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是什么意思]你离财务自由有多远?这个公式告诉你

来源:银行 发布时间:2015-10-12 点击:

【www.joewu.cn--银行】

====推荐阅读====

  票据理财好不好?票据理财如何脱颖而出?

  2016年6月3日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一览 

  2016年6月3日全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排行榜(表)

  ====全文阅读====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06月03日讯

  当我们的财务状况达到这一种境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再依赖现有的工作和职业,变得越来越自信,开始考虑如何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

财务自由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现在赚多少,40岁以后才能财务自由?

  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对自由的定义不一样,欲望也不一样。相关阅读>>

  但是这个话题对每个奋斗中的年轻人来说,非常有意义。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理财意识的真正觉醒。

  并且,从更高层面来说,我们超越了青涩年纪里对未来虚无缥缈的憧憬,变得更务实,更脚踏实地,开始追求能够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自由,这是一种生命的巨大成长。

  1. 那么什么是财务自由呢?

  简单来说,财务自由就是提前退休或者不工作(靠被动收入)就能养活自己(覆盖日常开支)的一种自由。

  当我们的财务状况达到这一种境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再依赖现有的工作和职业,变得越来越自信,开始考虑如何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

  这里有一个大家不容易理解的名词,啥叫被动收入呢?

  被动收入,是指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包括但不限于:房租、利息、分红、作品版税、个人博客的广告、代言费等。

  被动收入,也叫财产性收入。而我们的工资,就属于职务性收入。

  职务性收入,需要我们每天八小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一旦没有了这个职务,我们可能就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不能轻易离职,哪怕工作的极度不开心都无法选择掀桌子走人,因为这份工作是他们唯一收入的来源,失去了就一无所有。

  当一份固定薪水成为一个人的唯一收入的时候,从某个角度来看,不是他拥有了这份薪水去改善生活,而是这份薪水决定了他生活品质的好坏。

  因此在职务性收入之外,能否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财产性收入(被动收入),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给自己的人生上了一个最大的保险。

  用这个公式给自己算算,你离财务自由有多远?

  2.财务自由指数

  理解了财务自由和被动收入的概念,现在你可以给自己算算自己的财务自由指数了。

  对照这个公式来算算:

财务自由

  用这个公式给自己算算,你离财务自由有多远?

  假如我们每月的开支需要5000元,当我们的财产性收入(被动收入)能够刚好覆盖这个开支,说明我们已经步入财务自由的阶段。

  事实上,只要我们的被动收入能达到覆盖日常开支的一半的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觉得人生变得轻松起来了,被动收入越接近日常开支这个数额,我们就感到越轻松,变得越自信,越能平和地挑选和对待工作,越能、并且敢于享受生活。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也曾给出另一种计算财务自由的方法。

  这个公式是以负债情况占个人资产比例和财产性收入占职务性收入比例两个维度来阐述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自由程度。

  重度屌丝:

  没有财产性收入、银行贷款为零。

  中度屌丝:

  财产性收入︰职务性收入低于1︰5,银行负债︰个人资产低于1︰5。

  轻度屌丝:

  财产性收入︰职务性收入低于2︰5,银行负债︰个人资产低于2︰5。

  在现在中国经济泡沫化严重,通货膨胀猛于虎的时代,勇于向银行借款,是实现个人和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

财务自由

  3.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财务自由小公式】。

  想让这个公式的结果≥1,我们可以做的是:

  第一、增加分子,即增加被动收入;

  第二、减少分母,即减少日常开支。

  要做到增加被动收入,假如你无法靠收房租、做一个包租婆包租公来实现,那比较可靠的一条就是通过学习理财,用理财的收入,覆盖日常开支。

  对大多数没有背景、无法拼爹拼妈的年轻人来说,努力工作,增加自己的理财本金,假如一年存下8万,平均理财收益6%,一年就有4800元的利息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月400元,就已经解决一家三口的早餐开支。

  早点确立财务自由的意识和目标,不断地通过工作和八小时外的学习来提升自己,增加收入,攒下第一桶金,相信自由的曙光正在不远的地方向我们招手。

  奔跑吧,骚年!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licai/69936/

上一篇:2000年千禧龙钞纪念钞_2000年千禧龙钞纪念币升值达70倍
下一篇:黄金如何投资理财|黄金如何投资 非农之夜操作手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