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刘延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五股腾飞

来源:创新 发布时间:2011-12-10 点击:

【www.joewu.cn--创新】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11月11日讯

  文章表示,要加快推进北京、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为重要载体,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形成若干高水平、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逐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做买卖建议。

  刘延东:在类脑机器人等领域部署一批重大项目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1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布了署名文章。文章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重点和亮点,

  文章提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融合发展,无中生有、有中生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

  文章表示,要加快推进北京、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为重要载体,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形成若干高水平、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逐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还要在量子通信、新一代信息网络、类脑机器人(咨询 买卖)、纳米等领域,尽快部署启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国家战略优先领域率先跨越。

  以下为文章全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刘延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重点和亮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发展新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坚定决心与历史担当。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根本要求,切实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深刻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创新发展是《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贯穿《建议》全篇的重大战略思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一个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战略,而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契合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一)创新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但同时,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特点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其中动力转换最为关键,决定着速度变化和结构优化的进程和质量。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只有少数经济体从低收入成功迈向高收入,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现代化,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于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了竞争的新优势,从而提升了自身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位势。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推进产业升级,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看能否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

  (二)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新成长战略、高技术战略等应运而生。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只有努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新部署、实现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科技中心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转移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近500年以来,世界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一些欧美国家抓住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机遇,一跃而成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反之,我国却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沦为落后挨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面向未来,只有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研体系日益完备,整体水平正处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在基础科学、前沿科学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二,企业申请占60%以上。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高速铁路、核电、第四代移动通信、特高压输变电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取得突破,带动产品和装备走向世界。我国巨大市场规模、完备产业体系、多样化消费需求,与移动智能时代创新效率提升相结合,为技术、产品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使我国创新驱动具备了动力转换、发力加速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科技储备还有待加强,高端人才仍然十分急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障碍迫切需要革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现实挑战,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确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抉择。

  二、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

  《建议》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崭新概括,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在中国的最新探索,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使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发展的认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现代社会的发展,始终面临着需求无限性和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持续增加要素有效供给并形成高效组合,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一直都是各国长期努力的方向。在传统的发展方式下,土地包括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而创新驱动的基本特征是,全社会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式。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中,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创新上升到了第一位。创新不仅能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还能够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特别是通过技术、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形成新组合,实现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主导发展转为创新驱动发展,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自然资源会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却会越用越多。世界上拥有资源禀赋差不多的国家,由于创新能力的不同,综合国力截然不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大、人均自然资源少的国家,创新对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第一动力”的作用,才能创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

  (一)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坚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中,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先考虑。构建有利于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要加大科技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扩大创新创业投资规模。

  (二)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我们讲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活动不竭的精神动力。要通过创新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促进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持续发展和全面融合,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

  (三)必须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培育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自信,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机会和空间,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加快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建议》将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十三五”期间战略任务予以部署,明确要求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

  领先和领跑是保持高端、赢得优势的关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质上也是一个打造先发优势的战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过去几十年比较好地利用了后发优势,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长期以来不少产业和产品处于跟踪仿制阶段,路越走越窄。目前后发优势的利用空间逐步缩小,需要创造自己的先发优势,培育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加快形成高端引领的发展格局。

  (一)依靠创新汇聚融合高端要素,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随着技术、信息、制度、人才和企业家才能为代表的创新要素比重不断提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必须高度重视聚集高新技术、高端装备、高级人才和高水平服务等,发展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新产品、新产业和新市场。特别要做好创新转化为产业活动的“加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融合发展,无中生有、有中生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

  (二)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新优势

  创新要落到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上。要紧紧抓住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使我国产业的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加快“互联网+”行动的落实,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进能源供给与消费革命。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等等。

  (三)依靠创新打造形成创新高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

  创新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支撑,必须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配置创新要素,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增长极。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瞄准“一带一路”建设等,统筹国内外创新资源,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国际创新产能合作。要加快推进北京、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为重要载体,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形成若干高水平、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逐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全面创新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各类创新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科技创新,最困难、最具挑战的也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决定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为此,《建议》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一)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要稳定支持重点学科方向的自由探索,切实加强重大交叉前沿领域的前瞻部署,强化创新源头供给。围绕世界科学前沿方向和国家战略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加强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并凝聚一批走在世界科学前沿的高水平团队。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我国和世界科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突破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事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要采取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性措施,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着眼保障国家安全,加强深海、深地、深空和信息安全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围绕城镇化、环境治理、人口健康、公共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探索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民生改善。面向未来,还要在量子通信、新一代信息网络、类脑机器人、纳米等领域,尽快部署启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国家战略优先领域率先跨越。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企业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能力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但依靠科技创新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仍然不多。要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支持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吸引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广泛应用。

  (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快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着眼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推动各创新主体打破壁垒开展深度合作,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鼓励企业主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承担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完善产业创新链。加强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有效配置;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

  (五)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围绕重点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要为科研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改革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六)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这是科技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要求政府更加注重抓宏观、抓战略、抓前瞻、抓基础、抓环境、抓监督,更加注重向创新链前后端延伸,更加注重优化政策供给,更加注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形成全链条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国家高层次创新决策咨询机制,提高科技创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完善计划项目生成机制和实施机制,更加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在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领域和市场失灵的公共领域要积极作为,切实加大对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形成一系列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工具箱,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

  (七)坚持全球视野,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

  当前全球创新要素开放性流动显著增强,为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起点提供了有利条件。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加强科技外交和科技国际化布局的顶层设计,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鼓励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按照国际规则并购、合资、参股国外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运营能力。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支持外资机构在中国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实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设置全球性创新议题,深化创新对话机制,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制定,共同应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创新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复旦复华(代码:600624):专用集成电路和芯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公司是具有高校背景的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软件与园区房产等。公司与复旦大学合资成立的复旦复华(咨询 买卖)科技创业基金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正是国内首创的抗口蹄疫病毒疫苗项目,该项目目前已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的一类新兽药初评,填补了一项国际空白。公司第一大股东复旦大学拥有全国优秀的芯片研发人才,并拥有着我国唯一的专用集成电路和芯片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第一大股东,公司成功介入微电子IC产业,由其自主设计的“中视一号”数字电视地面传输芯片生产成功,确立了在数字电视的龙头地位。

  冠昊生物:专注研发,技术拥抱未来

  冠昊生物 300238

  投资要点

  业绩稳定推进,细胞服务发力: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与上年同期略有增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7%;实现营业利润2,971.33万元,利润总额3,604.49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6.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1%。细胞技术服务为新开拓的业务,到2015年上半年占比1.58%。

  传统再生医学领域后备产品充足: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脑膜建)、胸普外科修补膜(胸膜建)和无菌生物护创膜(得膜建)等自有产品。脑膜建在公司的主营中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在2014年最低为83.18%,2015H1回升到87.39%。生物型组织补片项目于2015年4月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名称为“乳房补片”。

  人工角膜前景坚定看好:优得清的生物工程角膜于2014年11月底完成了共计72例临床试验,截止目前并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临床的有效率目前可以达到90%以上,到今年11月份则可以达到12个月的观察期,期满后即可申报注册。该产品已获准进入如果在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预计比一般医疗器械产品审批周期要短。

  软骨细胞移植值得期待: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已经通过人源组织工程化再生软骨移植治疗技术完成24例患者的移植手术,通过原位组织再生技术完成1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合计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完成了40例患者手术,根据术后临床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也获得相关治疗专家一致认可。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5-2018年公司收入2.12亿、2.64亿、3.36亿、4.34亿,实现净利润5566万,6572万、8416万、11069万,EPS0.23、0.27、0.34、0.45,对应2015-2018年PE为163.3倍、138.3倍、108.0倍、82.1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人工角膜市场以及以ACI治疗为突破口的细胞治疗领域,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创技术产业化带来的市场风险;干细胞领域研究技术不确定风险;免疫细胞银行及软骨组织移植业务推广及相关政策风险;人工角膜未来市场认可及竞争风险

  西藏药业:康哲医药成为控股股东,开启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西藏药业 600211

  投资要点:

  康哲医药及一致行动人成为实际控制人,开启公司新的发展阶段。公司上市历史悠久,拥有新活素和诺迪康胶囊等市场潜力巨大的独家产品。上市以来受多元化发展、债务纠纷及控制权斗争等一系列事件影响,公司核心产品销售额徘徊不前,致使业绩平平。2014年10月,康哲药业通过二级市场竞价交易及协议转让方式接替新凤凰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康哲药业作为国内医药领域最大的CSO类型企业,相对原股东对医药行业理解和认识更为深刻,且2008年以来一直与二股东西藏华西药业合作,开展新活素的代理销售,商业关系悠久。

  我们认为康哲入驻结束了原有两大股东之间的控制权纠纷,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公司有望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大品种借助优秀的营销平台,内生业绩高增长可期。新活素作为FDA及CFDA近几十年批准的为数不多的心衰治疗药物,具备10亿级销售额的潜力。诺迪康胶囊作为唯一进入新版基药的红景天制剂,用于心脑血管领域疾病治疗,日服价格适中,在低基数的基础上,新一轮标期将实现高增长,我们预计市场空间超过5个亿。康哲药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医药服务公司,有近2000名销售人员,覆盖全国17000多家医院,已经实现10多个国内外品种在国内市场的高速增长,包括新活素等产品。我们认为新活素和诺迪康胶囊具备大品种属性,借助康哲的营销团队,能够达到强强联合,实现高速增长。

  剥离低毛利资产,内生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截止2015年半年报,公司参控的子公司有9家,涉及药品生产、药品批发、房地产开发及商品交易等业务。尽管公司销售规模不断壮大,但是上市以来公司销售净利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盈利能力较差。子公司本草堂药业毛利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是推高收入,拉低净利率的主要原因之一。9月初,公司出售了本草堂全部股权,完成了低毛利资产的剥离,盈利能力将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的EPS分别为0.57、0.86和1.09元,同比增长296.8%、50.5%和27.1%,对应的PE为71、47和37倍。不考虑本草堂剥离的非经常性损益,2015-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和1.25亿元和1.59亿元,同比增长158.3%、130.0%和27.3%,对应的EPS为0.37、0.86和1.09元。对应的PE为110、47和37倍。我们认为,康哲控股结束了原有股东之间的内耗,使公司各项业务恢复正常轨道,现有股东的背景有利于发展战略统一和经营业务的协同,内生徘徊不前的时代已经结束,品种驱动的高增长有望到来。基于康哲在港股市场的成功经验,我们预计上市公司也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外延性发展,实现内生和外延的双轮驱动。

  乐普医疗:内外并举齐发展,高成长,大闭环

  乐普医疗 300003

  投资要点

  事项:

  公司公布201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9.75亿元,同比增长61.28%,实现归母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30.5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48.77%,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18.57%。

  平安观点:

  器械与药品内外并举,共创高成长。受多省招标完成及新东港等子公司并表的提升作用,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9.75亿元,同比增长61.28%。扣除并表因素后,内生性收入增长高达30%。1)器械板块中Nano支架逐步实现新老交替,带动支架收入回升;起搏器与IVD延续高速增长。2)药品板块形成二超(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多强格局,预计明年将延续高速增长。

  三季度销售费用率16.23%、管理费用率12.52%,比二季度略有上升(14.37%、10.08%),预计是新兴业务推广与较多资本运作所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9.83亿元,与同期营业收入19.75亿元保持一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98亿,占净利润的41.95%,相比半年报时的28.52%已实现资金净回拢。现金流状况保持优良状态。四板块齐用力,金融平台助势,建设生态闭环。

  公司以“医疗器械、医药、移动医疗和医疗服务四位一体的心血管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为战略目标,以心血管疾病医疗为核心,垂直搭建生态闭环。

  公司成功地从较单一的业务领域扩展到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和移动医疗等丰富产品和业务群。今年来移动医疗与医疗服务通过内生外延扩张迅速。未来有望围绕心血管主线进一步深化发展与并购。

  9月下旬设立乐普金融,为公司及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经纪等金融服务。此举强化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拉动业务发展同时获取金融盈利。管理团队锐意进取,进入新一轮高成长期,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短期看医疗器械业务在Nano支架、基层市场开拓、IVD和并表吻合器企业的支撑下较快增长;药品业务在招标放量、并表新东港增厚业绩的拉动下高速增长。

  中期看对乐普药业剩余股权的收购和新产品相继上市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长期看医疗服务和移动医疗将是新增长点。维持2015-2017年EPS预测0.71、0.95、1.29元,一年期目标价48元,重申“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招标政策变化带来价格下降;多平台发展并购整合不达预期。

  机器人:牵手西门子战略合作数字化工厂,强强联合抢占中国千亿级数字化工厂市场

  机器人 300024

  中国机器人(咨询 买卖)龙头牵手全球工控龙头,技术&市场强强联合造就中国数字化工厂龙头。

  此番与西门子合作数字化工厂意义重大。新松作为国产机器人龙头,具有工业机器人、AGV、立库、洁净机器人等宽厚的智能执行设备硬件基础,同时因其机器人国家队的特性,综合市场渠道优于国内多数民企与外企;西门子作为全球工业控制龙头,在智能制造决策层(PLC、SCADA、IPC、MES、PLM)集成方面要远强于新松,工控领域全球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此次合作,西门子与新松完成了数字化工厂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的优势互补、技术与市场的强强联合,造就中国数字化工厂龙头。

  数字化工厂是工业4.0的核心表现形式,中国市场空间千亿级,爆发趋势渐近,西门子&公司有望快速抢占市场。

  内忧外患倒逼下,中国正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其宗旨均为发展两化融合下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是工业4.0的核心表现形式,其通过PLC、MES、ERP等将工业机器人、AGV等智能设备进行信息化集成,从而实现工厂级的核心部分的两化融合。国家目前坚定强推《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今年已遴选出涉及38个行业、21个地区的46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加速进行智能制造试点研究实践推广。我们认为,数字化工厂作为工业4.0的核心表现形式,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深化推进市场爆发在即,市场空间在1000亿+,强强联合的西门子&公司将受益最大。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定增+并购,预计明年业绩拐点向上。

  我们预计全年新增订单增速30%,往年均是新增订单增速高于收入确认增速,2015年年底累计在手订单我们预期在50亿元左右,订单饱满,为明年业绩高增长打下基础;预计定增将于近期完成,后续定增项目的加码将大幅提高公司各类产品的产能水平,项目预期在3年后达产,达产后项目总收入规模预期43亿元;并购将在定增完成后开展,预期并购将助力公司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订单饱满+定增+并购,我们判断明年业绩拐点向上。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最具竞争力的机器人龙头,牵手西门子后中国数字化工厂龙头稳固,随着后续定增项目落实、外延并购推进,有望乘工业4.0之风,实现高速跨越式发展。按5000万的定增股本假设摊薄后,我们预测2015-2017年EPS为0.58/0.87/1.32,对应PE为128/85/56,考虑到行业热度、公司高成长确定&持续性、资源整合,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外延并购低于预期。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keji/36274/

上一篇:双11多久发货_双11多家网络平台掀起购物狂潮 六股满仓
下一篇:【长虹电视】长虹破译创新者密码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