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经济50人论坛专家发言]重磅!大牛市九个现象重现 沪指剑指4000点

来源:股市要闻 发布时间:2009-06-10 点击:

【www.joewu.cn--股市要闻】

沪指站稳3900点 2007年九个现象已重现   沪指涨近2%站稳3900点 半日成交超8000亿   有的人“恐高”迟迟不敢杀入,他们在等待一个大的调整,但是股市就是这样任性,还在一个劲地疯涨。   周二早盘,两市双双大幅高开,盘中权重题材齐飞,沪指站上3900点,最高见3933.49点,再创逾7年新高。截至上午收盘,沪指涨1.8%,报3933.49点,深成指涨1.48%,报13694.6点。创业板更是让不少大谈“泡沫论”的人大跌眼镜,报2541.83点,上午劲涨1.26%。   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4344亿元,深市成交3963亿元,两市半日共成交8307亿元。   板块方面,机场航运、银行、环保、次新股、煤炭、高铁等涨幅居前;军工、充电桩、京津冀等跌幅居前。   申万宏源最新策略报告指出,虽然新一轮IPO即将发行,但在增量资金及看涨情绪不断强化的氛围下,后市大盘仍将震荡走强,上证指数有望挑战4000点关口。市场牛劲十足,投资者宜顺势而为,持股为主。牛市情节的日益强化,持股意愿不断上升成为推动大盘螺旋上涨的重要力量。   新华社周一还撰文力挺牛市,其称,尽管央行屡次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但是仅靠银行放贷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显然不现实,股票市场必须发挥更大的资源配置作用。新股发行提速不影响牛市势头。   2007年大牛市的九个现象已重现   在证券市场迭创新高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市场信号表明,牛市或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我们不确定市场未来的走势一定会怎样,但是很多似曾相识的事情可以给投资人判断做参考。   现象一:   股市专家开始预测未来十年。其中有私募大佬已经明确的指出超越6124点,在07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到某专家曾说“在股市的8848点珠峰上迎接奥运会”。   现象二:   07年6月新股周开户数高点是162万户,为上一轮牛市高点。A股3月23日至27日一个完整交易周是167万开户数,刷新自07年新高。   现象三:   90后小伙炒股挣下1.5亿元的新闻不断在媒体曝光。   某朋友圈分享,身边已经有多少人进入财富自由的队伍,这个队伍的壮大来自股市的上涨。其言语之中带着紧跟步伐的意向,准备通过高杠杆,博弈单一个股来博取财富自由。   现象四:   2007年中国船舶曾到300元,如今创业板第一高价股全通教育曾经达到348元。另外.A、H股的溢价率超过30%的比比皆是。   现象五:   周围开始有人想辞了工作去做股票了,提示风险时,他们往往也是说博弈一次就收手。   现象六:   4月3日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表示,此次扩大社保基金投资范围不包括股票。这次财政部的表态,容易想起2007年5.30财政部征收印花税,变相的对风险提示。   现象七:   东方红中国优势三天募集超百亿,07年募集基金百亿已经成为常态。   现象八:   有投资人去银行张口就要买股票基金,声明这钱最近两个月不用,赶紧买些基金赚些钱。   现象九:   选股时估值看的人少了,不看PE看PEG,不参考市盈率,参考市胆率了。估值上不封顶的逻辑已经逐步清晰,与07年市场仍有相同之处。   任何牛市都有相同之处,市场是否见顶决不能轻言,市场顶部与底部是最不易判断的。销售有道并非给股民泼冷水,仅是罗列现象,提醒投资人享受牛市同时,莫忘风险。   现在,你还没必要用崩盘来恐吓自己   文/ 雪球ID 路过十八次   目前市场处于溢价博弈,风险有,机会亦存   随着市场最近盘中跌宕起伏以及对于上涨速度及高度的各种情绪交集,市场博弈开始出现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但类如李大霄亦或任何一个在这个阶段放言历史大顶,世纪大顶,地球顶的,也只是揣测而已,只能让不明真相的股民们处于各种不安和猜忌之中。   其实创小板也好,主板也好,很多个股目前确实是存在偏离基本面的估值状态,不管从市值还是从盈利预期而言,都超出了“常规”的估值状态。既然我用了双引号来阐述这个常规,也就意味着目前市场的各种估值有其特殊性。   就像我们说人总是会死的一样,但不能因为终有一死而不去享受生命中的各种美好。市场也是一样,任何交易或者投资,总有走到极致然后盛极而衰的过程,企业和人类生命一样,有着固有的发展规律和周期,经济亦然。折射到市场现象,就是涨久必跌,跌多必涨,企业繁荣生死,对应的是价值膨胀亦或归零。   我题中用的是溢价而不是说泡沫,这是因为包括我们伟大的党至今没有对股市的估值状态来以泡沫来定调。所以,当最高层都静默认可股市状态的时候,任何小屁民妄自菲薄也好,自我催眠也好,都没有必要用崩盘来恐吓自己。   市场自有规律,不是说党国不言泡沫,市场就没有风险,系统性风险来源于市场情绪波动下的再平衡,在目前这个阶段,如果真担心市场,就只能从情绪层面来观察,市场博弈情绪是否发生变化。情绪影响自然包括政策面的,基本面的,资金面的,舆论导向的,而各种因素又会触发局部风险,类似如之前传言的某会点名某股,对行业进行规范整改,某个行业老板跑路,某个突发利空事件,某个大股东大规模抛售等等。   市场之所以能容忍溢价,我还是先从房价来说。   早期判断房子是否值得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租售比,譬如国际上约定俗成的认为一般界定为1∶200~1∶300都是比较合理的状态,按照租售比为每个月的月租与房屋总价的比值理解,就是在1:200的情况下,需要200个月才能收回购房成本,对应股市理解的PE就是16.6,对应300就是PE25,但是现在以为自己在租的两套房子举例,一套位于深圳关内福田,一套位于深圳关外龙岗,福田这套目前租售比在1:450(总价250万,月租金5500元),龙岗这一套租售比在1:620(总价220万,月租金3500元),也就意味着,如果这个时候买这两套房子,不考虑贷款成本,一次性付款的话,仅仅只是用房租来收回成本,分别需要37年和51年才能收回成本(不考虑租金所得复利,就像我们现在算企业公司PE,并不考虑分红以及对应利润复利),对应PE分别为37和51,这两套因为一直在挂牌出售,一直是有价无市,但最近因为深圳楼市政策变动,我听助理反馈已经接到很多看房的需求电话。   所以我们先问这个问题,楼市有没有泡沫?如果有,为什么这么多人依旧愿意踏进去,我想除了国人固有的成家立业需要一个自己的房子的传统归属感外,更多是因为房子增值保值的预期一直延续。而且房子是普通大众接触的投资品种中,为数不多金额庞大且可以动用杠杆(利用首付比列))的投资途径。   我们从全球租售比来看,美国次贷危机房市巅峰之前,租售比也没有高过1:200,这几年中国经历转型,经济低潮之后,房子的租售比一直居高不下,北上广甚至目前大量存在1:1000的状态。   在这个背景下,大量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其实并不是来源于租售比的获利目的,而是杠杠作用下的房价上涨动力带来的投资需求。试想一套250万的房子,首付只需要3成,只需要75万就可以启动,然后只要房价上涨50%,就能赚125万,相对于投入75万,依然获利160%,没有比买房子更好的增值方式了。所以,动用杠杆投资房市,博的是房价上涨的速度和高度。经过十多年的房价膨胀,除了房地产开发商,深谙此道的投资客的财富也迅速膨胀,但这个过程中对应多年的货币膨胀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发乏力,房价的上涨动力显然已经过度透支。但尽管如此,谁都不敢断言这个溢价或者说泡沫马上就能回归合理,为什么?因为房价下跌之痛,关乎国泰,关乎民安。于此,大家都在这种焦灼中煎熬。   每一次政策的胎动都被人利用,地产商也好,中介也好,都在用各种诱惑和语言来阐述这可能并不真实的繁荣。刚需和真实购买力到底如何演绎,这个我估计连党国都不敢随意来阐述了。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并不会因为产生了溢价或者泡沫就会马上破裂和转向,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刺激。   回到股市,以07年为例,其实我们早期也做过分析,07年大牛市到08年戛然而止演变成大熊市,其实并不是因为估值到了市场无法接收的程度,07年A股盛极而衰的大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大动荡,美国07年底开始密集暴露出各种风险,道琼斯指数也出现趋势性下跌,直到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金融行业重创,平安海外投资的巨额计提等等连环因素造就了大熊市的延绵不绝。但深层次的因素是过往政府所主导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内需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暴露出弊端。   07年5月份之后,确切说是530之后,市场开始了明显的二八转换,这个过程交织的是国字号大蓝筹的疯狂炒作,这个背景其实是整个政策引导的大量“铁公基”投资,而向来以投资拉动GDP为主要模式的我党,在这条路上一直以高姿态的方式跨进,地方政府更是变本加厉,各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砸钱无数。而以银行为首的资金财团,更是把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贷向这些过热的行业。   煤炭能源有色金属等相关产业疯狂扩张,当时股市也有煤飞色舞这一说法,任何涉矿的题材都被各种炒,任何和地产、基建有关的,不管是铝材还是水泥还是钢铁都不断扩充产能,房地产下游的公司诸如家装装饰、床上用品迎来了业绩潮。当时的口号是投资中国,各种垃圾公司也频繁靠涉矿来转型,各种中国开头的公司都被轮番炒作,一直到中国石油上市,才终结了这一趋势。而中国石油的上市,正是美国危机扩散前夜,是巧合,也是压弯股市的稻草之一。   整个经济当时党国定调是“过热”,其实不是真实过热,而是这些政策导向下的行业出现了盲目的扩张和过度投资,但大量出口型中小企业因为欧美开始出现各种危机出现了大量的盈利减少甚至亏损的情况,但这个当时在07年股市一路高歌的过程中并未充分暴露,直到08年随着全球危机的进一步爆发和扩散。   当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便是各种出口行业遭受重创,大宗商品暴跌,煤炭、矿产等等相关行业一夜之间从天堂回到了地狱。但这个过程中其实中国本身的基建和投资还是继续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而言更多是心理层面的,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当时的政府并没有把畸形的增长方式借机改变,而是在08年继续推出了四万亿的刺激,这也导致了后面连续4年整个经济短暂反复纠结后继续深陷泥潭。所以大家发现,08年之后,银行利润其实一直还在增长,大地产招保万金估值反而还更便宜了,根据郎咸平《郎咸平:33万亿资本错进楼市 多建了4千万套房》的数据,08年起,全国共有33万亿社会资本因政府导向,盲目从制造等领域撤出进入楼市,最终多建了4000万套房子。银行、地产,需要时间来化解这个遗留问题。   于此,回顾这个过程的时候,并不能总是单纯的去认为中国股市一旦过热就要马上掉头,就像并不是跌到谷底就能马上反弹一样。   全球性危机这个大背景很难再重演,而欧美复苏的迹象其实已经呈现出来了,整个中国的转型方向已经有了新意,货币政策也不会像08年那样马上变成紧缩,相反,目前依旧处在降息降准周期。   我们回看沪深两市的成交量的时候,07年上证的最大日交易额发生在530前后,也只有2700亿,但是现在上证的日交易额在3月底达到了6000亿+,沪深两市在14年11月下旬之后逐步开始呈现量价齐升的状态,整个市场入市的资金规模早已是今非昔比,所以炒券商的肯定有底气,市场的钱太多了。   如果说我们之前年初担心市场走弱是源于上证成交量萎缩到两千多亿,那么目前充沛的交易流动性继续保持甚至放大的话,结合目前的政策意图,投资渠道上的不多选择,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再次大规模吸金的信心不足的背景下,股市并不会立马就转冷。   当我们回顾过往的时候,去捋一捋股市这道脾气,你会发现,07年因为政策引导的铁公基、投资中国所爆发的行情,在现在又以“一路一带”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更多的转型诉求所引导的诸如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产业等等更是表现出活力。   综上,我们并不是鼓励你去上杠杆追加投资,而是整个市场趋势的探讨,我们并不认为股市会忽然崩塌。特别是目前最高层对于整个股市作用是认可的,积极的,其起着对改革、转型升级的投资导向,伴随着的是大量并购重组的频繁发生、资本运作、产业联合的资本事件,创小板大量企业融资需求以及海量资金谋求投资渠道的背景下,虽然也一定会有很多公司浑水摸鱼,但股市行情还不会那么快就结束。   如果要说没有风险那一定是睁眼说瞎话,系统性风险肯定客观存在,只是这个时期,那些有着产业整合需求,改革转型,升级并购又符合时代趋势的企业,只会被资金反复高度关注。那些估值预期、市值空间、并购、转型还有机会的股,都还可以深度挖掘。新常态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对应的行业,产业包罗万象。   而对于已经超预期表现的标的,适度的兑现利润都是合理且合适的。同时目前处于溢价博弈状态,也不适合继续放大杠杆。   合理享受溢价,适度配置,不豪赌都是长期活下去的最好方式。   在党国最高层没有授意股市不能玩之前,都没有必要去过度恐慌,任何回撤都是良性的自我修复,你所要做的,就是做好估值和仓位的分配,如此而已。   四大证券报评节后A股:4000点悬念几何?   编者按:今年股市的春播遇上了任性的行情,各大指数连创历史新高,单日百只涨停股已成常态,大盘突破3400点之后,更是势如破竹,连创7年新高。持续逼空行情,拒绝回调,上周涨幅达4.68%,上升170多点。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依然保持了近期一贯的高昂姿态,上证指数站稳3800点,报3863.93点,涨幅1.00%,成交额6357亿;深证成指报13494.64点,涨幅0.51%,成交额6240亿。创业板指报2510.16点,涨幅1.41%,盘中创出2515.57点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股市的火热吸引越来越多股民“跑步”入市。沪深两市成交量连续超过万亿元,新增A股开户账户数连续四周处于高位,分别为66.19万户、72.08万户、113.85万户和166.92万户,四周共有超400万户新增A股股民。其中3月份最后一周达到166.92万,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这久逢的牛市,不少投资者欣喜的同时也充满焦虑,话说买卖过热也是开始走下坡路的前兆,股民们不禁要问:是继续享受A股的泡沫还是远离日益积聚的风险?然而这个话题不仅股民难解,就连券商投顾们也是挠头,有的说风险就在眼前,有的说4000点指日可待,下面我们就从四大证券报说起,看看他们对于后市有着怎样的预判。   中国证券报:股指屡秀新高 大盘或3800点上方高位震荡   虽然市场面临着新股发行和节日效应的双重扰动,但股市的牛脾气不改,周五以大小盘“新高合奏曲”的方式强势收官。不过虽然周五市场的强势表现显示出对新股发行节奏加快的接受度良好,但节后随着新股发行的正式启动,短期市场仍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抽资和情绪扰动,预计大盘将在3800点上方展开高位震荡。   在新一轮IPO批文下发以及节日效应的双重干扰之下,清明节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牛气不减,不仅上证综指再创逾7年新高,创业板指与中小板综指的“新高秀”也再迎高潮,市场的普涨再度凸显市场的强势。   作为清明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周五市场并未因节日效应所导致的获利回吐所影响而出现震荡回调走势,反而被强势普涨代替,A股暖春的气氛十分浓厚,这说明市场赚钱效应十分显著。多因素下,沪指料将在3800点平台上方陷入高位震荡。   一方面,上周陆续发布了中采PMI及汇丰PMI数据,整体情况好于预期。分析人士指出,节后企业的陆续开工及近期金融业的活动共同推升了数据,但就业分项指标跌至10个月最低以及制造业PMI超预期回落都显示出经济依然疲弱,亟需政策的进一步扶持。不仅如此,考虑到本月资金面还面临着新股发行、准备金补缴和财政存款上收等短期扰动因素,市场对于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在持续升温。   但另一方面,上周四,证监会发布了新一轮IPO批文,30家公司的规模创下了本轮IPO重启以来的最大规模,海通证券预计冻结资金可达2.8-3万亿元。从前几次的新股发行来看,大盘在新股发行启动前虽然并不改变牛市本身的运行轨迹,但也确实都会陷入一段阶段性的调整走势。   节后随着新股发行的正式启动,在政策预期支撑、资金不断进场支撑的同时,新股的短期扰动将使得市场陷入高位震荡状态,而3800点将成为指数震荡的平台。   上海证券报:大盘接近上涨极限 时刻警惕多空力量转变   上周五大盘呈现低开震荡上涨行情,上证指数受新股发行影响低开后,并没有继续走低,相反一路震荡扬升创下新高3864点。利空消息下逢低买盘坚决买进推动大盘上升,是做多力量惯性强化所致,但是盘中频频跳水信号过多,往往是行情的转折点。因此,清明节后大盘在上涨极限附近,投资者应时刻警惕力量转变。   从消息面看,上周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终于兑现,证监会宣布核准30家企业IPO批文。然而行情对此反应仅仅是跳空低开,并没有出现恐慌抛盘,打破了以前多次批复新股发行后出现恐慌下跌惯例,说明当前行情处在较为强劲的惯性做多环境。结合本周地产有利多信息,却没有引发地产股持续上涨,相反,市场一直担心的新股加速发行兑现后,却引发场外买盘蜂拥介入。即当前行情特点是遇到利好反应有限,遇到利空却有逢低买盘介入,表明场内外资金面异常充足。   然而资金面只是行情变化的因素之一,决定行情变化的主导因素还有来自基本面的多空信息。下周将会陆续公布3月份经济数据和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市场多空因素正在发生微妙转变,值得投资者时刻警惕。   证券时报:股市还能疯多久?券商机构“掐架”   最近的股市太火了,并不因清明小假期的到来而稍微放缓一点前进的脚步。不久前各方还在辩论大盘能否冲上3478点的5年高点的可能,但现在,争论的目标已经是4000点了,因为大盘最近已经马不停蹄地逼近3900点。乐观者甚至认为,以目前的涨势,几个交易日就能拿下4000点大关。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90年代潘虹主演的电影《股疯》,这个电影反映的是第一代股民当年炒股的盛况。此后,中国股市几起几伏,现在牛市又来了,“股疯”们又以崭新面貌再度出现了。两融炒股?切,太小儿科了。现在,赎回理财炒股者有之,借高利贷炒股者有之,辞工专门炒股者有之;大学生入市了,大妈入市了,清洁阿姨入市了,阿公阿婆的养老钱也又入市了……..   虽然股市的春已经“欣欣然张开了眼”,但小编还是想不合时宜地给大家来盆“温水”,让大家平稳下已经躁动的心。虽说牛市不言顶不假,但牛市中的震荡调整也足以害人不浅,悸动的心保持一份冷静是有必要的。再说,大盘摧枯拉朽的做多攻势在让大多数投资者始料未及之时,多空双方对大盘后市走势的分歧已经在逐渐显现了。   绕来绕去说这么多,就此打住。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清明节后市场会怎么走?该怎么操作?代表市场主力的机构对后市的看法无疑是投资者参考的重要风向标。为此,小编为大家甄别筛选了部分券商和公募、私募基金等机构的最新看市观点,以期对大家的节后操作有所帮助。   首先来看券商方面,申万宏源证券最新策略报告仍然继续看多。它认为,虽然新一轮新股IPO即将发行,但在增量资金及看涨情绪不断强化的氛围下,后市大盘仍将震荡走强,上证指数有望挑战4000点关口。市场牛劲十足,投资者宜顺势而为,持股为主。牛市情节的日益强化,持股意愿不断上升成为推动大盘螺旋上涨的重要力量。从目前看,尚没有改变这一预期的因素出现。   五矿证券最新策略报告也表示,本周两市除了主要指数屡创新高外,最为抢眼的还有两市成交每日都超万亿元,并且每天涨停的股票都在百只以上,表明牛市已进入新的一种活跃常态。尽管本周证监会核发30家企业首发申请,可能造成市场短期波动。不过牛市根基不会被一些短期利空撼动,应当把握好市场每次调整带来的加仓机会。   西南证券最新策略报告则表示,大盘周五创出2008年3月18日以来的新高。周K线均线系统基本维持多头排列,周K线远离5周均线,超买严重。本周无论大市值品种还是小市值品种均在继续迭创新高,累计了丰厚的获利盘,清明假期后的四个交易日将形成冲高后的回落走势,主要因为临近申购的日期形成获利抛压。经济数据若释放利空效应,将会加大下跌力度,建议操作上借助升势逐步降低仓位,回避系统性风险。   国都证券最新策略报告也认为,本周市场继续放量上冲,短线加速冲刺阶段。政策降温意图明显,密切关注量能变化。市场加速冲刺阶段积累了巨量短线获利盘,技术性调整压力明显加大。市场短线风险已明显大于机会,稳健投资者需要保持一份清醒。   在公募基金方面,大成基金认为,以去年降息为标志,A股运行逻辑发生较大变化,宏观经济基本面对市场的影响变弱,而资金、政策则成为推动市场走向的主要引擎,牛市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上的取向:一是在需求端,是否会引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二是在供给端,新股发行、产业资本减持及注册制推进的节奏是否会加快。   南方基金认为,在成长股的选择方面要警惕可能的分化,对纯题材热点炒作、盈利成长性不高、与估值匹配失衡的个股保持谨慎回避的态度。更看好估值调整到位、未来业绩具备较高增长潜力的优质白马成长股,关注互联网新经济、国企改革、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发展方向。   新华基金表示,今年以来两市行业板块和风格轮动频繁,创业板和中小板逐渐复苏。然而在国企改革、互联网+、地方债务置换等政策预期不断发酵的背景下,沉积多时的蓝筹股有望结束前期的回调,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   大摩华鑫基金认为,目前大盘蓝筹股的股指已经基本回升到合理位置(银行股除外),相比成熟市场的估值水平也从折价变成了溢价,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估值普遍偏高。目前A股的高估值主要建立在流动性过剩的基础之上,基本面则面临逐年下行的风险。因此,股市或难再现2014年的行情。   最后看私募基金方面,星石投资认为,宏观经济正在筑底,未来有望稳步复苏,这将进一步增强A股本轮牛市行情的基础。目前,仍然处于资金推动的上半场,未来随着经济的复苏,业绩推动的牛市下半场将逐步展开。   重阳投资则认为,长远来看对市场充满信心,应该积极参与;但从短期讲,在市场情绪相当高涨的情况下,还需要主要风险。一方面是个别板块平均近百倍市盈率的估值,同时,超大市值的板块相比H股也出现了相对高的溢价,这都是令人不安的因素。   翼虎投资认为,今年A股是N型走势,前高后低,高点可能会在上半年产生,接着进入调整,但调整以后,依然是建仓的好机会。而创业板像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但一定有好的企业在泡沫的盛宴之中脱颖而出。   倚天投资则认为,沪指今年二、三季度可能有一次很大的回调,在冲破4000点后,有可能会出现500点、600点的杀跌调整。   证券日报:股市资金投机活跃 警惕冲高回落风险   阳春三月,稳增长措施“好戏连台”,A股市场异常火爆。大盘突破3400点之后,势如破竹,连创7年新高。持续逼空行情,拒绝回调,本周涨幅达4.68%,上升170多点。创业板连涨8周后,本周涨幅再创纪录,达到8.02%,上升180多点。截至昨天,创业板年涨幅突破70%。   3月17日似乎是个分界线,两市单日成交跨入万亿大关后,每天过百个股涨停更是成为常态。   低价股早被消灭殆尽,截至昨天,4元以下只有农业银行像枚化石,尚能看出熊市的残余迹象。   高价股如日中天,4只个股雄踞200元股价之上,成为新一轮股王竞争者;霸占A股多年的老股王贵州茅台屈居第5,股价不足200元。   当前股市呈现非常严重的泡沫特征,特别是创业板指数超过了80倍,比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还要高,但是驱动股市上涨的主线或者逻辑还没有改变,一方面是改革红利,另外一个是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只不过,由于蓝筹股等股指已经不便宜,另外社保基金参与地方债的投资,这意味着中国不会实施欧美式的资产购买计划。再加上地产复苏实施长周期下的短周期修复,财政支出恢复力度有限,这都意味着未来股指上涨的力度和幅度都会有所趋缓,不排除较大级别的调整的随时到来。   大盘将冲刺4000点!这三类个股不可错过   两原因致A股震荡攀升   主持人:上周A股市场表现强势,沪指连续突破3700点和3800点整数关口,两市成交额也保持在万亿元之上的水平。截至上周末,上证指数收报3863.93点,周涨幅达4.68%,深证成指收报13494.64点,周涨幅达0.51%,两市成交额合计61466亿元。请问:大盘不断震荡向上的原因何在?   钱坤投资:大盘维持震荡攀升趋势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目前市场资金充沛且做多热情爆棚,有些个股只需要少量买单就能够直冲涨停;另一方面因为短期股指持续超买需要修复,于是盘中通过大幅震荡洗盘的形式修复技术指标。总体上看,上周五尾盘的强势表现或预示着本周大盘将维持震荡上升格局。   北京股商:IPO从来是行情缔造者。2007年IPO数量最多,但涨幅也最大足以说明IPO和牛市是鸡和蛋的问题,有大牛市才有大量新股发行,有新股发行才造就了大牛市。本届证监会管理层去行政化调控手段,推市场化调节机制,不强行行政手段打压市场,不对指数涨跌强加控制,而是打击违法操纵行为、增加供给、肯定行情合理,相信管理层会让本轮牛市走得更长远。   短线或继续震荡上行   主持人:上周五,两市股指早盘跳空低开,但随后便持续震荡上行,依靠尾盘的拉升双双收阳且两市总成交金额继续维持在万亿元以上。请问,随着两市股指重心的不断上移,本周行情又将如何演绎呢?   钱坤投资:创业板指目前走势异常疯狂,周线九连阳暴涨50%,历史未见,深综指周线实现13连阳,也是打破了历史纪录,这种情况下一些平常的技术分析方法已经失效,比如之前留下缺口后短期均会回探缺口,现在却怎么也不肯回补,之前出现十字星、吊颈线很容易出现短期回探,但现在也迟迟不肯下跌。当然暴涨后必有暴跌,只是无法判断准确拐点,“9”是个敏感的数字,本周创业板指或许会有一定变数,目前只有等创业板指真正调整了才能再做下一步研判。另一方面,创业板指的急涨为其他个股打开了上升空间,其他没有大涨的个股目前均处于补涨阶段,操作上可以关注一些横盘整理的个股,进场等突破长阳的出现。   巨丰投顾:从上周五表现来看,市场再现普涨格局,牛市行情显露无疑。需要注意的是,以往市场或多或少会受IPO相关信息的冲击,但此次竟然在开盘就将其消化,足见承接资金的力度之大。目前看,市场风险依旧偏暖,短期新高后还有上行空间。对于后市,无论是从政策面还是资金面看,市场继续向好的基础比较坚实,短期震荡上行或将延续。对于沪指来说,4000点应是短期的目标,而在此位置之前,盘中任何的调整仍是介入良机。   三类个股补涨机会可期   主持人:上周五两市呈现普涨局面,其中,西藏、高送转等概念股涨幅居前,此外券商等蓝筹板块也有不错表现。请问,节后市场可关注哪些投资机会?   科德投资:短线股指涨幅较大,在选股之时建议一定要关注高估值个股回调的风险,与此同时在大盘大幅波动之时可以借机建仓低估值品种,建议重点关注三类个股:   一是房地产,这是蓝筹板块当中年内涨幅最低的板块之一,不过当前龙头地产公司的盈利能力仍然十分突出,而且个人贷款新政的出台对地产行业来说是利好。龙头地产公司的股价优势可以关注;二是商业百货,这类个股前期表现落后于市场,但是很多公司有国企改革的机会,低估值将会给相关个股带来很多机会;三是酒类,这一板块前期受制于市场观点的改变。但是在销量有变化的节点上,有品牌价值的公司反而能够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   巨丰投顾:具体操作上,金融股逢低继续跟进,首选仍是券商股,此外煤炭、有色、电力、化工也可逢低关注。而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仍是中期关注焦点,军工、传媒等题材股在后市也有望反复活跃,可波段关注。   海通证券解读A股任性:为何牛不停蹄?   上周各类指数均再创新高,我们一直强调,本轮牛市是增量资金入市的趋势行情,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是个中期维度,目前仍在演绎中。政策面向好提振市场情绪,赚钱效应本身又吸引资金入市,形成正向循环,“牛”不停蹄。   1、方向:资产配置转向股市进行时   地产新政是稳中求进基调的延续,强化资金入市逻辑。3月30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14年以来偏松地产政策的延续,在落实14年7月29日的政策定调。14年6月《拨云见日》、7月《增量策略》后我们一直强调市场生态已经变化,从存量博弈演变为增量入市,除了年初开始的资金利率不断下行外,风险偏好和盈利预期两个变量那时也开始变化,7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是标志性转折点。此次会议上周永康被立案审查、四中全会主题确定标志着国家治理完善、改革加速,风险偏好提升。且会议为宏观政策定调,即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式是稳中求进,而非先破后立,改善盈利预期。此后央行的降准降息、财政部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地产政策放松都在贯彻落实这一个大方针。此次地产政策放松并非09年式的强刺激,而是进一步排除经济硬着陆风险,为改革、转型再添防护栏,对股市而言是提高风险偏好和改善未来盈利的预期。   资金入市趋势不变,且不断蔓延。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地产需求不同以往,房地产的实物投资收益率不可能重现2000年之后盛况,利率继续下行、改革不断推进、转型稳中求进,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趋势不变。当前中国居民财富配置中股市占比仅3%,远低于美国的29%,居民权益资产配置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资金入市节奏看,我们在《牛市新阶段》中分析指出,目前已进入到牛市的增量资金入市的第二阶段:15年3月以来资金加速入场,从结构上看,中户更明显,超级大户、大户、中户、小散户账户规模环比增速分别为18.7%、22.8%、23.5%、18.7%,增量资金已由早期个人投资者中的超级大户、大户,逐步向中户、小散户蔓延,详见《资金入市系列1-5》。   2、节奏:亮点不断,资金入市正反馈中   政策亮点多,赚钱效应继续虹吸资金。3月“两会”开幕后资金入市第二次加速,指数向上突破,源于各类正面信息,如财政部万亿债务置换、上海等地国企改革提速、央行和证监会[微博]领导对股市表态积极、“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目前政策面、信息面仍向好,将继续提振市场情绪。4月3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7号》,正式推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注册制,叠加国务院公布《存款保险制度》及二套房贷放松,金融改革推进中且货币政策从宽货币走向宽信贷。此外,国务院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媒体报道“一带一路”领导小组“一正四副”名单确定,商务部将和沿线国家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或于4月底下发,“水十条”已在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落地时点渐行渐近。改革、发展的政策不断会强化市场信心,而赚钱效应本身又吸引资金入市,15年来,公募新发股票及混合型基金1114亿,其中成长投资型基金占57%,这与创业板指表现优异相关。   风格上,重视“低价股”。我们一直强调增量趋势市里价值成长唇齿相依、轮番上涨,以14年7月增量资金入市作为起点,代表成长股的创业板指与代表价值股的上证50指数累计涨幅均在90%多,差异不大。风格角度建议重视低价股,《牛市中期掘金“低价股”-150401》分析指出,05年6月-07年10月、08年10月-09年8月牛市,低价股在牛市中期表现更为靓丽。07年1-4月10元以下低价股连续跑赢中高价股,5元以下低价股相对50元以上高价股的累计超额收益高达80%。09年1-5月10元以下低价股同样持续领先。这可能与资金入市节奏有关:牛市第一波,入市资金通常是专业/职业投资者,领涨的个股通常有政策催化或是基本面支持,行情深入,股市赚钱效应开始吸引更多中小投资者入场,市场开始进入散户主导的第二波炒作浪潮,他们对基本面关注少更偏好股价低、涨幅少的公司。从本轮行情启动来,低价股在前期表现并不如人意,但进入3月后这一情况正开始发生变化,低价股开始逐渐跑赢中、高价股,这与前文分析的资金入市在蔓延、扩散有关系。   3、应对策略:牛不停蹄,保持积极   继续乐观,积极出战。我们14年6月底来一直坚定看多,近期报告《策略周报-迈向新高-20150316》、《策略月报-牛市新阶段-20150330》鲜明提出资金入市第二次加速,市场迎来全面上涨、齐创新高。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大趋势未变,近期股市上涨的赚钱吸引资金入市加速,正在自我正循环中,政策面、信息面偏积极背景下,此趋势延续,未来阶段性调整需要新的变量出现。增量入市的趋势行情中,价值股、成长股轮涨。当前阶段,价值股中金融值得重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注册制等金融改革创新推进,3月股市成交同比增长372%。成长股中我们3月来一直强调大环保(新能源汽车+环保),已经开始表现尤其是上周涨幅居前。区域角度,继续看好大上海(国企改革+科创中心+迪士尼),详见系列报告1-4。   再议大环保(新能源汽车+环保)。《互联网后,谁来接力?——对后续行情的思考-20150226》指出大环保望阶段性接力互联网+,《从机构行为剖析:创业板为何“升升不息”—20150402》指出资金入市效应望助推大环保。政策面上,3月27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透露,总投资达2万亿的“水十条”方案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经修改完善后即将发布实施,汽柴油国五标准将提前至2016年底全面推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十三五补贴、充电桩、电动大巴政策、深圳大巴招标等也有望陆续落地。基本面上,比亚迪等新能源厂商三月销量超预期。资金流入角度,目前已经募集完毕在建仓的新能源分级基金约94亿,而中证新能源指数80只成份股合计自由流通市值仅为5500亿,资金涌入将显著提升板块热度,如14年11-12月证券B。在资金面、政策面、基本面共振下,大环保主题有望延续。   华泰证券:30万亿进股市 沪指将上万点   行情到底如何看?十年首席一头牛,发愤图强起高楼。结论是大牛市刚开始,但是要研究,个股分化在迅速加大,不研究最后很容易一场空。   我们把近期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再次用Q&A的方式,一个一个解答。   1. 最近行情走的如何?未来还有多大空间?   13年6月至今,上证从1847最低点到现在已经涨了一倍,尤其是近期资金入场的速度仿佛比去年底更快,确实对于股市过热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要看清楚背后的逻辑,不能简单生搬硬套,发现股市投资的人多了就简单说过热,这样反而会错过更精彩的时间,就像05年很多人说房地产要崩溃一样。   看股市空间,确实要抓主要矛盾,目前股市涨的算多吗?一倍无论从世界历史的大牛市中算,都不能算多,未来空间必然还是很大的,别担心。但是股市涨的有点快,不到两年一倍,确实有点快,但是考虑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情绪本身就是波动较大,未来随着市场化,波动会降低,但是金融病人刚苏醒时,当然还是激动人心,毕竟熊了7年,所以开始的爆发力度强些是可以理解的。   2.中央态度一直明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最主要先看中央态度,是像一些投资者说的:真的不希望股市涨吗?中央真的会打压股市吗?   我觉得中央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对股市整体态度一直是呵护的,但是也一定是希望股市规范发展的,所以简单说中央打压股市是很肤浅的。为什么?现在中国经济正在转型期(7%)的增速,货币存量巨大(120万亿的M2),而反腐的实质推进,房地产市场的清理整顿,都在改变旧有的增长模式,此时为了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国企改革的实质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出现,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让国企和民企都有更好发展,成为未来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之源,这些都需要资本市场的率先崛起,因为这样才能盘活货币存量。如果存量货币不进入资本市场,还怎么盘活货币存量呢?那么现在这个资本市场的历史使命才刚刚开始,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打压下去呢?如果资本市场垮了,经济转型的希望将大大降低,所以中央不会简单粗暴的用行政手段去干涉股市上涨,而更应该用市场化手段去加大供应,让市场在竞争中选出真正的好公司好股票,同时加强法治化,让恶意操纵诈骗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之前我说过,退市制度真不一样了,最近已经有公司中招,所以出去和投资者交流,奉劝要认真研究基本面,不然很容易踩地雷,同时加快国际化,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提升人民币的全球配置效率。所以,请不要简单脸谱化说中央不希望股市涨之类的肤浅言语。但是随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就算指数是涨的,个股分化巨大,要认真研究,简单指望股市好,就一定赚大钱的想法,也是过时了。   3.未来到底还有多少资金会进场?有没测算?   我们从14年就提出了未来五年资金三大波将进入股市,未来五年共有30万亿的资金,这个大数要记住,这样就可以做到,心里有数,遇事不慌:   资金第一波:国际资金进入5万亿人民币,细分下,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人民币回流3万亿(看看1945年后美元的崛起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带来多少美元回流美国资本市场?),其他货币兑换人民币进入股市2万亿(最近讨论的加入MSCI,包括前面有的QFII,还有海外游资热钱等),这部分总共5万亿的国际资金虽然不算最多的资金,但是以我十年研究经验可以很确定说,这部分资金是最聪明的资金,而且狼性十足,很集中,尤其对于金融股票来说,因为他们重视流动性,同时资源稀缺性,公司治理完善,反而不会碰过于小的股票。看看14年沪港通的启动和这批资金的关系,人民币升值贬值和这批资金的关系,很有意思的,如果把金融股走势和人民币即期汇率画个图,你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   资金第二波: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主力资金。目前居民储蓄46万亿,5年后增长到80万亿没大问题,80万亿中,20%配置到权益市场,就是股票,那就有16万亿的增量资金,为什么居民会配置股票,因为房子的投资价值已经在迅速下降,可以看下目前一线城市的房租回报率只有2%左右,估值已然极高,如果不是每年期望大幅的资产价格增值,是不会再以房子作为主要投资品种,而大幅的资产增值,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很难的,我也不认为房地产市场会崩盘,而是说,房地产市场经过清理整顿后,还是可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房价之后应该是温和的路径。而股市的长期回报率在当前依旧是很高的,整个市场估值还算合理。未来如果风险偏好大的,可以通过研究来投新兴产业,如果风险偏好小的,可以选择优秀大金融大跌大买,从整个市场来说,每年提供10%左右的平均回报,应该是没问题的,也因此,居民会把资产配置到股市中来,这是大趋势,只不过在经过短期的躁动后,更应该相信专业机构,因为越来越多的市场化工具会推出,而且基本面的披露也越来越透明和详细,需要研究才能找出好标的。   资金第三波:各种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打破,降低全社会心理的无风险利率,引起全社会资产的重新配置。明面上的理财产品余额为15万亿左右,而非明面的高利贷或隐性高收益产品预计也在15万亿左右,30万亿的资产配置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会有9万亿的资金进入股市。这点问问私人银行的情况,再看看民间高利贷的情况就知道了,现在高收益理财产品重新配置需求是很高的,前面也出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这三波大资金加起来就是五年30万亿的资金总量,那么现在进来了多少?满打满算应该差不多5万亿的资金,这点是根据融资融券余额1.5万亿反推出来的资金量,也因此未来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所以不要担心资金量,不要轻易说牛市结束,5年30万亿的资金,对应目前20万亿左右的流通市值,实际上代表的就是每年大盘上涨20%-30%。再说,五年后M2(存量货币)应该到180-200万亿,有30万亿总量进入股市,也不显得多,也跟预测相符。   所以我们在13年提出上证到2022年上万点的预测是合理,而且也并不激进,希望投资者能多了解下。   4.未来行情怎么看?是不是只要进场就一定赚钱?   如果指望只要参与进股市,随便买只股票就能发财的想法,一定要纠正!   股市和楼市最大的不一样在于,股市里面的股票是在不停变化之中,就算指数上涨,个股分化也会非常大,现在退市制度已经改革,未来注册制也在逐步推进,还有新三板也在不停升温,在这种背景下,股票与股票的区别很大,千万别学以前的散户心态,听消息,买上就一直捂,然后发财。如果你捂得是退市股,那就是血本无归。所以我们建议对鉴别能力不强的投资者,最适合的应该是,选择一些长期优秀金融股,秉承大跌大买的策略,应该是能赚到不小收益,但是不会是最高收益的人。   如果是专业投资者,我们建议重视研究的作用,而且要注意近期监管层的监管态度。我们看回领导近期的发言,一直在强调某些市盈率100倍以上股票的估值不合理性,那么必然是准备加大供给,同时查处操纵,那么如果真是要买弹性大的小股票,则应该加强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选出未来新兴产业的真正龙头。   我反对将小股票和蓝筹股直接对立起来,多次跟投资者说,要说100倍到1000倍的公司,往往不会是大市值蓝筹股,一般就在小股票中,但是具体是哪只小股票,那就必须要深入研究。而如果没有研究能力,确实是适合买些长期看好,加强改革力度的长线蓝筹股,也能获得不错的稳健收益。   小股票整体的暴涨会随着供应量的加大而向个股分化进行,而蓝筹整体的稳健向上走势不会有大的改变,毕竟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指数出现大幅下跌的概率真不大,如果有回调,反而是吸纳优秀金融股的好机会。   证券行业:新周期的盛宴:资本+杠杆时代   2015年是券商的大年,市场红利、制度红利和加杠杆多重红利开启行业发展空间。在创新改革大周期下,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进入全面革新,经纪新模式、投行市场化、业务规模化引领券商进入新时代。同时,券商步入加杠杆化周期,业务模式加杠杆、资本加杠杆和人力加杠杆激活券商经营活力。行业处于业务放量发展阶段,盈利持续快速增长。   总体观点:承保端(保费高增长+业务结构优化)和投资端(投资收益率处上升通道)同步向好,保险行业发转确立,四家上市险企估值水平虽有所修复,但整体仍处低位,建议加大配置力度。   保险公司如同带10倍杠杆的资金平台,牛市行情最大受益者之一。保险机构负债经营的属性,如同一个带10倍杠杆运作的资金平台:一方面,承保是从市场融资,保单结构决定负债久期和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投资获得回报后扣除资金成本,即利差,为保险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在国资改革、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居民大类资产重新配置等预期下,股市有望走出长慢牛行情,保险无疑是最大收益板块之一。   保险行业正经历第三次戴维斯双击,且比前两次更有效。我们观察到,保险行业自规范发展以来,第三次出现承保和投资同步向好的情况,并且,这一次比前两次(分别是2007年和2009年)更为有效。承保方面,保费重返高增长,且主要源自保障型产品的热卖,这对保险公司而言,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负债久期延长。投资方面,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和大类资产比例监管的实施,保险公司通过资产结构调整,实现了收益率提升,2012-2013年分别为4.8%和5.04%,2014年预计5.4%,如果叠加股债市场的走强,则收益率的上升将更为乐观。因此,融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投资收益率处于上升通道,保险业的第三次戴维斯双击正在上演。   在高杠杆的作用下,保险企业ROA的一小步,带动ROE的一大步。2012年-2013年上市险企ROA均值为0.79%和1.16%,2014年1-9月年化值为1.58%。在10倍杠杆作用下,保险企业ROE快速提升,同期ROE为8.50%、12.23%和17.22%。我们认为,利差仍在扩大,ROE在未来1-2年有望上升至于20%-25%。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看好寿险多于产险。原因在于寿险业负债久期更长,资金滚雪球的效应更为突出,在资产配置环节,亦可通过更长周期的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而且,产险综合成本明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1、周末大利好放入口袋。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落地。公告规定了参与者如何获得注册资格,另外在交易场所选择、做市安排、发行时间节奏和信用评级等方面放松监管,给予市场参与者更多自主选择权。2005年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试点,07年金融危机后业务停摆,2013年银监会主管ABS发行额度仅158亿,进展缓慢。2014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额度2825亿,获得突破进展,不过较80多万亿信贷资产规模,业务开展还在起跑线,未来空间广阔。近期一系列调研发现,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有充分动力,此前预期5000亿规模可能稍显不足。腾挪银行信贷空间,减缓资产质量压力,利好银行业。通过信贷资产的“真实出售”,信贷资产和风险出表,银行获得信贷额度,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资产风险,降低银行估值的风险溢价。   2、万亿债务置换缓解资产质量担忧情绪。大家最担心银行的不良,1万亿债务置换下能够缓解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整体银行业隐形问题资产占比4.35%左右,通过债务置换最高可能化解55个BP,经测算,可以减少2015年银行表内新增不良25个BP,对银行估值的提升达到20%。同时也明确了一个方向,监管层不会坐视不管银行的不良,银行会利用更多新的手段来缓解资产质量问题,通过以时间换空间,资产证券化,地方版amc来缓解风险。近期财政部楼部长表态,万亿之后前行且看,更多债务置换预期加强。短期来看,债务置换保证金融安全;长期来看,43号文逐步落实,存量和增量债务规范化,地方债务对于银行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除。   3、混业经营大趋势,大象也可以绣花。我们判断全面放开将是中长期过程,要经过监管审慎的测试和评估之后才能推出,但银行有这个概念后会有部分估值提升,拿到综合金融牌照最大的作用是加速银行体系的业务创新,完善盈利模式,在转型和改革趋势明显下是银行估值的一个强心剂。   4、部分业务链条分拆运营。光大银行公告确认,理财业务分拆以子公司形式运营成为可能,只需监管层放行。与多家银行交流,公司在进行相应的规划和筹备,对短期盈利提升不明显,但是将事业部运营的业务条线整合成子公司层面,原先一些受监管的业务就可以做得灵活,回旋余地加大,搭建出新的综合金融平台。参考国际市场的估值,金控平台公司估值要比单纯银行高1-2倍,所以如果银行部分业务拆分上市,对银行估值提振是显著的。光大本身理财做的比较好,应享受估值溢价。   结论:   近期金融改革逐步验证我们年度策略中的各项预期。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落地,地方债务万亿置换后可能还有新招,资产质量担忧情绪大幅缓解,风险溢价降低;部分业务链条分拆经营,提升决策和经营效率;一波调整后,横向对比,银行估值偏低,“高大上”特质逐步显现,维持长慢牛判断。 金融屋财经网 内容由金融屋财经网(zhicheng.com)整理提供 金融屋财经网金融屋财经网微信公众号金融屋财经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金融屋财经网(zhicheng.com)最新动态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caijing/14372/

上一篇:外资进入a股_A股进入“燥热”期 机构放弃预测点位
下一篇:【主力动向指标】今日主力动向追踪(4.8)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