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德科_外企真的不行了吗? 这是一个错觉

来源:热点资讯 发布时间:2007-10-21 点击:

【www.joewu.cn--热点资讯】

每到年底人们习惯于比较各行各业的兴衰,有媒体人感叹外企风光不再,最明显的标志是,20年前媒体开会上台发言的都是孙振耀等外企职业经理人;10年前开会,上台的变成了柳传志等传统行业大佬;如今开会,最受欢迎的发言人变成了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了。  

这是一个跨越中国改革开放长周期的有趣观察,是中国企业追赶进程的一个侧影和透射,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企业竞争力超过了外企。目前跨国公司遭遇了两方面挑战,一是自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全球市场进入收缩状态影响了跨国公司业绩,相当多的企业开始裁员收缩;一是新经济领域遭遇创新瓶颈,一些领头企业研发受阻,这使IT等领域成为传统制造业,一些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获益。  

IT等行业从欧美转到日韩再到中国,是一个跟随成本与市场转移的过程。中国企业在PC等领域做大,是因为还没有被成本更低的地区所取代,而不是他们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当中国成本开始上升时,跨国企业将继续寻找下一个低成本洼地,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不会保持太久。之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的衰落,是技术创新没跟上潮流而被击败,但击败他们的是苹果、三星等公司,而非中国企业。这说明技术更新周期在缩短,产业革新速度在加快,而中国企业多从事制造,技术革新对其的冲击不会太大,也就不会有诺基亚等的不幸。  

新经济第一次浪潮兴起的主要是设备生产商,如惠普、IBM、英特尔等,但现在技术进化到一个瓶颈期,就连中国山寨企业都可组装出很好的设备。新浪潮是互联网公司主导,在美国是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在中国就是BAT(百度、阿里与腾讯)。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高度本土化特点,且他们大部分没进入中国,所以给国人一种“外企不行了”之错觉。  

事实上,美国企业都在投入巨资研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一项技术和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一些企业因技术瓶颈和产品周期而衰落,另外一些企业则会崛起。这就是美国科技企业发展生态,也是美国竞争力所在。或许不久后跨国公司卷土重来,而中国公司则永远是“制造者”身份。

在评论跨国公司在中国失落的观点中,一些人认为这些企业“不接地气”,因规则太多而缺乏灵活性。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跨国公司优势恰恰在于其管理制度与文化的先进性。用中国到处充斥的“创业精神”去评价跨国公司的管理文化是不恰当的,尤其是用互联网企业与设备制造企业比较。  

事实上,传统领域的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业绩出现下滑或者收缩战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此前制定的战略比较激进,而中国企业在最近几年出现成本大幅上升现象,需求因通胀而增长缓慢,跨国公司收缩战线,减少成本是对市场变化做出的一个恰当反应而非在竞争中失败,何况,在一些传统领域,跨国企业并购本地企业仍然是主流。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content/25/

上一篇:【上海国资板块股票】起底上海国资万亿市值
下一篇:[渣打2016]渣打: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超50%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