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市最新消息]股市最新消息:4月21日上市公司重磅新闻全览

来源:股市要闻 发布时间:2014-11-18 点击:

【www.joewu.cn--股市要闻】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04月21日讯

  修改章程议案再遭否 东方银星股东"暗战"不止

  随着银星智业出让大宗股权撤出东方银星,其早前与豫商集团的"明争暗斗"终告一段落。不过,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从银星智业处接过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东鑫建材与豫商集团之间仍在暗中较量。如今,东方银星修改《公司章程》议案再一次遭到否决,也显示出两大股东间的内斗戏码仍没有完结的迹象。

  东方银星昨日披露的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结果显示,公司有关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未能获得通过。明细来看,股东对该项议案投出赞成票的共有4152.86万股,占比为51.95%,        然而反对该议案的票数亦多达3839.996万股,由于修改《公司章程》属特别决议议案,须获得出席会议股东及股东代表所持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2/3以上通过。基于此,该议案最终未获通过。

  需指出的是,东方银星第二大股东豫商集团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规模恰好为3839.996万股,可见正是由于豫商集团的全力"阻击",导致该议案遭否。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本次修改章程议案由东方银星第六届董事会提出。尽管东方银星称这一届管理层属于职业经理人团队,然而从过往诸多细节、表现来看,公司现任董事会更多是代表大股东东鑫建材的意志。

  进一步来看,公司本次修改章程幅度较大,由原来的十二章共计二百三十一条调整至现有的十二章共计二百六十五条,其中对第三章"股份"、第四章"股东和股东大会"、第五章"董事会"、第七章"监事会"中的相应条款作了较大修订和补充。

  "由于东方银星当前执行的《公司章程》仅于2013年作了部分修改,彼时银星智业主掌上市公司经营大局,且未充分考虑野蛮人(指豫商集团)'入侵'夺权的情形。反观本次章程修改方案,若得到通过,无疑将削弱豫商集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应是后者否掉本次议案的主因。"一位长期关注东方银星的分析人士对此称。

  事实上,东方银星去年10月末便曾提出过修改《公司章程》的计划,但同样是由于豫商集团投票反对,该议案未能通过。时隔数月之后,东方银星如今再次闯关,但最终仍在豫商集团处"碰壁"。

  "本次提出的修改《公司章程》方案与去年10月相比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大变化,我们认为新章程的任何一个条款都未损害豫商集团的利益,但他们要投票反对,公司也只能接受。"东方银星相关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

  不过,投资者所担心的是,由于豫商集团持股比例较高,依照现有态势,代表东鑫建材利益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未来每提出一项决议(尤其是特别决议)如果都遭到豫商集团阻击,这是否会对上市公司经营发展造成影响。"如果真是那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东方银星上述人士称。

  而在前述分析人士看来,由于韩宏伟、韩啸父子(豫商集团实际控制人)目前已拿到另一家上市公司匹凸匹的控股权,因此其对东方银星控股权的追逐或已不像早前那样强烈。

  豫商集团之所以对东方银星修改公司章程等议案连续投出反对票,意在保证自身对东方银星的话语权,这也是其与东鑫建材进行博弈的关键筹码。"由于豫商集团持股规模大,即便其有意撤退,也要等待一个合适时机。"(.上.证.)

  持股涉事企业常隆化工 诺普信收深交所关注函

  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曝出,关于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污染事件成为连日来的焦点。常隆化工作为涉事企业,参股该公司的诺普信(002215,SZ)也因此受到牵连。虽然诺普信在4月18日就作出了回应,表示对公司影响不大,但是这并没有避免上交所对其的关注。

  4月20日,深交所向诺普信发出关注函显示,深交所要求诺普信说明:

  常隆化工是否可能因报道事项承担赔偿责任,如可能承担赔偿责任,请说明报道事项对公司2016年经营业绩的影响并提示相关风险。

  根据诺普信2015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为常隆化工提供的尚未履行完毕的担保金额为8.97亿元,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截至目前上述担保是否履行完毕,报道事项是否可能导致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提示相关风险。

  此外,深交所还指出,2016年3月29日诺普信披露《关于与江山股份签署框架协议的公告》,公司拟以持有的常隆化工35%的股权及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35%的股权认购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份,

  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报道事项对本次交易的影响,并提示相关风险,而公司须于2016年4月25日前将相关书面材料报送深交所并对外披露,同时抄报深圳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2月1日,股东之一就是诺普信,后者直接持有公司35%的股份。或许是受常隆化工的影响,诺普信股价近3天跌幅达11.63%,4月20日收盘价为10.89元。(媒体)

  青海春天去年业绩降3成 开多重“解药”能否自救?

  4月19日,青海春天交出2015年度成绩单,同市场此前预测方向一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收14.01亿元,同比下降32.06%;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公司主营产品冬虫夏草纯粉片获得11.17亿元营收,同比下滑41.05%。

  媒体记者注意到,青海春天在2015年年报中还抛出了关于极草停产一事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冬虫夏草原草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快保健食品新产品的研发报批等。

  高业绩承诺未能达标

  媒体记者注意到,青海春天披露的业绩令高业绩承诺无法达标这一尴尬处境坐实。

  2014年9月30日,*ST贤成公布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置资产的公告,青海春天以39亿元预估价借壳*ST贤成上市;根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之利润补偿协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7名交易对方承诺,青海春天2014年度、2015年度与2016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18亿元、3.63亿元、3.98亿元、4.27亿元。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青海春天表示,春天药用2015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29亿元,仅完成盈利预测的90.55%。而对于盈利预测未能完成的原因,青海春天归结于“社会消费力水平、购买力水平”下降。

  对青海春天而言,更严厉的考验在于,其拳头产品极草生产被叫停后要如何确保2016年度业绩承诺达标?

  “失去极草这一主要收入来源,要想在今年业绩飘红难度系数较高。”医药行业分析师甘翔表示,虫草行业正处于最严监管期,这对该公司而言也是一个考验。

  几副“解药”能否强身?

  2015年财报中,青海春天也披露了几项走出眼下困境的措施。

  一是控股股东西藏荣恩拟将其全资子公司三普药业生产的虫草五味颗粒、虫草参芪膏等六种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药品全国总经销权授权给春天药用。

  引人关注的是,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库显示,三普药业尚处于有效期内的GMP证书仅有一张,认证范围为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这也意味着部分上述产品中所属类别的GMP证书处于缺失状态。对此疑问,青海春天媒介公关部人士陈小橘4月20日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与三普药业在进行积极沟通,详细进展会通过公告及时向各界进行说明。

  此外,青海春天称今年公司还加快保健食品新产品的研发、报批工作,尽快投入生产——据披露,目前公司已在研发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

  不过,今年3月食药监总局已叫停虫草用于保健食品的试点,对青海春天来说,其正在研发的保健食品未来前景如何尚是未知数。

  青海春天还表示加强冬虫夏草原草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陈小橘称,青海春天已于去年年底上线了原草产品,去年该系列产品的营收为6100多万元,利润2000多万元。

  但重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材商家表示,“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原草市场增长空间是不及深加工类虫草产品的。”(媒体)

  出售资产过户手续闹出“乌龙” 工大高新承认关联交易

  因为公司会计查出工大高新出售资产的产权过户手续没有在2015年完成,工大高新(600701,收盘价16.11元)靠甩卖资产扭亏的“美梦”就此泡汤。昨日,工大高新公告显示,若公司2015年度净利润亏损,则面临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

  此前,工大高新对甩卖资产扭亏一直都抱有极大希望,一方面超过3倍溢价找到接盘方三河市华燕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河华燕”),另一方面资产出售收入刚好助公司扭亏为盈。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接盘方三河华燕的背景也是扑朔迷离,公司成立时间与签订资产转让合同时间接近、背后股东牵涉工大高新的参股公司、间接股东高管与工大高新高管重名等问题。截至发稿时,工大高新致电记者,并同时发布追认公告,承认此次交易为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出售资产收入不计入2015年收入

  根据工大高新昨日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预计公司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6万元,公司2015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为亏损。由于工大高新201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目前已经出现连续两年亏损。所以工大高新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事实上在工大高新1月28日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公司当时预计2015年年度经营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万元左右。那么为何在近3个月后,工大高新却出示了一份截然不同的年度业绩预告呢?问题是出在工大高新去年出售的哈工大高新燕郊哈特产品研发销售中心上。

  去年12月15日,工大高新以4158.5万元的价格出售了所属分公司哈工大高新燕郊哈特产品研发销售中心的资产及部分负债,并于同日完成了资产交割。因此甩卖该资产的收入被计入工大高新2015年业绩,这成为公司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

  不过工大高新年审注册会计师却在2015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认为该交易中出售资产的产权过户手续完成日期为2016年1月5日,2015年12月31日该资产应属持有待售。

  由此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的资产”列示,该笔交易收入不能在2015年度确认。仅仅相差五天,工大高新就被迫从扭亏为盈的“美梦”中惊醒,无奈面临即将“戴帽”的现实。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工大高新股价也是大跌,最终以跌停价报收。

  受让方股东浮现工大高新魅影

  工大高新对甩卖资产扭亏一直都抱有极大希望。去年11月中旬,工大高新与三河华燕敲定了《资产转让协议》,拟以4158.50万元转让哈工大高新燕郊哈特产品研发销售中心的资产及部分负债。

  值得一提的是,标的公司经评估资产账面值1234.89万元,净资产账面值仅为956.61万元。但最终标的净资产评估值为4158.50万元,增值率高达334.71%。要知道截至2015年7月31日,该标的还有215.26万元的坏账准备。

  令人疑惑的是,工大高新并未在公告中解释标的高溢价原因,同时也没列出标的营收业绩。那么为何三河华燕甘心如此高溢价来接下工大高新旗下的这个资产?事实上,受让方三河华燕也颇让人感到神秘。在公告中,工大高新只是列出三河华燕的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至于营业范围、成立时间、股权变动履历等一干资料完全没有。

  媒体记者翻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三河华燕的经营范围是商业服务和自有房屋租赁,注册资本仅有500万元。有意思的是,公司成立时间是在2015年10月27日。这意味着三河华燕成立短短半个月时间,就与工大高新做起了高达4000多万元的买卖。

  更为神秘的则是三河华燕的股东,其唯一股东是大华新创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而大华新创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的背后股东分别是北京哈特新型建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新经济资源开发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共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成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通成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哈特新型建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共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成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背后的股东,均有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身影。

  媒体记者注意到,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张大成与工大高新的董事长重名,该公司董事刘芳、监事何显峰、董事姚永发分别与工大高新的两个董事和总经理重名。

  除此之外,上海共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成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通成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这三家公司背后共同的股东均有哈尔滨工大集团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大集团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一家股东便是上市公司工大高新,并且还通过哈尔滨哈南国际开发开放总部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股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发布更正公告承认关联交易

  从上述纷繁复杂的股权关系可见,工大高新通过种种参股公司,已经间接持股受让方三河华燕。那么问题来了,工大高新此次的资产出售是否涉及到关联交易呢?而在工大高新关于出售部分资产及负债的公告中,公司表示本次交易未构成关联交易。

  “如果有证据证明三河华燕是工大高新控股股东或者董事长直接控制的公司,或者持股比例达5%以上大股东和高管在其担任要职。那么这次交易就涉嫌到与控股股东或董事长的利益输送,这就会构成关联交易。”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说。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间接持股哈尔滨工大高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而后者的法定代表人徐艳华与工大高新独董重名。而作为独董的徐艳华,则对工大高新此番资产出售发表了认可的独立意见。

  就在昨日截稿时,工大高新就此事致电了媒体记者表示:“公司在和会计师事务所沟通之后确定,此事(出售资产)确为关联交易。稍后将发布更正公告,具体内容可见更正公告。”

  昨日晚间,工大高新发出关于追认《出售部分资产及负债的公告》为关联交易的公告,工大高新确认了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媒体记者从关联交易认定情况上发现,三河华燕的母公司大华新创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共有五个法人股东正是上述五家公司,

  其中北京哈特新型建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为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股比例80%;北京成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东之一为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股比例40%;上海共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为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股比例90%。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于与工大高新为同一法人关系而被认定为关联人。

  工大高新在公告中也解释了资产出售中,关联交易前后认定不一致的原因。工大高新称,公司履行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和审议结果是一致的。由于公司前期对关联人关系认定的相关规则存在一定理解差异,未将此交易按关联交易分类披露;但公司在审议该项议案时,关联交易需要履行的审议及披露程序公司均已履行完毕。

  同时工大高新还表示,鉴于本次交易确实非明显关联交易,公司亦不存在恶意隐瞒、欺骗股东的主观意愿。公司董事会将督促管理层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以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媒体)

  东阿阿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仅增3.48% “私募教父”赵丹阳入驻

  作为A股市场公认的医药白马股,东阿阿胶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4月20日,A股市场大跌,东阿阿胶也放量大跌6.16%。

  为何走势一直稳健的东阿阿胶会出现放量大跌呢?媒体记者注意到,4月20日东阿阿胶公布了一季报,2016年1~3月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48%,创出近三年一季度同比增速新低。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该增速的确低于市场预期。而公司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本期增速较低的原因是上期基数比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私募教父”赵丹阳旗下两只产品进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分别位居第八和第九位。

  东阿阿胶昨放量大跌

  4月20日,A股市场大跌,东阿阿胶也遭遇了资金的抛售,收盘下跌6.16%,成交金额一举放大至17.2亿元。

  从昨日走势看,一开盘东阿阿胶便下跌超过2%,此后一路走低。午后,其跌幅一度超过6.6%。临近尾盘略有回升,收盘下跌6.16%。与跌幅相对应的则是昨日东阿阿胶明显放大的成交金额——17.2亿元,远超近期3亿元左右的成交水平。从单笔成交记录来看,早盘出现了多次上千手的大额卖单。

  为何一直备受投资者喜爱的东阿阿胶昨日出现放量大跌呢?昨日,东阿阿胶公布了一季报。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4.83亿元,同比增长3.56%;实现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3.48%。

  虽然同比出现增长,但是不少关注公司的投资者却并不满意。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媒体记者,目前暂未与公司交流,不过从一季报来看,3.48%的净利润增速确实低于市场预期。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上市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较低的原因是去年同期净利润基数比较高。

  赵丹阳持有超900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低于预期,但是媒体记者注意到,截至3月31日,“私募教父”赵丹阳旗下两只产品进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一季报显示,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赤子之心成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赤子之心价值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同时进入东阿阿胶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量分别为455.97万股和455.39万股,分列第八大和第九大流通股东。

  媒体记者还注意到,此次并非赵丹阳首次关注东阿阿胶。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赵丹阳就表示自己是东阿阿胶股东,并与公司总经理秦玉峰单独会晤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6月赴巴菲特天价午餐时,赵丹阳一共带去了三样和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东西,其中便有东阿阿胶。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此外,今年一季度进入东阿阿胶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的,还有备受市场关注的前海人寿,其产品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以1593.50万股一举成为公司第三大流通股东。(媒体)

  鹿港科技拟推“10转10” 董事长携四董事要减持

  4月20日,鹿港科技(601599,收盘价22.78元)披露了公司2015年报并推出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的分配预案,这也让不少投资者颇为欣喜。然而就在今日,却传来了公司实际控制人以及多名董事拟于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消息。

  媒体注意到,本次减持计划的规模并不小。若按照最大规模来计算,本次拟减持股份数将达到2123万股,占总股本比例近4.75%。按照公司当前停盘的价格计算,减持金额将超过4.8亿元。

  董事长及4名董事拟减持

  公告显示,在披露了10转10并派现的高送转预案后,鹿港科技随即召开了董事会上。会上公司董事一致认为:鉴于公司持续、稳健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        并结合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战略规划,本次高送转议案与公司业绩相互匹配,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的同时,兼顾了股东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通过了该预案并承诺在股东大会上投票同意该项议案。

  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和4名董事的减持计划也一并被披露。具体来看,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钱文龙和4名董事缪进义、钱忠伟、黄春洪、徐群可能在审议本次高送转议案后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减持不超过1000万股、500万股、500万股、37.22万股、85.75万,占公司总股本的4.75%。对于减持的原因,公司董事长表示主要是出于个人财务需求。

  媒体注意到,本次拟减持的4名董事均是在鹿港科技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职位的高级管理人员,若按照其最大减持规模和公司停牌时的价格计算,董事长和4名董事将分别套现,2.28亿元、1.14亿元、1.14亿元、847.98万元、1953.38万元元,合计套现逾4.8亿元。

  今年要力争净利翻倍

  一般来说,推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都是业绩优秀的公司,鹿港科技去年的业绩表现无疑符合这样的标准。根据公司20日披露的2015年报显示,公司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3.70亿元,同比增长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99.78%。

  这一业绩主要源于公司影视和酒店业务的增长。资料显示,2015年,虽然公司纺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11亿元,同比下降2.41%,但是其影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314.67%,酒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26.61万元,同比增长25.07%。

  净利大幅增长也让鹿港科技信心大增,公司不但筹划发行股票收购天意影视剩余49%的股份加码影视业务外,同时还公司披露2016年经营计划。公司计划2016年销售收入29亿元,力争完成利润不低于2.3亿元,对比2015年的净利几乎翻了一番。

  其中,纺织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影视方面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实现利润不低于1.5亿元;互联网影视方面,力争2016年实现8000万至1亿元的销售收入,完成利润3000万元。(媒体)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caijing/62058/

上一篇:今日股市上证指数是多少|今日股市开盘行情:上证指数低开0.61%
下一篇:4月21日影响吗|4月21日影响股市最新头条大集锦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