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十三五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揭秘五大亮点

来源:宏观产业 发布时间:2011-09-20 点击:

【www.joewu.cn--宏观产业】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10月29日讯

  市场化、法治化将是“十三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创新引擎打造、并购重组增效的支持作用在“十三五”有望进一步强化。具体来看,“十三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五大亮点将包括完成注册制改革、推进监管转型、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深入推进对外开放。

  推进注册制改革和监管转型

  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资本市场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具有战略地位。当前金融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未来有望大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多为轻资产、重知识、高技术、高风险、缺少抵押物的部门,当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并不能有效支持产业升级。因此,推动转型创新、去杠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键是推动股权融资崛起。在此过程中,注册制将成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

  专家介绍,股票发行体制基本完成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已在“十二五”时期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改革决定也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2015年,注册制改革的前提条件《证券法》修改已进入相应程序,业内预期“十三五”期间完成注册制改革几无悬念。

  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注册制改革体现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股权融资崛起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注册制可从四个方面改变中国资本市场,一是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提高代表经济转型创新方向的上市公司比重。二是有利于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将畅通PE、VC退出通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有利于发挥市场自身调节供求作用,为市场提供优质标的。四是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能力,改变当前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推动价值投资理念的传播。

  “十三五”时期,监管转型将提速,核心是从以事前审批为主转变到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一般而言,事前审批主要是市场准入和事先控制,目的是确保市场参与者具备应有的资格和能力,防范潜在风险。事中监管又称持续监管,主要是确保市场主体持续符合准入条件、依法合规经营,重点在于状态维持和过程控制,包括合规性监管和风险审慎性监管,具有预防性、合作性特征。事后监管主要是稽查执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惩戒和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维护市场秩序,清除不合格的市场参与者,或在极端情况下进行风险处置。整体来看,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是一种活力激发型监管、信息驱动型监管、智力密集型监管、成本节约型监管。

  以证监会稽查执法为例,2015年以来的稽查执法转型,从打击“个案”转变为重点遏制“类案”,从“被动等”转变为及时主动介入,从单兵作战模式转变为联合多部门协同,从封闭式内部执法转变为市场互动式开放执法。

  完善多层次体系 优化投资者结构

  “十三五”期间,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是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动市场体系从“倒金字塔形”走向“正金字塔形”。这就需要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新三板市场,明确分层、转板等多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区域性场外市场、券商柜台场外市场。

  目前,由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柜台市场组成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债券市场、期货与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层次日益丰富,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以新三板为例,截至2015年8月,“十二五”时期,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融资780.67亿元,并购重组交易总金额为105.04亿元。不难看出,新三板支持了大量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新三板的一系列制度还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提高流动性和价格发现能力。

  在投资者结构优化方面,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将是“十三五”期间制度建设的又一重点。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未来应该继续发展机构投资者,比如保险资金、海外长期投资基金。只有在机构投资者多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改变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使价值投资理念树立起来。

  “十三五”期间,资本市场成为社保基金、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重要投资平台。推进长期稳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比例逐步提高,势必成为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业内认为,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不仅对资本市场,同时对中国经济转型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沪港通已经启动,深港通渐行渐近,沪伦通将启动可行性研究,“十三五”期间将好戏连台。市场人士认为,在沪港通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十三五”期间,A股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有望更深入开展,结合自贸区优势的开放尝试有望推进,国际监管合作也有望进一步实现。

  资本市场开放还体现在引进来。比如,期货市场,以原油期货上市为突破口,积极引入境外交易者和经纪机构参与境内期货市场,同时建设国际化交易结算平台。未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有望进一步完善,外资对中国证券期货业的参与度将进一步深化。跨境监管合作也将取得长足进展。

  专家分析,除了注册制改革等五大亮点,“十三五”期间资本市场还将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构建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市场主体成熟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去年5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一目标将如期实现。

  "十三五"规划29日晚将发布 注册制改革有望提速

  2015年接近尾声,注册制改革的身影迟迟不肯露面,有关专家表示,资本市场的改革是长期的,政策的出台实施需要漫长的时间消化,注册制改革有望借助“十三五”提速。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实体经济也有较明显的转变。然而在“十二五”期间,注册制改革并未完成。在即将开始的“十三五”规划中,注册制将成为资本市场改革中最受瞩目的内容之一。因此注册制改革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正式实施。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十三五”规划在大方向上坚持市场化导向,坚持推进改革,继续强调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注册制改革也因此成为“十三五”规划以及接下来这个五年里,有关资本市场改革中最受瞩目的内容之一。

  国泰君安黄燕铭表示,注册制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注册制改革被列为证监会头等大事,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股权融资崛起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让市场选择中国经济的未来方向。

  霍肖桦表示,未来,注册制改革的重点将放在以下方面,一是让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以及专业投资者等市场主体发挥市场化作用;二是要尽快建立注册制发行机制所需要的各项配套机制与制度,尤其是注册制所需的市场约束机制;三是在建立市场约束机制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此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求偿权。

  虽然注册制改革的步伐缓慢,但“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初步建成多层次市场体系,各项基础制度也不断完善,市场活力得到释放。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十二五”时期,沪深两市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总成交金额和日均成交金额分别为367.6万亿元和2928.87亿元,分别较“十一五”时期增加了93.5%和107.5%。数据变化的背后,是资本市场不断的改革创新和体系建设。

  “改革的推进将会改变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因为供应不足而产生的板块估值异常分化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修正。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将会扩大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专业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市场化作用,同时加强对市场主体权利的保护,明确主体责任。”霍肖桦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十三五"规划金融七大议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十三五”央行利率调控体系有望完善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十三五”有望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金融监管、发展普惠金融等。

  同时,“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可能会聚焦四方面业态:普惠金融、创业金融、互联网金融及绿色金融。

  利率汇率改革有望加快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十三五”规划将对金融领域的相关议题有所阐述。一是鼓励金融创新;二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四是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更加自由使用;五是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六是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作用;七是发展普惠金融。

  利率与汇率改革无疑是金融改革的核心。专家预期,“十三五”期间,利率汇率改革有望加快,价格将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里程碑,但还不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全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另外两项重要任务是,强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和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要让金融市场和机构更多使用诸如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基础利率等市场利率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逐步弱化对央行[微博]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同时,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让短期利率的变化和未来的政策利率能有效地影响各种存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这两个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是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重要基础。

  对于汇率改革,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强势的经济才有强势的货币,近期“双降”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为汇率稳定创造条件。目前的汇率稳定也有助于为其他改革创造好的金融环境。从长期看,汇率市场化是方向,未来可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政策。

  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金融监管体制有望继续完善。目前,受关注最多的是分业监管如何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由此引申出未来金融监管模式是否会有“变局”?

  姚余栋认为,创新和监管是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机构整体实力继续提高,新生的金融服务形式不断涌现,这不但对创新空间提出了期望,也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要求。从世界范围看,金融业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综合到分业、再由分业到综合的过程,推动这种变迁的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分工的不断推进。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此前撰文指出,金融业分业监管已无法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其中表外理财超过14万亿元,表外理财等影子银行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很多短期资金成为国内游资,在各金融市场寻找套利机会,也成为这一轮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助推力。由于分业监管,很难形成监管合力。

  聚焦四方面业态

  马骏指出,目前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普惠程度较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一般认为,普惠金融是以扶贫为目的,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即为那些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而又具有一定收入来源和偿付能力的群体提供信贷支持。“十三五”期间的金融改革,将着重普惠金融,服务更多贫困人群、服务小微企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中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融资难是众多创新创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开拓创业金融也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马骏表示,创业金融是指为创业企业筹资和为具有冒险精神的资本投资提供一套金融制度创新,致力于为创业者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成为主旋律,而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以轻应用、碎片化、及时性理财的属性,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马骏表示,互联网金融由于成本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微企业和偏远贫困地区的融资需求,但往往风险较大,“互联网金融必须控制风险,加强管理和风控环节。”

  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马骏认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必要且紧迫。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结构调整期,向绿色经济转型。中国未来预计每年需要约2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绿色投资,用于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而财政最多只能提供其中15%的资金,85%以上绿色投资需要民间投资资金的补给。“绿色金融旨在运用金融手段推动绿色投资,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资本市场"十二五"成绩单:多层次市场雏形初建成

  过去五年,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不仅初步建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市场竞争力,也推进了公众公司健康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监管环境建设有所加强。

  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为18.7%,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其中,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显著增强。截至今年6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计2797家,其中主板公司1550家,中小板公司767家,创业板公司480家;总市值62.7万亿元,较2010年末的26.5万亿元增加了136.4%。

  两市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总成交金额和日均成交金额分别为367.6万亿元和2928.87亿元,分别较“十一五”时期增加了93.5%和107.5%;交易印花税共计3676亿元,较“十一五”时期下降了13.5%。

  截至今年8月,“十二五”时期沪深两市共有747家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累计融资额5849.53亿元;共有1371家企业完成再融资,筹集资金2.47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总金额为4.6万亿元。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也更加贴近市场,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释放了市场活力,让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水平不断提升,并购重组效力不断提高,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今年9月,“十二五”时期我国全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累计2.86万亿元,约占公司净利润的32.7%,较“十一五”时期分红额增加1.22万亿元,占净利润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

  市场向“前”进,政府向“后”退。“十二五”时期,证监会推进监管转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松事前管制,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断充实稽查执法力量,切实加大稽查执法力度,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基础,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强化风险防范,监管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自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启动至2014年底,证监会累计取消151项行政审批事项。

  在加强稽查执法方面,证监会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厉打击市场操纵、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各类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处理了一系列社会影响较大的大案要案。截至2015年6月,“十二五”时期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共审结案件483件,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06项,共对107名个人作出市场禁入决定,罚没款金额总计21.83亿元。

  资本市场已成为服务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无形之手,成为创业创新的广阔平台。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和转轨需要一个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的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完善监管有望成为“十三五”资本市场关键词。

  回望“十二五”,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在兼顾效率提升和风险控制间寻求平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顶层设计、体系构建、基础制度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金融创新进入了高峰期,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重心继续下移,基础制度市场优胜劣汰,市场创新持续推进。

  业内专家指出,资本市场已成为服务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无形之手,成为创业创新的广阔平台,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和转轨的内在要求,客观上需要一个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的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完善监管有望成为“十三五”资本市场关键词。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步伐加快

  过去的五年,资本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稳步的推进,尤其是在多项顶层设计的指导下,证券期货市场在体系构建、基础制度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步伐加速。

  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新三板服务范围正式扩至全国,这不仅填补了新三板建设的法律空白,也对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予以明确。

  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从九个方面构建中小投资者保护体系,被业内称为“小国九条”。其为完善投资者保护法律体系奠定基础,将广大中小投资者从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缺乏专门的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制度的局面。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新国九条”),绘就了资本市场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这是时隔十年后,再次从国务院层面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些来自国务院层面的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在“十二五”期间数量明显增多,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以“新国九条”最具代表性。

  “新国九条”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风险自担与投资者保护、积极推进与稳步实施的关系为基本原则,从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环境等九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为释放改革红利、鼓励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政策环境。

  同时,还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任务,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从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等多角度出发给出了目标任务。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新国九条”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策保障,诸多资本市场的改革细节首次出现,这为后来的多个部门统筹协力,解决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矛盾和焦点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资本市场制度红利的起点和基石。

  可以看到的是,在“新国九条”出台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一行三会”陆续出台了33条金融创新支持意见,上海、深圳等地也纷纷积极响应,以政府往后退、市场往前进为宗旨,发布沪深版促进地方资本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上海契合了自贸区发展良机,在“推进跨境双向投资”、“促进跨境资本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双向流动”等多个方面,出台了有针对性、重实效的重大干货政策。深圳方面,则以前海为依托,提出“拟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子公司募集境内资金进行境外证券投资”、“支持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加强交流与合作”等内容,扩大市场开放;并提出推动在深交所创业板设立专门的层次,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这一政策既有利于理顺新三板的转板机制,也将为注册制发行、备案制融资、做市商交易等市场化基础制度从场外市场向场内市场过渡奠定坚实基础。

  多层次资本市场

  雏形显现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融资结构转型可有效缓解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为经济发展“双引擎”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十二五”时期,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高。根据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2015年前8个月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为18.7%,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长期以来,我国融资结构过于依赖银行信贷间接融资,金融资源在企业间配置不均甚至错配,显露出资金不能有效流动、资源配置效率低、资金价格信号不灵敏、国有企业对资金价格不敏感等弊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培育资本市场可有效解决这些难题,一个完善的直接融资体系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孵化器功能,有效促进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流动、分配、定价,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截至2015年6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计2797家,总市值62.7万亿元,较2010年末的26.5万亿元增加了136.4%,截至8月,“十二五”时期沪深两市共有747家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累计融资额5849.53亿元;共有1371家企业完成再融资,筹集资金2.47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总金额为4.6万亿元。

  而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新三板,截至8月,挂牌公司总数达到3359家,覆盖了境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82个行业门类,民营企业占比9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7%。挂牌公司总市值1.41万亿元,市场累计交易额为1419.81亿元。“十二五”时期,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融资780.67亿元。而34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截至2015年6月也累计为企业实现各类融资2818亿元,21家柜台市场试点公司的8692只私募产品通过柜台市场发行,发行金额6203.43亿元,实现转让交易1022笔,转让金额133.04亿元。

  资本市场正在用强大的聚合能力为实体企业筹措长期资金,以优化资源流动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颠覆性变化阶段,正加速由原来的“倒金字塔”结构向发达资本市场的“正金字塔”结构转变。其中,新三板的发展为“正金字塔”塔基奠定了基础。

  除了快速增长的挂牌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以外,新三板为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聚集重整搭建高效率的市场平台,累计有249家挂牌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吸引创新创业人才6220人,累计有122家挂牌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完善产业链,交易金额达到247亿元。相信,随着下一步分层制度等政策红利的释放,新三板将逐步体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风险定价功能。

  此外,在债券市场方面,“十二五”期间,债券市场建设提速,除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外,政策性金融债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上市,为商业银行在交易所市场发行减记债补充资本提供制度支持。同时,债券发行体制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强化市场信用约束。截至2015年6月,我国交易所市场各类债券托管面值2.95万亿元,分别较2010年末增长370.57%。

  在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方面,原油期货市场建设蹄疾步稳,扩大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完善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的税收、会计等制度保障,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据统计,“十二五”时期我国共上市了27个期货品种,包括23个商品期货品种和4个金融期货品种。

  市场参与主体活力释放

  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政策加速“去行政化”。回顾“十二五”,证券市场参与主体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机构创新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私募市场在阳光化道路上迅速壮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退市等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沪港通、自贸区及前海等开放建设渐行渐深。

  在传统金融业务领域,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有所扩大,其中,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常规,证券公司可依法合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和外汇业务,证券公司可进行私募基金综合托管、场外衍生品、直投子公司股权投资、股权激励行权质押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基金行业方面,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公募业务牌照审批制度进一步改革,基金行业准入得以优化,明确股东多元化和专业人士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产品实行了注册制。

  特别是在探索“互联网+”和传统金融的合作方面,“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监管理念给行进中的互联网金融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空间。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不同于金融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互联网公司借助移动支付、大数据、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注重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利用它们所拥有的海量用户不断地向金融行业渗透。

  “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加速渗透是大势所趋。”潘向东表示,“互联网+”的成本优势和信息优势在为证券行业带来价值增速的同时,也为传统金融行业发展带来挑战,从而倒逼传统券商进行转型,金融机构能否把握住新兴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行业机遇,服务一批在未来经济增长中快速崛起的企业,决定着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

  截至2015年6月,12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达7.81万亿元,净资产1.18万亿元,净资本9765亿元,较2010年底分别增长290%、110%和130%。104家具有公募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规模7.36万亿元,较2010年底的2.52万亿元,增加了192%。

  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阳光化道路上迅速壮大,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底,已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6604家,备案的私募基金17415只,认缴规模4.11万亿元,实缴规模3.34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已达到26.14万人。

  在上市公司发展方面,“十二五”时期,新股发行实行多轮改革,并购重组审核效率大幅提升。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共发生2920单,仅282单需由证监会审批,超过90%的重组项目上市公司履行相关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后即可自主实施。资本市场逐步成为企业并购重组的主渠道,在支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有进有退的股市环境也在逐步形成。随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的启动,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进入公众视野,针对不同退市情形监管层作出了区别安排,对重新上市提出了不同要求,形成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环境。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从A股市场退市的公司共有79家,其中主动退市31家,强制退市48家。

  市场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从落实加强稽查力量,对一系列案件铁腕治理,到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再到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强化风险防范,“十二五”期间,证监会“监管思路”正在逐渐清晰。

  “监管转型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证监会仍将处于监管转型磨合期、监管机制改革期、监管能力建设期和监管质量提升期,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逐步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

  从当前证监会的监管重点来看,这一新机制就是制定监管规则和开展监管执法,即“一手抓规则,一手抓执法”;从监管手段上看,主要包括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教育培训和稽查执法四个方面;从监管理念上讲,事中监管以风险导向为主,兼顾行为导向,事后监管以行为导向为主,兼顾风险导向;从监管主体上看,主要包括行政监管系统的证监会机关、派出机构和自律管理系统的交易所、行业协会、会管单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事后监管主要是稽查执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惩戒和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维护市场秩序,清除不合格的市场参与者,或在极端情况下进行风险处置。

  据了解,为维护市场“三公”和平稳健康运行,证监会增强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合力。稽查局、稽查总队、36家证监局、沪深专员办近800名稽查人员,遵循“统一指挥、科学分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的新机制,在新型案件增多、违法手段交叉、案情隐蔽复杂、涉案金额巨大等违法违规活动新形势下,执法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截至2015年6月,“十二五”时期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共审结案件483件,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06项,共对107名个人作出市场禁入决定,罚没款金额总计21.83亿。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是证监会的重要职责,只有监管者越来越规范和严格,才能确保投资者利益不被侵害,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步伐不被扰乱。

  简政放权也是证监会监管转型的重要工作之一。自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启动至2014年底,证监会已累计取消151项行政审批事项。

  但取消审批不等于取消监管,也不是说完全没了门槛,在减少审批事项的同时,证监会加强行政审批信息网络公开力度,提高审核工作透明度,每周,证监会都会在官网上公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名称、审核依据、办理流程、申请标准、办理时限以及审核结果。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这是推行阳光监管,建设透明证监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不断推动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规范和制约监管行为,压缩自由裁量的空间,才能真正做到“严以用权”,依法监管,廉洁监管。

  中央高层密集提及资本市场 深化改革成"稳定剂"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伦敦金融城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到中国正致力于发展资本市场。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在会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时也表示,将持续推进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连着两天,中央两位高层领导都谈到了资本市场,实属少见,但更罕见的是,从10月16日、10月18日、10月21日和10月22日,7天的时间内,中央高层在不同场合讲话时4次提到了资本市场。笔者认为,中央高层这样频繁的关注资本市场不仅极大的提振了市场信心,而且,也再次指明了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健康、稳定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目标。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面对近期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形势变化,我们陆续出台降准降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目前,市场风险得到相当程度释放,内在稳定性增强。下一步,中国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向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培育公开透明和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完善风险管理,稳定市场预期,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表示,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也一度出现异常波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及时采取稳定市场的措施,防范住了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符合国际惯例,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将持续推进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笔者认为,中央高层对资本市场的讲话意义深刻,不仅给国内外的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指明了资本市场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将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

  那么,资本市场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呢?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

  一是稳妥地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注册制是对核准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也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票发行监管制度。

  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加快《证券法》修订进程。建立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制体系和法治机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此外,《证券法》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法律基础,其修订速度也决定了多项改革推出的时间,因此,应加快《证券法》的修订进程,明确监管部门的正面清单,加快依法治市的进程。

  三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改革创新和促进监管转型的重要保障。尽快完善与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配套的民事责任制度,强化和细化相关当事人的行为边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以此为中心完善相关监管规则。建立多元化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切实发挥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

  笔者相信,随着市场的逐步修复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难得的发展机遇。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caijing/34327/

上一篇: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_军民融合:成军工改革方向之一(附股)
下一篇:【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新批16家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