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暴大树|股市资讯风暴:周一上市公司重磅新闻汇总

来源:资讯 发布时间:2015-05-15 点击:

【www.joewu.cn--资讯】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05月16日讯

  洛阳钼业拟收购26.5亿美元资产 加码铜钴业务

  洛阳钼业5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收购26.50亿美元资产,获得TFM56%的股权,实现对TFM的控制。TFM拥有的Tenke Fungurume矿区是全球范围内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钴矿产之一,也是刚果(金)国内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Tenke Fungurume矿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矿石品位最高的铜钴矿之一,目前,该矿区已探明的铜、钴经济储量分别为376万吨和51万吨,基于目前的开采规模,其经济储量服务年限约为25年。

  此外,该矿区探明和控制的铜、钴资源量(不包括经济储量)分别为1309.8万吨和132.2万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14年和2015年,TFM铜产量分别为4.47亿磅和4.49亿磅,钴产量分别为0.29亿磅和0.35亿磅,铜销售量分别为4.25亿磅和4.67亿磅,钴的销售量分别为0.30亿磅和0.35亿磅,销售产出比基本接近甚至超过100%。

  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铜业务将得到加强,成为世界重要的铜生产企业;此外,因上述矿区钴的储量及现有产能均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未来电动汽车用锂电池和超级合金的高速发展,钴业务将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招商证券递交赴港上市申请 最高募资逾170亿港元

  招商证券筹划已久的赴港上市终于取得重要进展。该券商H股上市申请于5月13日在港交所挂出,联席主承销商包括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摩根大通证券(远东)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最高可募资逾170亿港元。

  最高募资逾170亿港元

  据记者了解,招商证券本次最高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5%,目前A股股本为58.1亿股,也就是说,发行H股规模上限为10.25亿股。不过,招商证券还可行使最高可达H股总数15%的超额配售权,这部分规模最高可达1.54亿股。

  在与招商证券可比的、已发行H股的券商中,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的港股较A股最高折价40%,最低折价为14%,平均折价25%。招商证券上周五的A股收盘价为15.61元。按照平均折价估计,招商证券发行价格有望达14.83港元。

  如按14.83港元计算,招商证券上限发行10.25亿股,有望募资152亿港元,全部行使超额配售权,发行1.54亿股又可募资22.84亿港元。两项合计,招商证券最高募资可逾170亿港元。

  不过,有业界人士表示,海外发行新股和A股不同。A股历来有炒新的习惯,海外则需要新股有一定的折价。因此,招商证券最终的港股发行价格较A股的折价率,有可能会比其他券商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券商股属于强周期行业,不论港股还是A股,券商新股发行价在牛市中往往得到超高估值,在熊市或者一般的市场环境中,得到的估值明显偏低。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在去年即以超高估值发行,其他券商较早前发行H股时估值明显偏低。

  年复合增长率121%

  招商证券主要业务实力和综合实力已跻身行业前十,增长率也颇为可观。

  公开资料显示,招商证券净利润由2013年的22.3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9.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1%。这一增长率在前十大中国券商中,排名第四。

  截至去年底,招商证券总资产、净资产在中资券商中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九,净利润排名中资券商第七,去年的加权净资产回报率在前十大中资券商中排名第四。

  不过,这家背靠招商局,身处深圳改革前沿的券商并不满足于这一成绩。招商证券多位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招商证券中短期的目标是进入行业前三,主要业务实力进入行业前五。

  此前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四家券商已陆续登陆香港融资,并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取得实质进展,这给招商证券带来不小的压力。这也是招商证券急于赴港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A股暴跌波及券商

  A股在今年一季度发生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今年前三个月即暴跌15%,给各家券商的业绩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记者统计,今年一季度,证券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滑32.56%和43.25%,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自营业务、两融业务净收入虽然取得了正收益,但较2015年同期下滑幅度分别达43.18%、69.87%和68.76%。承销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分别增长84.61%和84.02%,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取得73.04%的增幅。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招商证券也未能幸免。据招商证券申请材料,该券商一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大幅下降至42.97亿元和10.13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分别为74.49亿元和26.66亿元。

  不过,业界表示,A股暴跌给券商股带来的影响,已经反映在招商证券A股股价中,不会过度影响招商证券在香港的发行。

  "A股出现快熊肯定对证券行业估值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行业的普遍影响,不会对招商证券这一家券商带来超过行业的额外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行业分析师表示。(.证.券.时.报.)

  格力营收下滑400亿后 董明珠回应10亿赌约"最后输的一定是他"

  5月15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广州以"2016企业困局与破局"为题开授董明珠自媒体公开课第一课。

  在2015年格力电器营收暴跌将近400亿元后,董明珠在公开课上再次谈及与雷军的10亿元赌约时表示,"大家都说董明珠死定了,我活得好得很。放心,最后输的一定是他。真正的困局在心中,只要心里没有困局,所有的困难都不是难。"

  在公开课上,董明珠再次亮出格力2代手机。据媒体记者了解,格力2代手机现场接受预订,但产品要在6月1日才能上市。

  "最后输的一定是他"

  "最近有人评论我是一个"网红",网红就网红,我就是要讲真话。大家都说10亿赌局,董明珠死定了,但我今天还站在这讲话,我活得好得很。"在格力电器2015年营收遭遇大滑坡之后,董明珠5月15日在公开课上聊及当年与雷军的10亿元赌约时如是表示。

  2013年12月,在央视"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上,小米董事长雷军与董明珠立下"10亿赌约",赌"小米5年内营业额是否能够击败格力"。虽然随后雷军和董明珠都对外表示是"玩笑",但该赌约一事一直受外界关注。

  "但是放心,最后输的一定是他。"董明珠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这番表态的背后,却是格力电器2015年"不尽如人意"的业绩 。据格力电器年报 ,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5.64亿元,同比下滑28.17%,较2014年的1400.05亿元,下滑将近400亿元。

  董明珠面对格力去年业绩时如是表示,"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敢于坦荡去面对,没有这样的胸怀也很难做好企业。"但同时虽然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企业困局与破局",董明珠似乎并不承认格力电器面临困局。

  "到2015年下滑了390多亿元,按照10亿元营收企业算,那就是39家,很多人就说格力有问题,格力不行了。每个企业对自己要充分了解企业现状,企业是否有问题是自己来判断。

  经常有人讲说这个人不行了,外面很漂亮,但是已经得癌症了,虽然我穿得破一点,但是体格强壮。所以,我们在市场上经常发现,这家企业很好,可是突然间就没了,这是长时间的积累,只是没说出来。"董明珠表示。

  董明珠将去年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格力空调的价格调整。她告诉现场媒体,去年让利给市场180亿元。"这个行业我利润最低,不敢赚太多的钱。"

  "2015年销售下滑了390多亿元,但是我们有史以来实现了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了50%。去年我们的净利润率也实现同比增长,这说明内部管理出了成效。"董明珠表示。

  对于格力电器的转型,董明珠认为,"一是效率,二是质量。"

  董明珠借自媒体玩营销

  在格力电器的众多转型中,格力手机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4月19日,董明珠通过其自媒体平台爆料格力2代手机真机照。董明珠称,自己已经使用格力手机4个月,并提出近百项建议。

  5月15日,董明珠也毫不含糊地带来了IH电饭煲、"画时代"空调等多款格力产品,借公开课玩起了促销活动。格力2代手机也再次亮相。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记者从格力现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相对于格力1代手机的低价位,该款手机预售价定为3300元,现场观众可以预订,但需要到6月1日产品面市后才能拿到货。

  其实,在董明珠提出要做手机以后,市场对这一决定多持怀疑态度。董明珠对此回应称,"很多人说手机市场是红海,我认为红海不是取决于市场,而是取决于你自己。

  你在这个行业做得比别人好,永远没有红海,技术、质量、诚信都比别人差,你就是红海。对于我来讲,唯一的红海就是不能挑战自己,没有别的原因。"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媒体记者表示,中国目前超过2000元的手机品牌卖得动的多是苹果、三星、华为等大品牌,光是网上宣传,没有长期耕耘的线下渠道难卖。

  在他看来,格力做手机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借手机提升智慧家居的概念,想要启动空调换机市场,为其空调主业服务。

  记者注意到,日前董明珠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上晒出网友对格力2代手机用子品牌的建议,正式征集格力2代手机的品牌名。因此,格力手机不排除将使用其他子品牌。(.每.日.经.济.新.闻.)

  万达院线对价372亿元收购万达影视 影视产业进入寡头割据时代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超440亿元,影视类上市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细化来看,电影工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制作、发行、放映。其中,最赚钱的当属影院。

  5月12日晚间,停牌两个多月的万达院线终于发布了定向增发整合万达影视的资产重组方案,王健林的影视帝国呼之欲出。

  另一方面, 2015年全国前十大院线票房收入,约占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总额的 52.46%,票房垄断趋势显现。

  由于掌握着直接影响到票房的排片大权,放映环节也变得至关重要。近日,阿里影业认购大地院线10亿元可转债,企图分得票房市场一杯羹。

  万达院线372亿元收购万达影视

  借着资本的东风,A股影视公司也开始扩展产业链,多维度抢占市场份额。根据万达院线公告,公司拟用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万达影视,标的暂定对价372.04亿元。

  其中,公司以不低于74.84元/股的价格,向万达投资等33名交易对方发行约4.97亿股,购买其持有的万达影视100%的股权;同时,公司拟采取询价发行的方式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总额不超过80亿元的配套资金。

  当下,万达院线已然是国内院线第一股,根据其2015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80.01亿元,增长49.9%,实现归母净利润11.85亿元,增长48.1%;实现全年票房收入达63亿,观影人次1.51亿,国内市场占有率13.6%,连续七年居国内首位。

  与之对比,万达影业也毫不逊色,在整合之前,2015年,万达影视实现营收5.69亿元,净利润1.3亿元,票房总收入61.5亿元,约占国产片票房份额23%,位列国内民营电影制作公司第一,其中,《寻龙诀》、《夏洛特烦恼》、《煎饼侠》等电影均表现不俗。

  也就是说,强强联合下,本次收购完成后,万达院线公司市值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成为A股最大的传媒股,王健林影视帝国呼之欲出。

  实际上,在电影票房高涨的春风下,影视类上市公司也纷纷借助资本扩充实力。而最赚钱的当属电影院,曾有媒体爆出万达院线巨额的爆米花收入,让人唏嘘。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当代东方等一批影视公司,都曾有过大手笔收购院线的经历。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在电影市场的风口上,影视公司并购已经成为常态,一方面,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将扩展上下游,完善产业链,有利于巩固公司在整个行业内的地位;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的方面分析,一家独大也存在隐患,"以后是不是,万达自己拍电影,自己发行,自己放映,自己玩就可以了?"

  影视圈将进入寡头时代

  另一方面,影视公司资本并购的节奏越来越快,近两年,互联网大潮下,业内人士纷纷预言电影院线即将没落,然而,事情并未如其所料,由于掌握着排片权,作为产业链下游出口的电影院线成了"香饽饽"。

  与此同时,国内影院行业也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中国城市院线数为48条,影院数超过7,200家,银幕数约3.2万块。2015年全国前十大院线票房收入约占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总额的 52.46%,呈现出较高的集中化水平,可以说影院巨头正在从下而上,垄断电影放映市场,而这将直接影响到制片和发行环节。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因此,各大金主也坐不住了, 5月9日晚间,阿里影业发布公告宣布称,认购大地影院10亿元人民币可转债,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阿里影业首次对下游影院资产进行布局。

  2015年,大地院线票房总收入35亿元,在全国院线中排名第三,上述分析师表示,虽然大地的盈利能力比不上万达,但是傍上了阿里影业后,可以结合互联网宣发,基础盘子大,利润也有望快速增长。

  无独有偶,2015年,文资控股借壳*ST松辽,成功登陆A股。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15 年,文资控股实现影视投资制作业务总收入3.18 亿元;实现影城经营运营管理业务总收入9.03亿,同比增长49%;总票房收入 6.84 亿元,同比增长 57%;影城银幕数量增至 261 块,实现观影人次 2,113 万人。

  对此,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耀莱影视作为依托,文资控股也从投资制作,涉足到放映。而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影视公司频繁并购重组,扩充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公司主营的业务也开始全面开花,可以预见的是,行业寡头割据的时代即将来临,小型公司生存将愈发艰难。(.证.券.日.报.)          新大地曾被曝虚增利润 生物保荐人起诉证监会

  2012年,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被爆出虚增利润等问题,被证监会终止发行股票。该案也被称为“创业板造假上市第一股案件”。

  2013年,证监会认定南京证券在推荐新大地IPO的过程中尽职调查未勤勉尽责,存在违法行为,遂对直接责任人胡某予以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胡某不服,向证监会申请复议。处罚决定被维持。胡某遂将证监会诉至法院。5月11日上午,市一中院开庭审理此案。  

上市公司最新消息

  事件

  被曝造假保荐人遭证监会处罚

  新大地公司主营精炼茶油,业内籍籍无名,2012年4月在创业板预披露,由南京证券保荐。其5月上会通过,成为“茶油第一股”。但仅仅一个月后,《每日经济新闻》发文表示,新大地涉嫌多次造假,虚增利润、隐瞒巨额关联交易、财务造假等等,并称其为“创业板造假上市第一股”。

  随后,新大地和南京证券在2012年7月向监管层提交终止发行上市申请,证监会火速于8月对新大地正式立案稽查。

  证监会经核查,发现南京证券在推荐新大地IPO过程中,存在未按规定核查事实、未能发现虚假销售、未能发现并未披露部分关联关系、虚假记载等违法事实。

  2013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称,证监会因新大地案件拟对南京证券给予警告,对保荐人胡某和廖某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和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随后,证监会作出处罚决定。

  因认为对自己处罚不公,胡某将证监会告上北京市一中院。

  庭审

  原告称并非项目负责人

  5月11日上午,市一中院开庭审理此案。胡某亲自出席庭审,证监会委托两名代理人应诉。

  法庭上,胡某称,保荐人已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核查。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虚假销售的存在,况且保荐人并不具备被告的调查能力,也已在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核查,不存在未勤勉尽责之情形。胡某认为证监会对于自己的处罚过重。

  对于胡某的说法,被告代理人则表示,“他们没有去实地调查,却在调查报告中写了去实地调查,这是明显的造假”。

  被告表示,原告存在“出具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证书”等情形,未履行法定职责,因此才决定罚款15万元,同时对其进行市场禁入的处罚。“被告作出的处罚都有法律依据。”代理人说。

  对此,胡某并不认可,他表示自己不是南京证券负责新大地项目的负责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我负责某项具体工作,对一些材料进行审核。但在项目组中有项目组组长总负责,我只是做一些具体工作。”胡某说。

  此案将择期宣判。(.京.华.时.报.杨.凤.临.)

  公司治理形同虚设收购标的业绩糟糕 ST华泽17位高管被查

  公司治理形同虚设收购标的业绩糟糕

  罕见!ST华泽17位高管被查

  多位高管同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况在A股并不多见,但ST华泽(000693)在一天内却有15位董监高及2位已经离职的前高管被证监会进行立案调查。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公司可能面临着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除此之外,ST华泽还深陷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以及收购标的资产业绩不达标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17位董监高遭调查

  ST华泽上周五晚间公布的一则公告让投资者大吃一惊,公司15位董监高以及2位离职高管同时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也是近年来极为罕见的案例。

  公告显示,5月12日,ST华泽董事会成员王应虎、王辉、陈健、赵守国、雷华锋、宁连珠;监事会成员朱小卫、阎建明、芦丽娜;高级管理人员赵强、金涛;离任高级管理人员陈胜利、朱若甫、程永康、吴锋,共计15人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来ST华泽似乎成了证监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去年11月23日,因涉嫌信息披露不实等证券违法违规,ST华泽率先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立案调查通知书。

  随后在今年的3月14日和3月16日,公司董事长王涛和财务总监郭立红又纷纷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而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若以此计算,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ST华泽共有17位董监高(包括部分离职高管)先后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说明公司可能面临比较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认为,若证监会最终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投资者可以根据证监会做出的处罚认定,向上市公司以及负责任的高管提起民事索赔诉讼。

  年报"非标"被ST

  实际上,ST华泽被"ST"也大大出乎投资者的意料。因为公司虽然2015年业绩亏损1.55亿元,但2014年净利润为正,尚未触发被披星戴帽的标准,但是公司却因年报被"非标"而惨被ST.

  据了解,ST华泽2015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于今年4月28日被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且该保留意见所涉及事项属于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性规定。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给出非标意见,主要是因为ST华泽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公司陕西星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占用华泽钴镍子公司陕西华泽镍钴金属有限公司资金,

  其中,2013年余额约为10.81亿元,2014年余额约为14.15亿元,2015年余额约为14.97亿元,而且该占用既未履行内部审批程序,也未按规定披露。随后,ST华泽因此进行停牌整改。

  另外,ST华泽从今年3月1日起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据此前公布的公告,其重组的初步意向为公司拟以现金购买或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资产置换陕西星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旗下企业)持有的广西华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股权、实际控制人正在进行的地产项目收益权或股权。

  然而,在立案调查以及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的阴影下,其重组能否成行仍不好说。

  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ST华泽曾在重组过程中分别与所购买的标的资产陕西华泽和陕西华泽全资子公司平安鑫海签订过盈利预测承诺,但标的资产最终的业绩完成情况却十分糟糕。

  具体来看,陕西华泽曾预计2015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22亿元,但最终陕西华泽去年却亏损约1.2亿元,与曾预测的盈利数相差高达3.42亿元,完成率为-54.23%。

  而平安鑫海曾预计2015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75亿元,但其最终仅实现净利润1572.73万元,差额金额约为1.59亿元,完成率不足9%。对于业绩盈利预测未能实现的原因,公司在公告中曾表示是因"受镍产品售价下跌、成本费用上升等因素影响"。

  "业绩巨亏加之公司及部分董监高被立案调查,担心公司今后的业绩仍会受到影响。"北京一位投资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北.京.商.报.)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keji/66321/

上一篇:轻松筹 最新资讯_股市最新资讯:盘前利好消息速递(5/16)
下一篇:【大牛股启动前】四股启动暴涨引擎医药外包迎重大发展机遇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