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高达万亿 中小银行增速较快

来源:银行 发布时间:2008-03-15 点击:

【www.joewu.cn--银行】

当监管政策覆盖领域有限时,银行总是会通过“创新”来规避监管,而应收款类投资正是这样的一种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多家上市行年报发现,应收款项类投资这项新的资产业务在很多股份行的年报中正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其中,四大行在应收款项类投资上表现平稳,而其他多家中小型银行在该业务上变化较为明显,实现了100%以上的规模增长,最高增速达600%。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已发布2013年年报的上市行应收款项类投资新增规模高达万亿元。  

对此,某证券公司银行业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银行这么做的本质还是把贷款从贷款科目中腾挪出来,以绕开相关监管限制。  

中小银行增速较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年报中,有关应收款项类投资的数据很少,中行和建行在年报中甚至都没有该项业务的单独统计数据。  

而在已经发布年报的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该项业务变化最大,截至2013年末,该行应收投资款项净额为2354.15亿元,同比增长了630.63%,业务占比30.81%,较上一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2013年应收款项类投资余额为3001.58亿元,同比增加431.86%,业务占比8.2%,提高了6.3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为1197.2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93.90%;占比由3.46%上升到11.19%。兴业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为3286.28亿,较上年提高了195.10%。平安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为1846.56亿元,同比增长103.28%;占比为46.72%,提高了15.35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贷款和应收款类投资净额为5152.34亿,较上一年末增长223%,在利息收入中,其他应收款类投资利息收入255.6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超过1000%。  

民生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余额为378.18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比为12.33%,较去年末提高了6.15个百分点。不过,民生银行的情况比较特殊,该行应收贷款类投资增长较多主要是资产管理计划在2012年还没有披露数据所致。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已发布年报上市行应收款项类投资新增总规模高达万亿。对此,某证券公司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大行没有那么强的盈利冲动,对这种触碰监管红线,打擦边球赚钱的事情并不积极。因为管理层文化和所在位置的不同,大行很多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而小行一般认为可以赚钱就会做。

未来规模或受限制  

记者注意到,很多银行在2012年的应收款项下并没有信托受益权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等内容,而之前该科目规模也比较小。因此,应收款项类投资被业内人士看作是银行在买入返售业务受到监管后进行的一种“创新”。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银行的一笔贷款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绕开会计准则,银行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此前,银行做了很多同业业务项下的操作。简单来说,就是找信托公司,通过信托公司为企业发放贷款,放款后形成一笔信托贷款,再用这笔信托贷款再和银行签订协议,将贷款受益权转让给银行,从而形成买入返售的信托受益权,这是过去做的比较多的。  

“但是,后来同业科目被监管得有些紧,银行就开始寻找新的‘创新’”。该分析师进一步解释道:银行可以通过信托公司做一个信托计划,或者通过其他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再将资金投资于该信托计划或理财产品,变相将资金贷出去。  

“不少股份行原来通过同业渠道走的贷款,转而通过这个科目(应收款类投资)走了。这里面表面增长的是信托计划或者理财产品,但是很多背后其实还是银行贷款,只是找了第三方金融机构做过桥而已。”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银联信分析师苗晓丽表示,和买入返售模式相比,该类投资风险更高,同时银行需要警惕后期的监管风险。目前,国内银行同业业务已经变成银行业收益最大化或监管套利的工具,预计监管部门接下来会对其出手,对银行自营资金投资信托受益权进行限制。  

上述券商分析师则预计,2014年应收款项类投资很难进一步扩张:一是银行面临监管压力;二是面临风险压力,这种业务的资金成本很高,银行变相发放的贷款,有的需要到货币市场拆借,但是货币市场的拆借利率并不低,收益做到8%~10%才有钱赚,这么高的收益只能依赖于房地产或地方政府,在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在同业中或投资项下的非标规模都会下降,到期后很多也不会续做。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licai/3511/

上一篇:【借记卡被盗刷怎么办】成都银行借记卡被盗刷频发 银行展开全面风险排查
下一篇:【银行理财10万收益多少】银行理财突破10万亿元大关 监管标准未休止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