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今日股市]今日股市:两重磅消息喜忧参半 红周一泡汤?

来源:股市要闻 发布时间:2016-02-04 点击:

【www.joewu.cn--股市要闻】

       ====推荐阅读====        6月20日最新影响今日股市利好利空消息一览         周一股市行情盘前预测:一板块决定冲关成败        又迎7只新 股“体质”大比拼!影子股一览        ====全文阅读====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06月20日讯   【1、借壳标准大幅提升】

  “史上最严”借壳标准剑指炒壳

  6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重组办法》继2014年11月之后的又一次修改,目标直指借壳上市。

  《重组办法》本次完善重组上市认定标准,对于所购买资产的规模,从原有的资产总额单项指标调整为资产总额、资产净额、营业收入、净利润、股份等五个指标,只要其中任一达到100%,就认定符合交易规模要件;除量化指标外,还增设了主营业务根本变化的特殊指标。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

  除此之外,《重组办法》修行还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与新进入控股股东的股份都要求锁定36个月,其他新进入股东的锁定期从目前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三年内存在违法违规或一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卖壳”。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以来,境内企业并购重组十分活跃,由于IPO排队企业审核数量众多,新股发行时有暂停,更多期望登陆A股市场享受高估值溢价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借壳上市,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借壳上市的审批流程和标准已完全对标IPO,许多企业正在使用“曲线”手段规避借壳来进行壳资源的资本运作。

  按照修订前的《重组办法》,注入的资产比例达到100%以上和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构成借壳上市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在实际的“曲线借壳”中,通过精妙的交易设计避开其中一个条件或者“分步走”,成为常见的方式。

  6月15日,智度投资披露重大资产出售方案,拟将其持有的思达仪表100%股权转让给思达投资,思达投资支付现金1.44亿元作为对价收购上述资产。上市公司的PE大股东智度德普持有思达投资100%股权。而在此前的2014年12月31日,智度投资原大股东正弘置业与智度德普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前者以6.3亿元将所持6300万股转让给后者,占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0.03%。

  这次重组发生在实控人变更之后,并且注入资产总体规模远大于上市公司原有资产体量,但是并未构成借壳,原因是大股东持有的标的资产规模小于上市公司在控制权变更前一年的总资产。除了智度投资,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疑似“曲线借壳”的案例还包括同洲电子的“仲裁式”卖壳、西藏旅游收购拉卡拉、宇顺电子等。

  种种迹象显示,2016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监管正明显强化,对忽悠式重组尤为严厉。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本次修订旨在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在严格重组上市准入门槛的同时,证监会将结合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的特点,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重组信息披露不实、忽悠式重组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对《重组办法》的修订是一个堵漏。理论上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一个市场行为,只需要对其进行合规性监管,但是去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乱象丛生,在估值环节形同儿戏,尽量抬高并购标的估值,容易形成利益输送。

  在这些并购中,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都是赢家,最后买单的只有投资者。监管层有责任进行合规性导向监管,鼓励健康重组,支持通过重组做大做实主业,严格限制游戏、影视跨界并购、脱实向虚,防止皮包公司借炒壳重组,倒腾股权,掏空公司,从中渔利。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5年以来,A股市场就发生了以买壳上市为目的的重大资产重组97起,涉及交易总金额高达7472亿元(含失败),其中已经完成的就高达49起,涉及交易总金额3524亿元。数据显示,上述93起借壳中,交易总价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就有18起,借壳的对象分别为金丰投资、七喜控股、宏达新材、海岛建设等。(经济参考报)

  最严借壳规定斩断灰色利益链

  花样百出规避借壳使不达标资产得以上市、通过借壳及配套募资快速而大规模地套利、炒卖“伪壳”和“垃圾壳”坑骗普通投资者牟利——这些扭曲制度初衷、扰乱市场估值、损害投资生态并备受舆论质疑的灰色利益链,随着证监会“史上最严”借壳规定的出台,即将被全部斩断。

  6月17日晚间,证监会宣布就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在实际控制人认定、交易资产标准、股份限售期限,以及权责追溯机制等多方面对重组上市行为(即“借壳”)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证监会同步还就“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和“上市公司业绩补偿承诺”发布两条最新《问答》,作为《办法》的补充和呼应。

  借壳重组中的配套募资,也往往存在巨额套利空间,常常成为各类利益输送的灰色渠道,这早已是舆论焦点。本报4月7日头版就曾刊登《一场局内人的游戏:重组江湖赢家通吃》一文,指出重组配套募资中“寡头化”、“财阀化”的演变趋势已引起监管层注意。而此次《办法》修订即明确,拟取消借壳交易中的配套募资,以遏制相关套利行为。

  对此,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完善和细化借壳及卖壳标准、增加对规避借壳的追责等,将大幅提高借壳门槛和卖壳成本,压缩炒卖“伪壳”和“垃圾壳”的牟利空间。这有利于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的并购重组提高质量,同时有利于市场对“不合格资产”、“僵尸企业”的清理,促进A股的优胜劣汰。

  五大维度严“锁”资产标准

  此次拟修订的《办法》直接增加四项指标,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额、新增发新股”这五大维度,替换此前易被设计逃脱的“资产总额”的单一指标

  长期以来,借壳上市作为同时改变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主营业务的重要方法,因其(资产上市)标准“等同于IPO”而被一些重组方所忌惮。为达到既使相关资产得以上市,又可回避IPO标准,上市公司、重组方及中介机构往往想尽办法,不触及现有认定标准“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购买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前一年度资产总额的比例达100%以上”的其中之一,从而规避借壳。

  对上述情况,此次拟修订的《办法》直接增加四项指标,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净额、新增发新股”这五大维度,替换此前易被设计逃脱的“资产总额”的单一指标,只要任一方面达到100%红线,即认定为借壳,让借壳方无法再简单通过刻意做低置入资产规模,或是计算收购标的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比例时,仅计算新实控人在标的公司持股部分对应的资产,而非收购标的资产总额等手法规避借壳。

  例如某家重组草案已出但还需回答交易所二次问询的上市公司,其计划收购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100%股权,尽管重组后实际控制人变更了,标的资产作价也超过上市公司原有资产总额的100%,但是公告坚称新实际控制人不控制标的公司,只采用了新实控人及其关联方在标的公司约16%的持股所对应的交易作价,将“资产规模”精准控制在上市公司上年末总资产比例的93.8%。

  若采取新标准认定,即使该方案恰到好处地不触及资产总额这一指标,但在营业收入、净利润方面,即使按照新实控人及其关联方在标的公司的持股比例计算,也均超过100%红线,将触及借壳。可是,由于标的资产并不符合IPO标准,因此本次重组按新标准将无法实施。

  在某阳光私募合伙人看来,与“五大维度”中的四项财务指标不同,增发新股不能超过上市公司交易前股本的100%这一条款,也有着相当的杀伤力。“类重组的资产体量都不会太小,30亿起步,同理,市值30亿的壳公司,增量股本超100%是很容易被触碰的。”

  除“五大维度”外,监管部门为进一步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又增加了一项标准,即“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虽未达到 第(一)至第(五)项标准,但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的,也应视为借壳上市。

  “针对现在流行的跨界并购,一旦置入新兴产业资产,自然会导致主营业务变化,考虑到监管部门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是否导致主营业务根本变化也将不是公司自己说了算的。”有投行人士如此分析。

  实际控制人不得擅定

  除资产标准外,借壳另一认定标准——对实际控制人变更的认定,也在拟修订的《办法》中得以补全,仅凭原实际控制人参与配套募资、股权过于分散而自我认定为“实际控制人不变”或“无实际控制人”的手法将失效

  拟修订的《办法》明确了对实际控制权的实质认定:即“本条第一款所称控制权,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进行认定。上市公司股权分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支配公司重大的财务和经营决策的,视为具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创业板上市公司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不得导致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任一情形。”

  以三变科技为例,公司2016年1月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形式收购地铁互联网场景运营商——南方银谷100%股权,资产预估值28亿元。而截至2014年末,三变科技资产总额为13亿元。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三门县政府,交易完成后,三变科技的控股股东也发生变更。

  然而三变科技在公告中强调,在上述交易完成后,公司股权比例较为分散;持股比例前三名的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之间,互相不存在一致行动关系,且均无法保证在公司董事会占据多数席位、不能单独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决策、单独支配公司行为。因此,公司将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这一表态立刻遭到深交所问询,5月31日,公司修改方案,“改口”承认重组会造成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卢旭日。

  除此之外,在证监会17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下称《问答》)中,监管层还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认购募集配套资金或取得标的资产权益巩固控制权的情况提出新的监管要求。

  即“在认定是否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交易情形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拟认购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应股份在认定控制权是否变更时剔除计算”、“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本次交易停牌前六个月内及停牌期间取得标的资产权益的,以该部分权益认购的上市公司股份,按前述计算方法予以剔除”。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所列示的情况,在以往案例中已多次出现,其中,综艺股份收购中星技术一案就颇为典型。

  3月底,综艺股份宣布,拟作价101亿元收购中星技术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1亿元。而就在方案公布前不久,综艺股份实际控制人昝圣达控制的企业圣达投资突然受让了中星技术33%的股权,在重组前对标的资产进行入股,加上昝圣达还将出资5亿元参与配套募资的认购。此次交易后,昝圣达仍是综艺股份实际控制人,使得此次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但根据证监会的上述《问答》,则昝圣达以中星技术33%股权及参与配套募资所获上市公司新增股权,将在综艺股份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中被剔除。

  取消配套募资遏制套利

  此次拟修订的《办法》中,不仅对借壳上市认定趋严,在与借壳有关的套利上也做出规则调整,使得原本赢家通吃的利益链就此被斩断

  去年以来,作为上市公司重组运作中核心部分的配套融资,因其确定的“暴利性”,成为各路资源方与资本方形成或明或暗“利益联盟”的天然平台。局内人低价参与配套融资、以股权为纽带在资产证券化中实现利益共享。“现在二级市场买卖挣的都是辛苦钱,公开询价的定增也赚不到多少,只有锁价的重组配套融资堪称‘躺着挣钱’。不过,好项目通常都会抢破头的,除了被‘自家人’锁定,外人跟投的不仅要有钱更得有‘门路’。”一位私募人士毫不讳言:这是一场“局内人”的游戏,高度封闭,闲人免进。

  对此,拟修订的《办法》明确,进一步遏制借壳的套利空间,为遏制收购人及其关联人在借壳的同时获取高额融资牟利,提高对重组方的实力要求,拟修订的《办法》取消了借壳的配套募资。

  同时,对于非借壳上市的重组,监管层也意在收紧额度。《问答》中提及,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四十四条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2号》规定的“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的部分配套资金。

  所配套资金比例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100%的,一并由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予以审核”中,“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指本次交易中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资产的交易价格,但不包括交易对方在本次交易停牌前六个月内及停牌期间以现金增资入股标的资产部分对应的交易价格。这意味着,突击入股标的资产,将直接缩减配套募资的额度,该规定将降低相关方临时引入重要股东的意愿,堵死以突击入股扩充标的资产规模的运作路径。

  此外,《问答》还要求,考虑到募集资金的配套性,所募资金仅可用于:支付本次并购交易中的现金对价;支付本次并购交易税费、人员安置费用等并购整合费用;投入标的资产在建项目建设。募集配套资金不能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有投行人士分析,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是最常见的配套募资方向,现在明令禁止,将使得采用并购贷款作为过桥资金的方式不再可行,自身缺乏资金的交易双方需要考虑新的资金流转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限制原实际控制人在引入借壳方后一走了之。此次拟修订的《办法》还提出,“属于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交易情形的,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关联人应当公开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36个月内不转让其在该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除收购人及其关联人以外的特定对象应当公开承诺,其以资产认购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自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24个月内不得转让。”

  引入自由裁量“威力大”

  自由裁量权的引入,令一些广泛运用且尚无定论的方案,也容易被“定性”

  “刚刚还谈好的方案,新规就出了,一下子都要改了。”某位投行人士周末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针对上市公司在“控制权”和“资产总额”上做文章以规避借壳的手法,通过细化控制权认定标准、将资产规模判定指标增加到“五大维度”,已经大大压缩了借壳上市的政策套利空间,在此基础上,监管层还引入了自由裁量的权力。

  拟修订的《办法》还指出,即使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未达到上述“五大维度”的标准,但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样将被认定为借壳上市,而且,其后还加入了“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这一兜底条款,上述两项规则也是普遍被认为“最具杀伤力条款”。这意味着,不仅常见的规避“控制权变更”或者“资产总额”标准的交易设计难逃新规编织的政策之网,自由裁量权的引入,令一些广泛运用且尚无定论的方案,也容易被“定性”。

  通过定增募资引入实控人但由第三方提供资产的“三元并购”模式,之前南通锻压、申科股份即属此类,且该方式多发于PE介入的重组案例。

  最新案例如6月15日刚发布重组方案的准油股份,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付正桥、郑硕果及慧果投资等持有的中科富创100%的股权,交易定价为24亿元,并同时向盈久通达等方配套募资。交易完成后,盈久通达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其实际控制人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尽管在现有借壳上市认定标准中,此案并未达到“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这一条件,但从事快递物流末端智能综合服务的标的公司显然同准油股份现有主营明显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标的公司2014年和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亏损670万元、2912万元。

  “根据新的认定标准,只要是发生了控制权变更,就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很容易触发借壳条件。”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过渡期安排,《办法》修订稿的征求意见期为一个月,正式实施时,针对正在进行中的借壳上市将采取“新老划断”的做法,方案在实施前已经通过股东大会表决的,仍按照原《办法》执行,到期尚未通过股东大会的,按照新《办法》执行。面对如此严格的“天罗地网”,存在明显规避借壳设计的方案是赶紧“冲关”过股东会,还是干脆知难而退?显然,上周五对于“过渡期”的公司而言,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五大维度”和“自由裁量”的威力可见一斑。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重组新规的修改不仅对部分已推出方案类的公司有重大影响,亦将改写目前停牌公司的重组进程。目前,两市中相当数量还在筹划重组方案的停牌公司,可能需要对照新规和自身条件重新做一番计较和考量。

  借壳“江湖”潜规则失灵

  压缩借壳套利空间、打破既有借壳盈利模式、堵住借壳“捞快钱”的门道,当一条已成熟运转的借壳上市利益链条即将被打破,一套被市场心照不宣遵循着的“江湖规矩”行将失灵

  除了在认定标准上几乎囊括了现行所有规避借壳手法,监管上亦体现了遏制套利、“从严监管”和“全面监管”的思路,政策的“组合效应”、“配套效应”更为明显。

  一个是将借壳上市同违规和失信行为相挂钩。近年来,在各方资金推动下,壳公司奇货可居,甚至“越烂越光荣”成为市场的畸形取向,戴星戴帽之后反而激发市场炒作热情;绩差公司浑水摸鱼,以重组名义反复炒作股价的现象频发,各种违规行为亦随之伴生。但现实中,即使此类公司再有“前科”,换了实际控制人装入资产后“洗白”的案例屡见不鲜,尽管对于违规和失信公司都有相关惩处,但无法切中其痛点。

  而此次重组办法修改时,不仅在配套融资、延长锁定期方面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对于违法和失信类公司借壳的态度则明显更为严厉。

  重组新规指出,拟重组上市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存在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或者涉嫌犯罪或违法违规的行为终止已满36个月,且最近12个月内未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不存在其他重大失信行为。

  将违规和失信行为同“不得卖壳”相捆绑,不仅能够遏制壳资源炒作,打击“炒差”,亦大幅提升监管政策的影响力,抬升垃圾公司的重组成本,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不仅会因为违规、失信行为吃到罚单,而且还将因此承受更严格的重组政策监管。

  另一监管动向是,监管不仅对公司重组筹划过程、方案推出等关键时点进行介入,加大事后问责亦是一个重要方面。证监会指出,本次重组办法修改,着重细化了对规避重组上市审核的追责要求。其中指出,交易尚未完成的,证监会责令上市公司补充披露相关信息、暂停交易并按照规定报送申请文件;交易已经完成的,可以处以警告、罚款,并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市场禁入的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总而言之,目前的政策思路很清晰,就是要将‘壳资源’的所谓价值打掉。”上述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压缩借壳套利空间、打破既有借壳盈利模式、堵住借壳“捞快钱”的门道,当一条已成熟运转的借壳上市利益链条即将被打破,一套被市场心照不宣遵循着的“江湖规矩”行将失灵,在重组的江湖中,“借壳上市“生态圈的重新塑造,无疑将改变整个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格局。(上海证券报)

  【2、半年报高送再现】

  10转30方案再现 4家公司推中报高送转预案

  继爱康科技和四通新材之后,昨日晚间,彩虹精化、和而泰也公布了自己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预披露公告。其中,彩虹精化拟每10股用公积金转增30股;和而泰拟每10股送2股转增13股派0.2元。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

  对于高送转的原因,这些公司皆称,是对未来发展前景有信心,且公司目前处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

  控股股东提议高送转方案

  6月18日,彩虹精化控股股东深圳市彩虹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陈永弟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关于2016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提议及承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结合公司当前的股本规模、经营情况和整体财务状况,为合理回报广大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在符合利润分配原则,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提出该利润分配预案。”

  和而泰则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建伟提交了《关于 2016 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提议及承诺》,“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持续健康发展、资本公积较为充足以及符合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的前提下,控股股东提出的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兼顾了公司的经营状况、股东的短期及长期利益,充分考虑了广大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合理诉求,有利于广大投资者参与和分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同时可以优化公司股本结构、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与公司经营业绩及未来成长发展相匹配”。

  而此前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两家公司,在推出送转的预案公告之后,随即补充公告,对利润分配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与公司成长性的匹配性等进行了说明,且有公司预测了公司的中报业绩,力证送转方案的合理。

  199家公司中报预计净利润翻番

  从业绩层面来看,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两市共有1036家公司发布了2016年的中报业绩预报,其中,以“预告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这一指标排序可知,共有199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等于或超过100%。

  其中,世纪游轮预计净利润增长的幅度最大。公司称,世纪游轮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经于2016年4月份开始实施,游轮业务从上市公司置出,巨人网络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因此业绩变动幅度巨大。

  除世纪游轮以外,正邦科技、雏鹰农牧等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也很高,而这些公司的业绩向好,则是受益于行业整体好转的因素。

  “2016年5月份,由于生猪销售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饲料销量和毛利率增长较多,导致2016年4月份至6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于先前的预计。”“受生猪行情回暖的影响,预计公司半年度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增长。”这些公司在预测。

  不过,目前还没有更多的公司表示业绩向好拟推出中期高送转方案的迹象出现。(证券日报)

  【A股影响】

  极致“一九”行情 提防马太效应

  沪深股市上周大幅波动,大跌大涨使股民不禁大呼“心脏受不了”,不仅胆战心惊,还没怎么赚到钱。不过指数震荡之际,少数的热门板块,交投非常活跃不说,赚钱效应也非常好,涨停板很多,持续性很强。值得注意的是,周四交易金额排名前300名,成交金额是2858亿元,当日A股的总成交额为5936亿元。

  算上停牌的股票,现在两市有2860多只股票,也就是说,占比不到11%的股票,吸纳了股市接近50%的成交额,市场出现极致的“一九”行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局部热点活跃并不能带领指数走出趋势性行情,反倒要提防其马太效应,导致的其他题材概念的熄火。

  极致“一九”行情

  “六月天孩子脸”,MSCI纳入A股、美联储利率决议等众多事件密集集中在上周,指数波动幅度加剧,周初受制于外围市场的低迷,低开后大幅下挫,个股更是出现普跌,迎来端午节后的“开门黑”,周二指数止跌企稳,周三MSCI未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中,但A股反而“意外”上涨,在普跌之后,市场又进入了普涨的状态。随后美联储宣布保持联邦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后两个交易日指数表现也趋于稳定,但大跌大涨使股民不禁大呼“心脏受不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热门板块交投非常活跃不说,赚钱效应也出奇的好,6月13日沪深股市大跌之日,两市仅有18只股票涨停,6月14日涨停股票升至41家,6月15日沪深股市强势反弹,涨停股票突破百只,达到112只。6月16日和17日沪深股市波动收窄,但涨停股票数量并未大幅萎缩,仍然有65只和51只,由此来看,在指数大幅震荡之际,市场的赚钱效应并不低,只是集中在一小部分个股中,投资者如果没猜对点,反而会白忙一场,而选对品种的资金确是赚的盆满钵满,市场进入了“一九”行情中。

  从交投上来看,这种“一九”行情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以周四为例,算上停牌的股票,现在两市有2860多只股票,当日A股总成交额为5936亿元。而周四成交金额排名前300的股票的合计成交额达到2858亿元,这占到了A股总成交额的48.15%。换句话说,占比不到11%的股票几乎吸纳了整个市场50%的交易额,活跃资金抱团取暖,扎堆热门板块,即市场上的“一”类股票,营造出了良好的赚钱效应。而“九”类股票则备受冷落,交投活跃度较低,其行情自然颇为低迷。

  资金玩“快打旋风”

  沪深股市上周大幅震荡,场内活跃资金也一改此前连续撤退的模式,开始逐步入场。不过资金更喜欢玩“快打旋风”的操作策略,要诀就是两个字“快”“准”。

  6月13日沪深股市大幅杀跌,沪综指下破2900点,中小创更是成为杀跌重灾区,当日沪深两市净流出金额扩大至908.09亿元,逼近千亿大关,开盘净流出196.25亿元,尾盘净流出326.35亿元,当日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均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机械设备、化工、电子和及计算机板块的净流出金额居前,超过60亿元,69.92亿元、72.17亿元、76.07亿元和83.86亿元。

  不过6月13日,伴随着悲观情绪集中释放,指数止跌企稳,资金流出规模缩减,当日降至212.7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尾盘已有资金介入,尾盘净流入64.74亿元。从行业板块来看,汽车、电子、机械设备三大板块尾盘净流入金额居前,超过5亿元,分别为6.12亿元、5.98亿元和5.04亿元。

  6月14日沪深股市彻底扭转了6月份资金连续离场的窘态,当日出现480.85亿元资金净流入,当日电子、有色金属、计算机、化工和机械设备5个行业板块的净流入金额居前,超过30亿元,分别为51.19亿元、49.51亿元、40.34亿元、37.15亿元和35.42亿元。由此来看,活跃资金在指数大涨时,又继续加仓,“提前布局+顺势加仓”,活跃游资这一把获利颇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开盘沪深股市净流入89.58亿元,但尾盘再次出现净流出,当日净流出16.93亿元。6月16日沪深股市全天均有资金出逃,开盘净流出97.36亿元,尾盘净流出101.23亿元,全天共计净流出347.01亿元。不过已经“丰收”了一把的游资似乎不愿意放弃任何赚钱的机会,6月17日沪深股市仍然出现资金净流出,但流出规模已经明显缩减,降至140.01亿元。不过开盘和尾盘均出现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6.17亿元和66.19亿元。

  由此来看,活跃资金并不介意指数的大幅波动,反而在大震荡之时玩起了“快打旋风”,一方面,活跃资金操作频率再次加快,“朝入日走”,这样虽然使得短线受益相对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震荡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品种选择上,活跃资金基本上倾向于高弹性品种,基本上抓到了市场的炒作热点。

  提防马太效应

  在这种极致的“一九”行情中,投资者不妨静下心来梳理一下,大部分的板块其实还在“躺着”,而少数的板块却在走出独立行情,其中最亮眼的主题投资便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周初短暂回调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锂电池三大指数随后集体爆发,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指数上周已经刷新历史新高,充电桩指数逼近历史新高。

  由此来看,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主题投资大行其道,走出独立行情,这与指数的低迷形成了强烈反差。不过主题投资能否扛起市场反攻的大旗,并带动指数走强呢?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与此同时,投资者需要提防马太效应可能会就此开启。

  通过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分股不难发现,部分股票已经刷新历史新高,估值和股价均处在高位,此类品种并非市场的权重股,资金如果继续选择抬升此类品种,单纯对于指数的贡献度有限,考虑到股价愈往上走愈难,需要体量资金愈大,后来可能会造成“虹吸效应”,使得其他题材概念活跃度降低,市场热度反而会骤降,这也不利于后市行情的演绎。而更差的情况是,如果强势题材概念回落,热点一时间出现熄火,前期获利资金大举离场,这可能会引发市场的大调整。(中国证券报)

  券商称回调正是买入时机 七八月有望迎吃饭行情

  对于大势,西南证券(600369)等多数认为,未来1~2周即使出现回调,也不会形成实质性利空,未来一段时间迎来吃饭行情。而银河等券商则认为,股市将长时间呈现震荡的格局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

  上周(6月13日~6月17日)四,美联储、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相继宣布按兵不动,海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英国“退欧”公投逐渐临近之际,市场避险情绪继续升温,黄金似乎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今年以来,国际金价已经累计上涨超过23%。A股市场整周呈现震荡行情,周振幅3.53%。

  市场对于信息总是能够有效提前反映的,“A 股是否纳入MSCI”实际早在本月初就已经有了确定性答案。13日的下跌,是对这一结果的提前反应。对于接下的市场走势,西南证券认为,未来1~2周将可能因一些负面因素冲击而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但并不会形成实质性利空,国际国内资金入市的大逻辑依然存在,市场将在回调后延续反弹之路。回调将是买入时机,深幅回调将是加仓良机。

  兴业证券(601377)也表示,尽管6月份风险事件相对较多,但美联储加息、信用风险、定增解禁等大多数风险可能是“虚惊一场”,可趁担忧加剧时布局。经济L型,不用悲观。中报企业盈利或超预期,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修复有望持续。

  政策环境相对2Q温和,货币稳健,不会进一步收紧,财政政策有望继续加码。改革预期逐步明朗,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修复风险偏好。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A股相对吸引力提升,资金再度入场成为可能。随着悲观预期逐步修复,风险偏好提升,七八月份可能迎来年内一次“吃饭”行情。

  而银河证券相对悲观,表示,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和之后耶伦的发言整体偏“鸽”派,市场加息预期大幅延后,但保留了年内两次加息的可能。尽管市场预期倾向于短期策略性调整,但我们却看到了中长期的大缓和。

  对于投资配置,银行证券表示,积极支持那些“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的品牌消费品、科技消费品、科技与专业服务、生物医药等。兴业证券表示,主题投资“超级业绩+重磅催化”双保险,新能源及智能汽车、OLED产业链、体育、量子通信、智慧物流及供应链。(投资者报)

  【机构观点】

  西南证券:先抑后扬 落选不改A股反弹进程

  市场对于信息总是能够有效提前反应的,“A 股是否纳入MSCI”实际早在本月初就已经有了确定性答案。13日的下跌,是对这一结果提前反映。虽然A 股再次落选MSCI,但这并不改变A 股自身展开中期反弹的动力,也不改变国际资本对于A 股的配置需求。

  反弹窗口期延续,未来2~3个月是利空的空窗期。我们认为,未来1~2周将可能因一些负面因素冲击而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但并不会形成实质性利空,国际国内资金入市的大逻辑依然存在,市场将在回调后延续反弹之路。回调将是买入时机,深幅回调将是加仓良机。

  从技术面上来看,市场在主板2840 点左右,创业板2030 点左右构筑了一个比较坚实的阶段性底部。从国内资金动向来看,未来股指期货等对冲手段仍然存在完善预期,从而增加绝对收益资金入场额度。国际市场比较,美股处于泡沫高位,A 股调整最为充分。从调整幅度来看,A股是调整最为充分的。

  银河证券:下半年股市呈弱势震荡

  银河证券表示,美联储6月FOMC会议全票通过,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这说明经济风险高度不确定成为共识。美联储保留了2016 年加息2 次的预测不变,但下调了未来两年的加息次数预测,反映美联储加息速度将比之前预期的更慢。另外,对经济的预测显然是长期滞胀,在本次经济预测概要中,美联储下调了2016年和2017 年的GDP 增速预测,上调通胀预测。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

  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和之后耶伦的发言整体偏“鸽”派,市场加息预期大幅延后。

  下半年配置格局建议,股市呈现弱势震荡格局,谨慎做波段,千万不要博大趋势反弹,黄金的反弹基本进入后半段,石油和大宗商品的反弹进入了尾声。积极支持那些“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的品牌消费品、科技消费品、科技与专业服务、生物医药等。在未来两年的弱市震荡中,积极布局供给侧改革下的新行业机会。无论MSCI,还是美联储是否加息,不过是你的心动而已。风没动,帆也没动。

  【大势研判】

  巨量资金入市在即 一现象要引起重视

  上周五虽然开盘后便快速上攻,已券商、煤炭、互联金融为首的板块大涨确实带动了一定的市场人气,但是有一个信号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即强势龙头上周五开盘都非常猛,但开盘后快速跳水,锂电池也出现分化,所以说上周五指数较周四来讲较为强势,但是市场的赚钱效应减弱,却不如周四市场,短期来看对于这种强势个股和板块的回调,要引起重视。

  中期来看,目前市场上最不确定的因素是本周启动的英国脱欧公投,无论结果如何,利空的消息均要落地;同时最近证金公司持续招兵买马,从这一消息我们看出社保基金即将进场的预期,社保资金一旦进场,数千亿的资金必然会带来A股市场的积极做多,时间方面,最快可能是在7月份,也就是说三季度的A股或存在中级别的反弹行情走势。

  操作上讲,目前市场的风险偏好较近期有显著提升,赚钱效应也有所提高,短期内向上的空间也有限,建议投资者重个股轻指数,做好高抛低吸为宜。中期仍以间断性的低吸为主,持股待涨。天信投顾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caijing/72697/

上一篇:今日沪深股市大盘行情|今日沪深股市早评:2900点争夺将是关键
下一篇:【股市迎来牛市】7、8月股市将迎来一次“吃饭”行情?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