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年后走势分析|5月股市走势分析:A股市场热点或在两主线!

来源:热点 发布时间:2015-01-31 点击:

【www.joewu.cn--热点】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04月30日讯

  5月,历史上有5.19行情但也有过5.30杀跌!虽然,最近三年市场均以上涨报收;不过,股市也曾有云“五穷”。在历史上这样难以捉摸的5月,今年市场表现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分析认为,近期交易量大幅萎缩,显示市场观望气氛浓重,但今年经济复苏的态势明确,市场连续回调也释放了一定风险,五月“相对乐观”。(投资快报)

  5月,历史上有5.19行情但也有过5.30杀跌!虽然,最近三年市场均以上涨报收;不过,股市也曾有云“五穷”。在历史上这样难以捉摸的5月,今年市场表现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分析认为,近期交易量大幅萎缩,显示市场观望气氛浓重,但今年经济复苏的态势明确,市场连续回调也释放了一定风险,五月“相对乐观”。

5月股市行情

  机构五月“相对乐观”

  上投摩根基金指出,近期市场弱势调整,交易量大幅萎缩,显示市场观望气氛浓重。期货交易火爆,国内期货交易所纷纷出台控制风险措施,抑制部分商品期货的非理性上涨。

  但不可否认,火爆的期市分流了部分投机资金,可能也是A股成交低迷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众多投资者选择观望,但我们在目前的时点上相对乐观。主要原因一方面今年经济复苏的态势明确,二是市场连续回调也释放了一定风险。”上投摩根称。

  “从大类配置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资金去年流入股市,今年再流入房市、期市,现在也不能排除再次流入股市的可能。”国元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明利认为。其理由在于,从安全边际上来看,当前股市的风险并不大,支撑股市上行的因素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清晰,例如企业盈利数据、物价数据等。

  民生证券广州营业部首席投顾赵金伟认为,经过四月“春困”震荡行情,5月行情有望展开震荡盘升走势。其主要理由:

  首先,流动性宽松条件并未消失,资金价格低位有利于提升风险偏好。随着14部委即将联手全国开展严打非法集资活动,将有效降低各领域对资金“抬价”争夺现象,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正规金融渠道,实现对实体经济支持。

  其次,经济出现企稳迹象。3月PMI数据重回50荣枯线以上,PPI跌幅收窄,充分反应了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最后从目前月线技术指标来看,KDJ指标低位即将金叉,MACD绿柱出现度过波峰迹象,技术向上概率增大。

  不过也不乏对后市谨慎的观点。如海富通领先成长基金经理张金涛就表示,近期没有强势板块,所有的行业上涨都只能持续两三天,能够看得到赚钱的机会几乎都在前期的反弹中兑现了。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不变,四、五月的经济情况很难超越三月份,所以刺激大盘上涨的催化剂有限。“预计弱势震荡将维持约一个季度的时间。”张金涛称。

  重点关注两主题

  看完大家的分析,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历史上那个让人难以忘怀的“5.19”行情的前后吧!1999年“5·19”前夕,深沪股市再次探底,上证综指创出1047.83点的阶段新低,很多人都为大盘可能击穿1000点而忧虑。

  但当年5月19日,在没有利好刺激的情况下,市场在网络科技股的带动下走出放量上涨,并由此爆发了一波延续两年多的行情。“5·19”行情也由此成为中国投资者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今年的5月,市场是否会再走出一个5.19行情,目前大家都不知道,不过似乎有了再走出的“基因”了: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增强针对性。

  要保持股市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国资本来华投资,稳定发展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不过,市场信心能否恢复,对此影响巨大。有分析认为,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开始企稳,但有机构认为这不足以支撑市场走好。

  而事实上,在经济数据公布前,机构已经大幅修正市场的预期,此前的市场表现已较充分反映经济数据这一利好。申万宏源研究所宏观策略部4月18日公布的A股投资情况调查问卷显示,与3月份的乐观情形不同,投资者情绪出现冷却迹象,震荡为当前主流观点,显示市场信心有待好转。

  操作上,业内人士赵金伟建议投资者关注两个角度:一、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国家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政策。

  这将有效化解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供需平衡,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二、国企改革。今年是央企国企改革的落实年,业务存在竞争性或相互有重叠的央企集团存在较强的整合预期。另外,上海、广东等地方国资体量庞大,有强烈的改革动力。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认为,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作为当前两大确定性改革方向,二者的结合领域将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发力点。

  2016年国企资产整合力度和国有资产清退都很有可能超出预期,一方面,在产能过剩行业中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绩持续萎缩和市值较小的国资上市平台将存在较强的兼并重组和集团资产注入预期,另一方面,地方国有资产也有很强烈的混改和整体上市的诉求。

  基于此,再综合市场资深人士一些看法,本报记者特选出国企改革、壳资源二大主线进行分析,以供投资者参考!

5月股市行情

  主线一:国企改革主题

  近期,大盘窄幅震荡,热点快速切换,上海国企改革概念股异军突起,多股在逆势逞强。分析认为,作为中长期的重要主题投资主线,国企改革被市场一直看好,而二级市场上国企改革概念股也在反复走强。

  “随着国企改革的继续深入,这一长期炒作主题将受到市场关注。地方国企改革是2016年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相关概念股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指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日臻完善,配合去产能政策推动,国企兼并重组有提速预期。

  《投资快报》记者对比发现,2014年、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国企改革试点工作的表述,与2016年改革试点的表述明显不同:此前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试点工作的表述分别为“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而今年的试点表述不再用“推进”,而是改用“落实”。

  长期跟踪国企改革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已有上海、广东、河北、安徽等省市制定了国企改革相关细化方案及试点计划。随着更多省市的国企改革配套细则方案陆续出台,清理、整顿、重组这些国企壳公司或将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国企改革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目前市场已经到了投资国企壳公司的黄金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出现5.19行情的1999年曾是国企改革最关键的一年,国企改革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作后盾。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活跃向上的股市,不仅股票发行有困难,反而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事实也证明,5.19行情后大型国企纷纷上市。

  在操作上,中金公司建议关注:一、已经公布试点的央企及旗下上市公司,这批央企的试点方案酝酿已久,有望成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

  二、有整合预期的央企。央企中,业务在竞争性领域且业务相互有重叠的央企更容易激发市场对其的合并重组预期,包括有色及冶金、航运、军工及旅游等消费服务领域;

  三、推进相对较快的地方国企,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地是国企改革进展相对较快的区域。

  主线二:壳资源主题

  近日,360私有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通过的信息引发了对市场对同德化工等360私有化概念股的热捧。据了解,市场之所以对相关的概念股有如此强烈追捧,源于借壳上市是A股最近两年的热门主题,相关公司在公布被借壳之后往往能够收获巨大涨幅。

  去年11月,世纪游轮公告被巨人网络借壳后,公司股份连续20个交易日涨停,阶段最高涨幅达572.80%。去年12月,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艾迪西股价自2015年12月14日复牌至2016年1月5日短短13个交易日涨幅高达245.30%,出现连续13个交易日涨停的“戏码”。

5月股市行情

  有关统计显示,被借壳公司复牌后股价在短期内急剧上涨,在十几个交易日内相对市场的累计超额收益平均高达70%以上。

  究其上涨原因,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被借壳的上市公司,被注入新的资产后,企业盈利情况改变,引起市场对其重新估值,从而造成股价上涨;另一方面,壳资源尤其有被借壳预期的上市公司属于稀缺资源,致使股价大幅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企上市公司被卖壳的消息频出,4月26日,*ST钱江公告,将卖壳给吉利控股集团;4月24日晚,嘉凯城卖壳给恒大地产获“证实”。

  在此之前的3月3日,东方钽业披露的一纸股权转让协议打响了2016年国企“卖壳”的第一枪。公司控股股东中色东方拟将持有的东方钽业28%的股份转让给隆泰创投。此外,中国嘉陵、上工申贝、*ST狮头等多家公司均抛出公开征集大股东股权受让方的相关公告。

  那么,怎样的标的才较可能是“壳”呢?海通证券认为可从四个方面筛选:一是市值小。市值大小决定了重组后新股东的持股比例,市值越小对新股东吸引力越大;二是负债少。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负债越少,债务人关系越更简单,债权关系更容易处理;三是股权分散。股权越分散的公司,大股东控制力越弱,借壳过程中新股东谈判优势更大;四是保持微利或者亏损状态。

  光大证券研究员赵扬分析,A股壳资源中出现数量较多的行业包括化工、机械、纺织服装、房地产、医药、综合等。从相对占比角度看,纺织服装、综合、基础化工、房地产、建材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成为壳资源的可能性较大。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news/63839/

上一篇:[股市热点和趋势]股市热点直击:4月28日十五条必知消息一览
下一篇:"五一"股市热点:2016巴菲特股东大会八大谈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