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今日股市]今日股市:两大因素不期而至 红周一难现?

来源:股市要闻 发布时间:2018-01-02 点击:

【www.joewu.cn--股市要闻】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09月12日讯

  【1、重组门槛升级】

  新规直指借壳"暗门" 重组市场成交难度料加大

  证监会9日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简称《办法》)。业内人士表示,《办法》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理性修复、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将给重组市场本身带来深远影响,并购重组将进入博弈更趋复杂、成交更有难度、利益更加均衡、审核更加具效率的新时代。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

  堵"暗门"

  "从新规征求意见到正式发布共3个月左右的时间,其间充满了市场参与方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从正式发布的最终版本来看,为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既有对相关意见和建议的采纳,也有为平衡各方利益而作出的坚持。"有接近监管方面的人士分析。

  在市场参与方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中,重组新规直指借壳市场"暗门"的特点最为突出。重组新规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对此前市场中饱受质疑的规避借壳监管行为进行了完善。

  此外,从市场实践来看,由于针对构成借壳上市的财务指标判断的急剧收紧,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在避免实际控制人变更方面做文章,使实控人操纵同样成为避免借壳的"暗门"。

  有投行人士表示,由于避免实际控制人变更可以通过资金认购股份、抽屉协议等方式进行规避,实控人问题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与监管政策之间博弈的焦点。而在本次正式发布的新股中,"控制权变更"的判断标准主要从"股本比例"、"董事会构成"、"管理层控制"三个维度进行了完善。"通过累计计算、细化控制权变更认定标准等措施,此前上市公司和以投行为代表的中介机构试图通过变换花样钻空子的方式将很难走通。"前述人士认为。

  有券商人士表示,本次重组新规的正式发布,可以视为今年以来证监会为贯彻落实"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理念,专门针对并购重组市场尤其是重组上市而进行的一次"大战役"。其中通过扎紧制度与标准的"篱笆",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成为本次"战役"的最重要主旨。

  根据多位投行人士判断,在重组新规中,锁定期限、配套融资、停牌时间、刚性退市等逐一明确,大部分修改措施直指给"炒壳"降温。"去年以来的中概股回归潮一度引发壳资源的热潮,证监会本次正式公布筹备三个月的最严借壳新规,明确累计首次原则期限并延长股东股份锁定期、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以遏制短期投机和概念炒作,这些都体现了监管层对于中小投资者进一步的呵护。"

  暖流资产投资总监鲁强指出,新规明显体现出坚持"退市制度"的刚性原则。如果配合今年以来的"欣泰事件"等多项事件进行综合考量,资本市场"只进不出"的顽疾有望逐步削平,优胜劣汰的投资生态有望加速建立。

  风险与机会并存

  据市场人士判断,重组新规将带来"壳"市场的明显分化。其中,炒卖伪壳、垃圾壳的牟利空间或遭大幅压缩,进而有利于上市公司通过"正常"的并购重组提升质量,推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此外,新规的实施,也将对A股二级市场中针对并购重组投资机会的选择带来重要影响,重组投资将进入"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新阶段。广州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广文表示,重组成功概率较大的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大股东背景很强;资产关联度以及盈利能力较高;重组后的资产对现有资产是增量,回报率比现有资产要高,估值合理。考虑到审核要经历董事会、股东会、国资委、证监会、交易所等各个环节,审核周期长,投资者应更多关注预案提出不久的和批复后真正能实施的上市公司。

  有投行人士表示,从并购重组产业链本身而言,新规的落地将加速该市场进入博弈更趋复杂、成交更有难度、利益更加均衡、审核更加具效率的新时代;而从更深层角度看,借壳收紧和监管规范将在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理性修复、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等层面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的发布并非针对重组市场监管的终结,反而可以看作规范市场的开端。证监会表示,各项新规施行后,将继续完善全流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重组上市行为,遏制虚假重组、"忽悠式"重组,促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更好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国证券报)

  新规尘埃落定 抑制"炒壳"鼓励实质性重组

  专家认为,抑制非实质性重组上市,将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间接降低投资者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从资金实力、重组程序上提高重组上市门槛,旨在抑制‘炒壳’而鼓励实质性重组,新办法更加具象并且操作性更强,这是‘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具体体现,同时抑制非实质性重组上市,将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间接降低投资者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9月11日,上海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股份制企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曹俊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

  9月9日,证监会对外发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重组办法》完善了重组上市认定标准,细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完善关于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明确累计首次原则的期限为60个月;同时完善配套监管措施,抑制投机“炒壳”,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提高对重组方的实力要求,延长相关股东的股份锁定期,遏制短期投机和概念稍作;另外还强化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责任,加大问责力度。

  “此次修改比以往力度更大。”曹俊表示,监管层不断修改重组办法,将有效抑制利用重组上市噱头通过二级市场套利的投机行为。

  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市场俗称“借壳”上市(规范统称重组上市),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交易类型,市场影响大,投资者关注度高。有市场人士分析,本次修订办法,使得被购买资产除资产总额超过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资产总额的100%外,还添加了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资产净额三个指标,甚至在发行股份数量以及主营业务变更进行了界定,全方位杜绝各类规避重组上市的案例,从被购买资产端入手来规避重组上市的路径基本被完全堵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办法取消了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提高了重组方的资金实力要求。上述市场人士认为,直接明确借壳上市不允许配套募集资金,没有配套募集资金的重组上市,将遏制非实质性重组上市案例。

  在此之前,为强化对重组上市的监管,2011年8月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从严监管重组上市的政策,要求与IPO趋同。2013年11月份,证监会进一步规定了“与IPO标准等同”的监管要求。

  “重组上市是证券市场涉及资金量较大的资本运作,此次修改提高重组上市门槛,将引导和鼓励有资金实力或者产业整合能力的投资人参与重组上市,避免‘空转式重组上市’。”曹俊认为,严格监管有助于规范市场、遏制内幕交易等伴生的违法行为。(证券日报)

  【2、IPO审核从严】

  32家企业IPO申请终止审查 过会数量减至88家

  IPO申请终止审查企业的队伍正在壮大。媒体记者从证监会最新得到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32家企业的IPO申请处于终止审查状态。其中。刚刚过去的8月份就有9家企业IPO申请终止审查,仅次于4月份的12家。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

  此前,证监会曾集中公布过17家终止审查企业名单。当时,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这些企业多数是由于存在影响发行条件的具体事项而主动申请撤回。

  据悉,在终止审查的企业中,证监会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五个方面:一是部分股东、董事受让股份的资金来源不清,股权权属不清晰;二是收入、利润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变化趋势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三是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四是资金往来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五是申请文件出现多处业务数据差异和差错,信息披露不一致等。

  “因上述前三种情况申请终止审查,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和权利。”邓舸称,但是,如果企业在申报时,通过掩盖真实情况等方式企图蒙混过关,则违反信息披露真实性义务,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因主动撤回申请而终止行政许可审查,并不意味着上述法律责任的豁免。

  振隆特产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虽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但证监会依然对公司以及相关负责人、保荐机构和保荐人采取了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措施,对律师事务所和签字律师采取了行政处罚措施。

  从对IPO申请企业的审核情况来看,发行人财务问题依旧是审核和关注的重点。上半年,审核部门对发行人提问最多的一类问题,就是财务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另外,“拟上市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也是审核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另外,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845家,其中,已过会101家,未过会744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86家,中止审查企业58家。

  不过,随着9月9日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获得通过,以及14家企业获得IPO批文,目前,已过会企业数量已经减至88家。(证券日报)

  【A股影响】

  “恐慌指数”创两月新高 全球市场一级戒备

  一夜之间,全球市场波动性又回来了,“暴风雨前的宁静”结束了。

  上周五,受朝鲜核试验影响以及美联储鸽派官员发表暗示加息的言论后,引发投资者不安情绪,欧美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五”,美股美债双双创下英国公投退欧以来最大跌幅,有“恐慌指数”之称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大涨40%至2个月高点。

  就在过去的8月份,海外金融市场显得非常“安静”:美债、美股和汇市波动性极低,甚至引发“暴风雨前的宁静”的担忧,但在9月份,全球市场迎来大事扎堆的“超级月”,不少华尔街的策略分析师早已建议做多波动性。

  上周,欧洲央行意外宣布按兵不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没有给出未来将会宽松的暗示。德意志银行分析师Peter Hooper表示,欧洲央行按兵不动导致美联储9月加息的概率大幅上升至50%。被称为新债王的Jeffrey Gundlach认为,现在美国公司债市场已经严重高估,许多投资者都相信利率永远不会上涨。“当你听到周围人开始念叨永远时,意味着将有事情发生,利率已经触底。虽然其可能不会在短期内上升。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大事件的开端,投资者应该做好防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早些时候市场也是异常平静,此后出现了美国濒临债务违约、美国失去AAA评级等事件。2007年初也是类似,此后几个月贝尔斯登倒塌,美国随后爆发次贷危机。其实,这次“黑色星期五”的抛售并不仅限于股市。

  甚至在股市大跌之前,债券市场已经有了反应:欧洲主权债券收益率纷纷从创纪录的低位反弹,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正值区间,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升至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Miller Tabak & Co LLC股票策略分析师Matt Maley表示,最近几年全球股市过于依赖央行流动性,但在过去几周全球央行的态度明显转变,不再具有那么强的宽松倾向,这让股市上涨的动力变得格外有限。

  现在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外围市场的恐慌性抛售是否会持续?高盛经济学家David Kostin认为,恐慌性的抛售可能只是刚刚开始。摩根大通则发布预警,市场将迎来一波剧烈波动。摩根大通量化部门主管Marko Kolanovic发布了最新的报告,预计市场实际波动率的相关性和尾部风险将在9月和10月上升。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给市场带来利率系统性风险,可能会让股市在未来3年下跌20%。(证券时报)

  A股上下两难 震荡中关注三大投资"稳定器"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箱体震荡、存量博弈的特征中短期难以改变。在结构性行情中,题材股或蕴藏着较大机会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

  近期,A股市场呈现窄幅震荡,上下两难的态势。上周大盘先扬后抑,成交萎缩,尤其是上周四,上证指数全天震荡幅度仅为0.42%,创下近14年的新低。截至上周五,上证指数报收于3078.85点,周K线微涨0.3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上周累计涨幅分别为1.15%和1.48%。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箱体震荡、存量博弈的特征中短期难以改变。在结构性行情中,题材股或蕴藏着较大机会。

  市场面缩量震荡上下两难

  近期大盘年线久攻不下,使得市场看涨情绪走弱。持续缩量更使得指数进退维谷,市场一致预期的变盘节点也迟迟未出现。尤其是上周三,上证指数小幅放量上涨,但仍冲击3100点未果,再次显示出年线附近压力重重,投资者观望情绪明显加重。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市场热点轮动频繁,实际上反映了市场的弱势格局。箱体震荡意味着"上有顶、下有底"。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极度缩量震荡时,变盘时点就在眼前。如5月份超过15个交易日的缩量盘整被一根放量长阳打破,7月中旬沪指在3100点附近盘整数日,随后出现明显下探。

  图形上看,从8月16日3140点算起,上证指数已调整19个交易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距离下一个变盘时间窗口不远了。最多21个交易日,便会迎来变盘点。由于上周仅有三个交易日,最迟中秋节后,市场将会选择方向,磨人的行情即将结束。

  政策面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

  政策面上,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

  9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七次会员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强调,要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重要理念,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底线,坚持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

  另外,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3%。业内人士认为,8月份CPI同比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所导致。在物价温和的状态下,宏观政策更应平衡好稳定增长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双重问题。

  资金面货币政策更趋稳健

  在存量资金博弈中,两市两融余额持续增加。截至上周四,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9078亿元。与前一周相比,两融余额增加84亿元。

  与此同时,上周公开市场共有3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7天期2100亿元,14天期1800亿元,央行上周共开展了2400亿元逆回购,由此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1500亿元。此外,上周还有1232亿元MLF到期,央行提前超额续作了2750亿元MLF.

  市场人士指出,尽管上周央行MLF超额对冲1518亿元,释放出在"双节"前维稳流动性的意图。总体来看,央行依然着重维持资金面平稳格局,货币政策更趋实质稳健。

  技术面 3050点获得支撑

  目前短、中、长期所有的均线都在3000点上下,呈现收口、粘连的特征。根据以往市场经验来看,当收敛到极限后可能会形成新的方向。另外,近期市场三次考验3050点均获得支撑,向上尝试的动力开始增强。盘面显示板块和个股的赚钱效应有所增加,但是尚未全面转暖。申万宏源预计3100点上方阻力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3140点是八月的高点,另外,3150点是年初下跌以来的反弹半分位,技术上具备较大阻力。

  另外,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上证指数在3000点附件反复磨底是大概率事件。也有些认为,目前政策、利率、外围市场波动都可能成为指数破局的因素。无论怎样,在结构性行情中寻找投资的"稳定器"更为关键。

  对此,兴业证券提出寻找"核心资产",即"全市场先导性行业中最具竞争力和核心竞争优势的代表",并认为"这一类资产具有良好的上涨弹性和抗跌性,能够穿越周期,是长期取得稳定超额收益的优质资产"。

  另外,兴业证券还表示,核心资产的产生关键在于其背后的三大驱动:政策驱动、模式驱动和创新驱动。在三大驱动下,建议关注以下三大先导性产业中的细分领域:首先是高端制造业,包括大数据、三元电池、智能制造、IDC、分布式光伏、专网通信、水务处理、光通信、半导体、智能汽车产业链;其次是现代服务业,包括体育、智慧旅游、供应链管理、泛娱乐、廉价航空、售电侧服务、高端旅游服务、农业现代化;最后是移动互联产业,包括VR、在线旅游。(证券日报)

  【机构观点】

  广发证券:A股到底是久盘必跌还是夯实底部

  最近半个月市场持续盘整,而在我们近期的路演中,发现那些精通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们,却站在了完全不同的两个阵营之中——第一个阵营认为市场多次向上突破3100点失败,所以会“久盘必跌”;而第二个阵营却认为市场多次向下突破3000点失败,所以是在“夯实底部”。我们并不是技术分析的专家,因此尝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解释目前的持续盘整,并推演接下来的演绎。

  中信证券:港A大融合 借短期波动布局中期行情

  港A大融合的起点,放下犹豫,积极布局。对于本轮港股行情,定位与定性同样重要。制度上,港A大融合的前期布局已经完成,现在正是起点。大融合意味着两岸市场在投资者结构这个最基础的层面上在未来会发生深刻变革,而我们认为这更可能先发生在港股。内地投资者料将在港股产生更大影响力、更强的边际定价能力,这个中长期的大趋势必将带来超出传统认知框架的投资机会,无论短期波动与否,我们都应当放下犹豫,积极布局。

  国信证券:三大因素可能打破当前窄幅震荡格局

  过去两周,A股波澜不惊,上证综指围绕3080点窄幅波动,日波动率不到0.4%,重回今年5月份围绕2830点窄幅震荡的日子;港股却热闹非凡,在深港通开通临近、沪港通额度取消、允许险资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等利好因素影响下,恒生指数上涨5.6%。暂且不论港股的热闹,A股在经历了两周的窄幅波动后将如何进行方向选择?从未来一个季度的时间窗口看,我们认为三大因素有可能打破当前窄幅震荡格局。

  【大势研判】

  尾盘放量急跌暗藏杀机

  由于15FMACD两次金叉的间隔时间太短,所以并未出现导师晨纪中提到的买入信号,市场大概率还是震荡,现在看果然如此,所以经验对于判断市场来说是很重要的,接下来还是盘势为主。另外,周线上沪指收星,仍站在5周线之上,均线多头排列,中期仍有处于上涨趋势中,但是短期的调整已经到来,上周五最后一小时收出的大阴线杀伤力还是很大的,短期还是以谨慎为主,高抛低吸。源达投顾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

  承接资金不足 股指或依旧窄幅震荡

  自周二沪指上行触及年线之后,上周余下的几个交易日股指均受年线压制难以向上形成有效突破,可见年线附近压力较大;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没有可持续性的热点带动市场人气,活跃性以及操作性较低,赚钱效应差,即便股指有小幅反弹,短线资金更倾向于快进快出的短炒操作,无法吸引增量资金入场,短期内股指或依旧以震荡为主,操作上建议投资者控制好仓位。宁波海顺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caijing/89432/

上一篇:明日大盘三大猜想_本周股市大盘三大猜想:节前股指震荡?
下一篇:【股市交易时间段】今日股市交易机会及风险提示(9/12)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