这就导致了中国在国际定价上完全被动,缺乏定价权”业内一专家表示。     上海一家券商的有色行业研究员曾表示,“中国现在陷入一种怪圈,基本金属我国储量都比较低,但国内需求较多,定价权在国外;稀有金属我们储量高,但是需求在国外,定价权还是没有。”     整合资源、取得话语权保护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泛亚模式”应运而生     和平年代,经济实力的较量是大国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往往决定了谁拥有最终的话语权。长期以来,在以“稀”为贵的稀有金属行业全球产业链中,定价权缺失让中国频频失利。     如今,我国稀有金属行业已经到了行业转型的关键时刻。     一方面,中国的稀有金属储量正在急剧减少。原本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政府采用出口配额、出口关税等政策保护产业发展,但是走私猖獗,和WTO框架下这一政策体系所面临的极大国际舆论压力,一直是长期存在的政策困境。     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必须从行业、资本以及市场三方面入手。以市场手段解决资源储备和资源类产品全球流通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一个行业健康发展需要透明的数据,需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的聚合平台。然而,目前稀有金属现状是产业信息严重不透明、产业无法根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商业决策,严重制约着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     其次,稀有金属上游企业销售难、融资难也是目前的市场现状。“上下游产业都需要有更广泛的销售渠道、更公平的定价模式以及更有利的融资服务。”     同时,关于资本市场,传统的投资标的,如房地产、基本金属、贵金属等不能反映新经济特征,稀有金属的资本市场需要更具有时代特征,代表高科技信息时代前景的投资标的。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有效整合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稀有金属行业探索更合理的定价模式:一方面,更高的信息透明度为上下游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不对称;另一方面,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利用现货交易的模式,实现资本、供求和成本共同定价,在更多参与方参与交易的情况下, 使价格更充分体现价值,这次过程中,泛亚模式实现了商品现货交易和供应链金融相结合,提供定价支持的同时,也促成了更多交易机会。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泛亚已经逐渐改变中国生产、欧美消费、英国定价的国际产业格局,泛亚交易所上市的铟、锗、镓、铋、钨等战略金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多数品种的交易量和交割量都已成为全球第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稀有金属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我的资源我做主”加大稀有金属收储、获得国际话语权     据统计,近年来,国际铟消费量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递增,美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出台了具体措施,加强包括铟在内的许多小金属的战略储备。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进行,中国的稀有金属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已迫在眉睫。     据媒体报道,日本在2006年就宣布,计划对已维持了20年的金属资源保障政策进行修正,扩大稀有金属品种的储备范围,增加14种战略金属储备,其中包括铟、钨、钼、锗等稀有金属。据日本“稀有金属”数据库的统计,日本稀有金属的进口量,一半都依靠中国,而稀土资源更是83%从中国进口。这些稀有金属大部分储存在日本茨城县的国家储备基地。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消费国和贸易国,其石油和很多金属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美国战略物资储备由联邦总务署管理,其储备方式分国家储备和军队储备两种,并制定了《国防工业储备法》、《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和《战略物资储备条例》。早在1939年美国就开始实行物资储备,到1985年储备的战略资源就达到63类93种,包括稀有金属、石油、橡胶、铜、铝、黄金等。“9•11”以后,美国担心能源和其他物资的中断会严重威胁国家和经济安全,更加重视战略物资储备。     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积极储备资源的情况下,我国成为国际市场稀有金属等资源重要的生产者和供应方。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稀有金属及制品出口近100多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对日、美出口量均居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曾向人大提交的一份《关于严格管制稀土生产和出口的建议》里说,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稀土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味精",其在国防战略武器、新材料开发、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     稀土科技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 。     随着《中国制造2025》将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作为重要领域大力推动,国家致力于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致力于发展工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研究,尤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加大稀有金属的战略收储和商业收储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稀有金属的重要性,目前正着手建立限制出口政策和国内储备体系,以备工业未来之需。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国家收储写入,并鼓励民间收储。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专注于稀有金属和稀土产品的商业收储,上市品种绝大多数被列入欧盟和美国战略金属材料之列。在国际廉价收储和中国产量过剩之间设置了一道闸门,从而达到保护我国珍惜矿产资源,缓解短期供需失衡,实现我国优势资源价格话语权的目的。     “2014年10月31日,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首次开启稀土产品的商业收储。当日上市的稀土产品氧化镝和氧化铽一经挂牌发售,货值824万元的氧化铽和货值2235万元的氧化镝便于5秒和24秒内宣告售罄,同时也引发了当日股市主要稀土概念股的整体大涨,这是中国投资者首次以商业收储模式进入稀土产业。”     自2011年4月21日,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开市交易以来,陆续上市铟、锗、钨、铋、镓、钴、白银、锑、钒、硒、碲、铑、氧化镝和氧化铽等共计14个稀有稀土品种。在全球经济放缓,有色金属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创新的商业模式,对铟铋锗等稀有金属的价格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也极大地提升了国内企业在国际稀有小金属领域的话语权。此次稀土商业收储模式的成功开启和积极效果再次凸显了创业商业模式扭转我国稀土行业颓势的巨大潜力,也为“市场决定性作用”在我国稀土产品价格走势上的实际应用作了强有利的诠释。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愈加复杂,地区冲突不断、国际经济贸易摩擦加剧,大国间的货币和资本博弈加剧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不确定性。这些背后的驱动都是对资源的争夺暗战。谁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谁就赢得了经济上的话语权。对于稀有金属资源来说,无疑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中国在稀土案的败诉就已经说明问题。保护中国优势稀有金属资源、掌握关键原材料的定价权是为中国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着想。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商业收储模式开启了中国民间收储历程,找到了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有力协助了中国国家收储,为中国实现强国之梦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xiaofei/20370/

上一篇:【大券商有哪些】5大券商周五看好6板块38股
下一篇:【内蒙一机】下周一机构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