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刷脸支付宝|马云的“刷脸支付”新时代要来了

来源:宏观产业 发布时间:2009-04-26 点击:

【www.joewu.cn--宏观产业】

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全球最知名的IT和通信产业盛会CeBIT(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在德国拉开帷幕,中国科技力量成为这次展会的一大亮点。开幕式上,马云向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副总理马凯,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为嘉宾从淘宝网上购买了1948年汉诺威纪念邮票。

这项崭新的支付认证技术由蚂蚁金服与Face++ Financial合作研发,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取代传统密码。支付宝去年愚人节展示的“空付”,看来并非仅是愚人节玩笑,摆脱密码,依靠对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就完成身份认证和支付的生活,确实已经在渐行渐近。

识别准确率高于人眼

人脸识别准确么?这是许多人的疑惑,但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计算机人脸识别的准确率竟然已经高于人眼。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此前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

2014上曾发表论文,称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15%,而肉眼识别的准确率大约在97.52%。作为世界领先的人脸识别平台,Face++Financial人脸识别技术在LFW国际公开测试集中更是达到世界最高的99.5%准确率,同时,运用“交互式指令+连续性判定+3D判定”的技术,其人脸识别防伪攻击的能力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蚂蚁金服内部,也有一支专职研究生物识别技术的团队,名叫“柒车间”,该团队高级技术专家张洁介绍说,人脸识别的技术是基于神经网络,让计算机学习人的大脑,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的大量训练,让它变得极为“聪明”,能够“认人”;而之所以能够准确率高于人眼,主要在于计算机可以关注更多的关键细节,并通过算法,剔除一些干扰因素。

同时,人眼识别容易受到操作人本人智力、经验、认真程度的影响,比如在今年3·15上,央视就曝光了线下银行卡办理所存在的问题,虽然记者买来的假身份证上的照片和自己差异很大,但是,由于工作人员未进行严格核对,记者在四家银行顺利办出了三张功能齐全的银行卡。如果用技术来识别,这样的假身份证就很难蒙混过关。

用户可零成本参与

有意思的是,人脸识别这种听上去极为酷炫的技术,如果应用于实践,却可能非常“接地气”。相比于指纹、虹膜等许多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更加容易大规模推广,因为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零成本参与。

首先,人脸识别不需要用户自行提交照片,根据相关规定,有资质的机构在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向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将采集的照片与该部门的权威照片库后进行比对。也就是说,用户在进行人脸识别时,只需要打开手机或电脑的摄像头,对着自己的正脸进行拍摄即可,在智能手机已经全面普及的今天,这个参与门槛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用户容易担心的隐私问题,在人脸识别领域也能有效避免,因为照片的来源极其权威,同时,一种特有的“脱敏”技术,可以将照片模糊处理成肉眼无法识别,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图像,从而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

刷脸支付不是梦

那么,人脸识别技术到底会有怎样的应用空间呢?是不是未来大家就可以刷脸付钱了?

蚂蚁金服方面表示,自己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热衷,最主要是为互联网金融业务作相应的技术储备,目前相关的具体产品正在筹备中。

“柒车间”负责人皮东表示,以前,我们习惯用用户名、密码这些用户知道的东西和身份证、动态口令这些用户拥有的东西来验证用户身份,未来,很可能会用转变成用户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来识别身份,比如指纹,掌纹,人脸,虹膜等。

世界顶尖的科技企业近年都着力研究生物识别,比如苹果推出指纹识别touch ID,三星也已开始试水人脸解锁,支付宝此前也推出过指纹支付。“偷不走”的用户生物特征未来很可能将取代密码,成为主流的身份验证方式;未来很多需要用户亲身到场办理的业务,也有可能只需要在电脑或手机前“刷个脸”,即可快速验明“真身”,不必再寻找网点,排队耗时。

虽然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产品形态,蚂蚁金服还未给出明确答案,但不难想见,如果人脸识别获得各监管机构的认可,那么像刷脸支付一类的互联网金融应用,都将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领域,一个“靠脸吃饭”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从“刷码”到“刷脸” 移动支付争夺战升级

移动支付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应用正在日渐普及。虽然移动支付技术早已出现,但是移动支付应用却在近两年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角逐移动支付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尝试并习惯使用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应用。用手机上淘宝、用微信抢红包、用手机刷公交……这些典型的移动支付应用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正在悄然改变。

“刷脸支付”火了。日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上,向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副总理马凯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仅仅只是拿着手机对着脸部扫描一下,短短几秒钟,就从淘宝网上购买了一枚1948年汉诺威纪念邮票。“刷脸支付”不仅成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将移动支付的技术竞争直接升级到“刷脸时代”。当全球的互联网巨头都忙着推出各自的移动支付应用以及全新的移动支付技术时,移动支付入口之战更加白热化。

移动支付拥抱生物识别

马云“刷脸”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移动支付未来。当前,伴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席卷全球。而为了让人们更加愿意地使用移动支付应用,在厂商的推动下,移动支付技术正在加快演进。从二维码支付到NFC支付、声波支付,再到现在的指纹识别和刷脸支付,移动支付正在探索和生物识别技术的深度融合。

阿里在CeBIT上展示的Smile to Pay应用,就是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研发的,其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以扫脸方式取代传统密码。值得一提的是,在面部识别的时候,系统需要借助云计算技术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面部结构、五官以及肌肉等方面的数据。在信息匹配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支付。

事实上,全球的互联网巨头都在探索基于生物识别的移动支付应用。此前苹果推出的指纹识别Touch ID技术,基于该技术用户可以开启 Pay应用完成支付。三星也积极探索生物识别技术,其已经推出的人脸解锁应用就是其中一种,而三星相关人士还公开表示,三星未来将尝试将人体虹膜的新型传感器应用到高端手机。

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移动支付中去,显然将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相比用数字或字母构成的密码,人体的生物特征更加独一无二,且“偷不走”。同时,依托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生物识别完成支付的时间非常短,进一步减少用户支付的操作步骤,使用更加便捷。支付宝相关人士日前表示,“刷脸支付”听起来很酷,事实上却是一种“接地气”的应用。相比指纹、虹膜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更易于大规模推广,因为其对于手机硬件没有过高要求,只要有前置摄像头即可。

试想一下,随着移动支付与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创新,未来的支付将更加“随心而动”,或许只是动一动手指,转一转眼球,或是给一个笑脸,就完成了支付。

群雄逐鹿,市场之争加剧

移动支付入口之争从来没有如此剧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进军移动支付市场。本周二,Facebook宣布将在Facebook Messenger 中增加支付功能,主要用于好友之间的转账,预计未来几个月先在美国用户的Facebook 中上线该功能。

移动支付的春天已经来临。虽然移动支付并不是新出现的技术,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移动支付终于呈现出“燎原”的态势。据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同比上涨391.3%,继续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状态。移动支付市场的“春暖花开”进一步推动市场竞争的加剧—谁都希望能够占据移动支付这个重要入口。

在国内,无论是打车软件的比拼,还是红包大战的升级,背后都是移动支付的争夺。2015年羊年春节,“红包大战”空前激烈,包括腾讯、阿里、新浪在内的诸多企业都狂洒“红包雨”。腾讯称总共发出了65亿元红包,阿里则表示其携手品牌商户发放约6亿元支付宝红包,现金红包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4.3亿元。在抢商家红包的同时,手机用户也纷纷自掏腰包给亲朋好友发红包。这场看似热闹的“红包大战”,背后却是互联网巨头在移动支付应用上的“较劲”,谁能够让更多的用户绑定资金账户,谁能够培养用户的稳定消费习惯,谁就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将继续繁荣,而挑战也将呈现。有观点认为,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逐渐成熟,移动支付在实现支付的同时还承担着生活服务、金融服务、财务管理等功能。应用场景的增多让支付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考验。对于市场而言,“BAT”的领先地位一时无法撼动,而如果其他企业能够在保证用户支付安全的同时,通过产品创新不断优化用户的支付体验,就有望赢得一席之地。

至诚财经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caijing/13286/

上一篇:午间休市时间_午间2大行业现利好
下一篇:明日有望涨停_明日(周一)涨停板预测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