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指示贯彻实施意见]贯彻实施“双基双赢”合作贷款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来源:市场交易 发布时间:2008-01-28 点击:

【www.joewu.cn--市场交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实践中,湖北银监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持续探索在湖北这个农业大省,如何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让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三农”群众。2013年以来,我局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破长久以来农户和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心、缺信用的信贷“瓶颈”,试点了“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商业模式。通过引导银行机构集合基层优势资源,将基层信贷机构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和基层党组织的信息、资源和组织优势有机对接,以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形式,让基层党组织全程参与基层信贷机构贷款调查及贷后管理,由基层信贷机构向农户及涉农经济组织发放系列综合性贷款。张通副省长和银监会周慕冰副主席均肯定了这项支农创新模式。  

试点近一年来,我局采取了协调政府支持、加强组织推动、制订相关制度、设计业务流程、审慎开展试点、挖掘典型经验等多项举措,督导全省1700家基层涉农银行机构稳妥试点“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八大提升”: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双基双赢”合作贷款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集合基层党组织资源和优势,有效撮合农村各类信贷供需信息,解决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在该模式下,各银行机构不再单纯以有没有土地、房地产、机器设备等抵押担保物作为信贷准入标准,而是将“金额可大可小、利率可高可低、期限可长可短、押品可有可无”的三农信贷文化真正融入到了信贷管理中。“双基双赢”充分利用各种“软信息”,借助基层党员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采集各类信息,如黄石市部分试点地区,由村支部参与贷前调查和实施“星级文明户”评选,对被评为“十星文明户”的农户可直接发放信用贷款10万元,并在确保授信调查信息全面真实的基础上,简化“星级”信用户的授信程序。  

二是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已覆盖乡镇网点1617家,城区网点567家。通过试点,拉动了“三农”和小微客户信贷投放,全省涉农银行机构“双基双赢”合作贷款授信金额37.9亿元,发放到位30.4亿元,累计支持“三农”客户86216户,小微客户53248户。  

三是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目前,全省试点地区已建立村级信贷工作室478个,社区信贷工作室44个。以信贷工作室为依托,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路程被打通,农户单笔贷款从受理到发放平均缩短了20个工作日,基本上足不出村就能够得到贷款支持,享受金融服务。如松滋市大河北村养殖户余某,承包了40亩鱼塘,每年鱼塘需投入15万元,有资金缺口5万元。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找不到门路贷款,所需资金均通过民间借贷解决。信贷工作室成立后,在村支部积极推荐下,他成为了第一批贷款户,很快得到了松滋农商行信贷支持。试点村村民普遍反映,贷款找支部再也不跑冤枉路。  

四是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种类不断提升。  

以“双基双赢”合作贷款为基础,各地已形成和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针对性强、效果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开发出“权易贷”、“镇带村贷款”、“家庭农场贷”、“路福通联保贷款”等20余种创新性信贷产品,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结合农村改革契机,在基层党组织的支持下,各试点地区还不断盘活农村财产。如宜城市刘猴村的苗木大户付某,经村党组织推荐,当地联社调查,为该户量身定做了林权抵押贷款,一次性发放近百万元贷款扩大种植规模,扩种了香樟等名贵树种,预计产值近千万元。红安县采取“村党支部担保基金”放大1-5倍的方式,在不需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成功向蔬菜种植专业户王某发放首笔“双基双赢”合作贷款50万元,支持其承租流转土地百余亩,用于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率先实现了拥有家庭农场的梦想。  

五是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实效不断提升。在试点中,村干部主要做好“三监督”,即监督信贷员在提供金融服务时是否有吃拿卡要现象,监督贷款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监督借款人是否及时还本付息并随时通报重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村干部的“三监督”有效防控了贷款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及信用风险,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多筑了一道防线,提升了农村金融风险管控水平。  

六是涉农银行“三农”客户基础不断提升。  

驻村信贷员利用与基层党员干部联合办公的契机,与基层“三农”群众加强联系,能掌握更多客户软信息,深入了解客户情况,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关系,夯实了涉农银行在农村市场上的经营管理和人脉基础,“三农”客户的忠诚度不断提升。  

七是基层党员干部和信贷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升。“双基双赢”合作贷款互派干部扎根村组联合办公,信贷员逐渐成为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群体之一,成为村级社会管理中重要一员。银行营销模式从“等客上门”逐步转变为“主动出击”,深入一线,走家串户,广泛接触和联系基层群众,为群众“雪中送炭”。如大冶泰隆村镇银行保安支行信贷员在先锋村建立工作室,主动向全村宣传极具特色的泰隆一本通、易农贷、生意贷等产品,帮助98户村民开户,并谈成了多笔贷款。通过“双基双赢”合作贷款模式,基层党员干部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他们参与贷款管理,提供农民资金需求信息,增加了为农民说话、办事、分忧的机会,让农民在金融助力下“发家致富”得实惠,有效提高了凝聚力和影响力,巩固了党的基层政权。  

八是农村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基层信贷机构选派信贷人员到试点村担任支书或村主任助理,当好“三员”,即宣传员、推销员和服务员,信贷人员服务基层群众的时间增多了,金融知识进村入户的深度和广度更大了。驻村信贷员定期为村民讲解金融新知识,并组织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金融政策法规,增强协助做好“三农”信贷业务的能力,共同担负起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的义务。  

2014年,我局将继续在有需求、有服务的区域扩大“双基双赢”合作贷款试点范围,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按照自愿的原则,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先农合机构再涉农机构,最后逐步面向所有机构,努力将其打造成湖北省支农支小金融服务品牌。具体内容为“六个三”。  

一是纠正“三个误区”,凝聚“双基双赢”合作共识。认识误区:重点纠正与小额农贷混淆、等同于信用贷款、局限于农村地区试点等三个认识误区;市场定位误区:纠正目前试点工作片面定位于3-5万元的小额农贷,将重点定位于解决农户、家庭农场及种养殖小微企业等资金需求,金额在5万到80万之间;畏险怕难心理误区:不能因为以前部分涉农贷款产生了风险,就停滞不前,要用“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商业模式来实现对小额农贷的否定之否定,推动农村银行机构战略转型。  

二是完善“三项制度”,夯实“双基”合作保障基础。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银行机构自评与监管部门考核的“双线”考评制度,鼓励党委组织部门实行政绩考核。完善激励约束制度:银行机构要设置专项资金,采取垂直考核;对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每年按贷款发放、收回情况,在发放劳务费用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比例资金奖励。完善统计信息制度:按月及时报送试点情况;明确信息报送口径,上报数据及时准确,杜绝做大做假数据,交差应付。  

三是实现“三个结合”,丰富“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内涵。结合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将村级信贷工作室打造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信贷机构密切联系群众的全新服务窗口。结合“三大工程”:与银监会“阳光信贷”工程结合,全面公开信贷流程;与“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结合,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与“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结合,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结合社区银行建设:与社区金融需求有效对接,扩展试点范围,明确市场定位,促进机构实现科学转型和市场差异化。  

四是设立“三个点”,统一“双基双赢”合作贷款试点标准。建立金融知识宣传点:以图书阅览室或宣传展示厅等形式,方便农户及时了解信贷等经济金融政策;布设便民金融服务点:方便农民查询账户、办理转账支付等基础金融业务;设立信贷服务工作点:与村党支部联合办公,现场受理农户的贷款申请,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了解信贷支农相关政策,对贷款办理等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五是明确“三项要求”,构建“双基双赢”合作贷款长效机制。有目标:省联社要制定针对“双基双赢”合作贷款的短期及长期目标,指导各基层机构有序推进试点工作;有规划:省联社要明确各阶段试点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试点推广范围,明细职责,及时考核,实施奖惩;有措施:省联社要从业务指导、风险管控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推广措施,建立有针对性的包括贷前调查、贷后管理、风险预警、不良贷款管理等风控机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六是探索“三项创新”,丰富贷款品种。创新风险缓释方式:结合当地实际,量身定做个性化信贷产品,积极探索水域滩涂经营权、林权、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担保方式,争取在局部有所突破,盘活农村静态财产;创新合作模式:在当好“三员”、实施“三监督”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双基”合作新的内涵。如可以与社区银行建设对接,结合农商行战略转型,创新“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创新产品种类:细分客户群体,开发多样化、有特色、成系列的“双基双赢”合作贷款业务产品,满足农村经营主体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将农村金融服务做深、做细、做透。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xiaofei/2389/

上一篇:【民资发展阶段】民资将进入售电市场 方案两会后或出台(股)
下一篇:【积木盒子p2p】P2P平台积木盒子获取高额融资 扩大市场份额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