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股市行情分析_王刚分析股市行情:解读股票市场的资金构成!

来源:公司资金 发布时间:2017-07-31 点击:

【www.joewu.cn--公司资金】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08月24日讯

  今天谈的话题比较大,自己的感悟心态还不成熟,随意找了些文章复制过来,感觉还不错分享给大家。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炒股的首要问题。

  话说世界万物,三者为大,天地人,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天地太大,几千年都没有说清,只有人还是可以讲清一些的,无论经济还是股票,都是由人构成,搞清了人性,就明白了一切,股票的由资金构成,资金由人管理,不同类型的人,风格不同,从而使得资金性质不同,搞清资金的构成与性质,这是炒股的第一问题!

股市行情分析

  据证券时报8月26日报道,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49万亿元,流通市值38万亿元。

  2009年7月底,也就是当你的3478位置,机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已经跃升至63.86%。截至7月底,61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502只基金,基金总份额2.29万亿份,基金净值2.55万亿元。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超过6600亿元。有调查结论表明,目前私募基金规模达到6000亿至7000亿元,而尚处于“婴儿期”的中国内地阳光私募基金成长迅速,资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

  QFII基金资产总额达6000亿元 据wind数据,截止2009年6月末,37家证券公司持有A股的总市值已达到433.93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6月31日,保险公司的持总市值为0.08万亿元。

  由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机构资金可以达到7.45万亿,散户资金为4.22万亿。

  从资金总量,我们可以看出,

  1.散户资金为4.22万亿

  2.基金资金2.55万亿

  3.私募基金9000亿元

  4.社保基金6600亿元

  5.QFII基金6000亿元

  6.保险资金800亿元

  7.证券资金500亿元

  其它不明资金2.5万亿(怀疑为信贷资金)

  从赢利的概率上,可以分为三类,必赢利资金A,可能赢利资金B,必亏损资金C,

  A类资金,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资金规模8000亿左右

  B类资金,私募基金与QFII基金,证券资金,资金规模2万亿左右

  C类资金,散户资金与基金资金,资金规模7万亿左右

  如果从赢利的程度来看,也可以分为三类,

  高赢利资金(产业资本) ,私募基金,证券资金 1万亿左右

  一般赢利资金(金融资本),QFII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基金资金 4万亿左右

  亏损资金资金(人体资本),散户资金5万亿

股市行情分析

  从我们股市产生以来,我们就不断的发现,产业资本的能量,而05年后,金融资本开始上场表演,但不管两者如何,近20年来,散户都是奉献者,上一轮98年地方国企改革, 奉献了超过3万亿的资金,这一次的央企改革,至少10万亿等着散户奉献,散户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骨灰。

  正是有了散户奉献者,也成就了中国的产业资本,中国的产业资本才会快速的批量而快速的产生亿万富人,产业资本才是中国股市的真正主导者,本轮行情的水泥,煤炭,有色,都是在产业资本的推动下,而快速上涨。

  金融资本在挣钱的同时,更强调控制,这从基金,社保,QFII,的市场表现明显的看出,而人体资本是乱搞,追随者的角色,无论大盘,还是个股,顶部资本的构成一定是个体资本,当然还有可能是基金,但不要忘记,基金也是个人的钱。

  所以在中国,想挣钱,一定要随着产业资本走,产业资本才是中国股票草原上的狼群,基金,社保,QFII,可以挣,但不会太多。千万不要同散户一起走,就算一时挣钱,还是要还回去的,2007年5月后的行情,就说明了一切。

  产业资本是我们炒股者的同盟军,而金融资本有时是同盟军,有时却是敌人,而散户则是炒股者天然的猎物,炒股者要远离这个群体,并时刻准备从他们身上猎取我们需要的筹码,或者资本!

  回顾股市十几年几起几落,都伴随着成交量的异常放大和缩小,同时也伴随着牛短熊长的走势。按照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态势,我们的股市应该走出如美国、香港那样稳步上升的形态,为什么中国股市却与其他股市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中国股市很注重“成交量”这个概念,虽然同属技术分析的范畴,重视程度远高于其他技术流派。股评动辄就拿成交量说事,虽然机械也不失其合理性。究其原因,中国股市存在将近18年,依然没有脱离资金推动型的运作模式。这里诚然可以说是投机盛行,高换手的原因,究其根源,都是资金惹得祸!

股市行情分析

  我对中国股市资金进行下简单的分类,分类不算严谨,也不完全合适。只是想通过简单的分类,勾画出股市资金流动的面貌,进而通过资金的进出,来把握市场的宏观走势。目前中国股市大体有几股力量:

  1、散户。个体户,数量众多,个体规模很小,操作水平良莠不齐,形不成合力,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沦为别人的盘中餐。

  2、券商。这部分资金属于企业性质,经过十几年的整合发展,个体规模较大,影响力深远,与市场各方面建立广泛的关系。个体操作手法老到,调研充分,运作业绩与自身息息相关。属半国家队性质。

  3、公墓资金。今天看到有位网友对其评价为后知后觉,我以为然。此类资金个体与群体规模和数量众多,但也是运作最不成功,问题最严重、最复杂的主力资金,经常扮演这不光彩的角色。比如,运作责任心不强(可转债过期)、职业道德败坏(老鼠仓)、掩护自营出货(高位增持蓝筹)、砸盘为其他资金做嫁衣等等。什么时候对其都要高度戒备。

  以上三种是股市的常态资金。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可以制造出局部热点,但也不足以掀起什么滔天巨浪来。真正对市场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下面几种非常态资金。

  4、社保基金和神秘资金。标准的嫡系部队,对政策把握准确,往往在关键的历史时刻现身。此类资金只赚不赔,我们除了万分敬仰,还能如何。

  5、私募基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市场上盘感最好,操作技术最精到的。长中短样样精通,人脉广泛、消息灵通,可以说个个都是精英。从业者多是各券商、公募基金中培养的佼佼者,羽翼丰满后,自我创业。

  6、企业资金、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等。数量极其庞大,运作方式也各不相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专项理财、自我运作等多种渠道进入股市。

  7、民间游资。这类资金是市场上最活跃的资金,追逐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楼市、古玩、邮票、茶叶。。。。。。什么可以赚钱的就做。操作手法就一个字:炒!

  非常态资金由于性质决定了运作理念与常态资金的不同,对资金的安全要求异常严格,对利润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在安全与利润不具备极大的吸引力时,此类资金都不会轻易进场。

  如果这种分类有其合理性,就不难解释股市中的很多问题。为什么股市总是牛短熊长?为什么股市中的资金有时一夜之间会神秘出现和消失?为什么一级市场会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为什么基金总体收益还不如大盘涨幅?

股市行情分析

  每次股市在熊市末期,股价及其低廉,成交异常萎靡。这个时候,市场中的常态资金已经无力扭转颓势(如果有能力也不会如此低迷)。配合政策的春风,或者哪怕是一点若有若无的利好,非常态资金开始进场,成交量开始放大。

  随着指数走高,作为市场后知后觉的散户热情被激发出来,新股民开户,老股民加仓,一片皆大欢喜人人赚钱的大好局面。各路资金各显神通,成交量不断放大,指数不断创新高,直到某一时刻,非常态资金赚足既定利润,逐渐退场,公募基金作为后卫开始脱颖而出,利用手中资金继续做高股指。当各方资金提取完最后利润后,公募基金反手做空,结束一轮牛市。行情结束后,各方都是获利者,除了散户。

  股市是个利润在分配的场所,可惜的是被分配的往往是散户。

  资金会回来吗?

  ----会的,追逐利润是资金的天性。

  什么情况回来?

  ----当满地黄金的时候。如果非要量化,蓝筹市盈率10倍以下,破净比比皆是。

  什么时候回来?

  ----三年不出手,出手吃三年。先看三年吧。

  顺便说一个笑不出来的笑话。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开玩笑的时候说,如果散户财富积累的速度快一倍,熊市调整的时间就短一半。否则不足以喂饱那些大鳄们。

  注:数据虽然老但是可以说明问题和观点即可。

  来源:高山流水cnblyf的博客

  综上所述,无论我们的个股还是对大盘的担心和喜悦,都无法阻止市场的潮流变化,所谓一代新散换旧散,江山待有人才出啊。一代新机换旧机,比如去年的44倍的暴风风集团刷出了新一代 80后公募基金经理的新生力量,存在感顿然起升。

  而后期的走势将是将心比心,你争我斗,尔虞我诈中,老生力量和新生力量的抗衡。但是终归会将我们的证券市场逐步向发达国家过度,这种成熟的魅力正在逐渐的向我们走来。

股市行情分析

股市行情分析

  每日金股:2016.8.24

股市行情分析

  证券交易之道 明白新闻消息九 利好消息两步看

  首先要弄清楚“利好”的性质。如同星级酒店一样,“利好”也分为特大利好、重大利好、大利好几个等级。但是,当久逢甘露的“利好”出现时,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不切实际地夸大“利好”性质,常常给其“上纲上线”。

  因此,“利好”性质需要交易者仔细揣味,看看“利好”究竟属于什么程度的“利好”。同时,也要看看“利好”发布时股价所处的高、低位置,股价位置不同,“利好”的利用方式就不同。

  从经验上来说,如果市场没有按照预期方式对“利好”作出反应,即该涨的不涨,那么就说明该“利好”根本就不是“利好”,或该“利好”早就被市场消化掉了,这同时也往往说明趋势即将有变。

  其次要弄清楚主力的现状。任何“利好”出来后,股市能不能涨,还要看主力的反应。如果“利好”出来后股市会大涨,则前提条件是主力已积累了大量的低价筹码,正好顺势拉高,诱使散户跟风抬庄。

  但是,如果主力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低价筹码,即在“利好”发布前主力还没有建仓,那么主力是很难在突发性“利好”下高成本建仓的,让其去跟风推高则更是天方夜谭。即使有主力逢“利好”而大举建仓,也往往只是游资的短期行情。

  要判断主力前期是不是获得了大量的低价筹码,从“利好”前3个月的成交量中即可获得答案。若该阶段大盘的成交量一直低迷,那么主力资金就没有进场建仓,主力没有建仓,往往宁可等着股市回落也不会拉抬股价,这样就常常会导致“利好”失效。

  可见,对资金的分析比对“利好”的分析更重要,往往是主力资金的行动状况决定了“利好”可利用的价值和程度。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gongsi/85724/

上一篇:【2016年九月九日】2016年8月25日明日大盘预测与操作建议
下一篇:【今日股市沪指最新消息】今日股市收评:沪指弱势调整结束缩量行情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