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提示风险]证监会落实国九条 “以股代息”细则尽快推出

来源:要闻导读 发布时间:2007-10-23 点击:

【www.joewu.cn--要闻导读】

【本文导读】

证监会表态  

证监会:五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以股代息”制度细则有望尽快推出  

深交所亮剑

深交所开通IPO信息查询专区提升发行信披透明度  

上交所重拳聚人心汇人气上交所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  

上交所发布新股发行上市信披规范要求四方面内容  

走势分析  

新年首日玩“跷跷板”市场盘桓概率大  

A股市场春季行情仍可期  

【本文阅读】

证监会:五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制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等制度  

修订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格式准则和相关信息披露编报规则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制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承诺事项的监管指引

完善日常监管和稽查执法协作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110号)发布已有一个星期。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监管工作方面就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已经采取了何种措施,有何进一步安排?对此,证监会2日进行了解答。  

证监会表示,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始终是证监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从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投资者需求和保障合法权益为导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规则,强化信息披露监管要求和引导公司治理规范运作,保护投资者知情权。二是保护投资者收益权,引导上市公司牢固树立对股东的回报意识,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收益权的保障力度。三是保护投资者参与决策权,便利中小投资者通过股东大会等合法途径平等参与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四是积极查处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证监会同时介绍,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中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利润分配和现金分红信息披露监管,并在出具再融资持续监管建议书时,重点关注利润分配情况和不履行分红承诺的情况。二是在并购重组审核中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包括股东大会表决情况、网络投票的落实情况、资产定价公允性、并购重组摊薄当期每股收益的填补回报安排、对现金分红持续稳定的上市公司在监管政策上给予扶持等。三是各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在日常监管中,督促上市公司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综合提升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四是继续提高监管透明度,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进一步加强相关监管工作的公示力度,不断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和效率。  

此外,证监会还介绍了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的工作安排:一是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制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股东大会征集投票权等制度。  

二是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等制度,落实《意见》关于“建立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制定差异化的分红引导政策”、“研究完善中小投资者提出罢免公司董事提案的制度”、“引导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全面采用网络投票方式”和“完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投票表决第三方见证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强化上市公司规范治理与内控约束。  

三是修订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格式准则和相关信息披露编报规则,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意见》“制订自愿性和简明化的信息披露规则”、“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建立限售股股东减持计划预披露制度”的要求,使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真正成为投资者需要和可以依赖的信息来源。  

四是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制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承诺事项的监管指引,落实《意见》关于“对摊薄即期回报的重组公开承诺填补回报”、“对不履行分红承诺的记入诚信档案,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不得再融资”、“鼓励主动延长锁定期”和“引导公司承诺在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回购股份”的要求,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失信行为的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五是完善日常监管和稽查执法协作机制,坚决查处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证券日报)

“以股代息”制度细则有望尽快推出  

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多元化投资回报体系。研究建立“以股代息”制度,丰富股利分配方式。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以股代息”制度作为我国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相关细则,有望尽快推出。我国境内实施“以股代息”制度可能将借鉴香港经验。“以股代息”制度具体的操作流程主要是,上市公司提供选择权、股东参与和撤销参与、确定新股配发基准、新股上市及买卖等四方面。  

分析人士认为,“以股代息”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再融资,上市公司股价无需除权。选择“以股代息”的股东,可在不用支付经纪费、印花税及相关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增加对上市公司投资。  

赋予投资者选择权  

业内人士表示,“以股代息”制度是指,在利润分配时,上市公司将收取现金或股票的选择权赋予投资者,充分尊重投资者意愿。它不同于目前由上市公司决定派发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的做法,投资者可根据自身的投资或现金流需求决定将利润转投资或提现。  

这位人士认为,“以股代息”制度赋予投资者灵活选择的权利。同样的投资者,随着市场环境和个人财务状况的变化,会有不同需求,有时希望获得股票分红,有时希望获得现金分红。“以股代息”制度给投资者灵活选择的权利,投资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优选择,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分红意愿不强,而且送股占比高、现金分红低。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可能突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立即实现高派现。一味追求高派现也并非好事,如没有持续的业绩高增长做支撑,高派现便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推出“以股代息”制度,不失为一些上市公司从不分红到分红的过渡之举。  

或借鉴香港经验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我国境内实施“以股代息”制度可能将借鉴香港经验。从香港市场经验看,“以股代息”制度的操作流程主要为:一、上市公司提供选择权。若宣派的股息提供“以股代息”的选择权,上市公司会在有关业绩公告中公布,将载有“以股代息”计划详情的通函连同选择表格一并发给股东。股东可选择仅此次股息采用以新股代替的方式收取,也可作出日后宣派的所有股息均永久性收取新股的选择。  

二、股东参与和撤销参与。股东可选择是否参与“以股代息”计划。拟收取现金的股东无需交回选择表格,拟收取新股的股东须在指定日期之前将填妥的选择表格送达证券登记公司。股东选择永久性收取新股后将不会再获得选择表格,除非其撤销有关选择。已选择永久性“以股代息”的股东可向证券登记公司提交书面通知撤回其选择,也可利用通函附带的撤销通知书退出“以股代息”计划。  

三、新股配发基准。股东如选择“以股代息”,可收取的新股数量计算公式为:可收取的新股数量(下调至最接近整数)=于股权登记日持有并选择“以股代息”的现有股份数量×每股股息/新发股份价格。  

四、新股上市及买卖。上市公司须向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申请批准根据“以股代息”计划将予发行的新股上市及买卖。新发股份一般于派发日或派发日的下一交易日开始买卖。除不享有本次股息外,其他方面与现有股份享有同等权益。  

相关配套制度待完善

分析人士表示,鉴于“以股代息”制度与以往分红制度不同,引入“以股代息”制度,既需借鉴海外市场经验,又需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建议相关部门从促进上市公司分红角度出发完善相关配售政策,通过减少审批限制、制定合理的分红配售股折价比例及配售股份数量限定、完善发行和配股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加以推进。对多地上市的公司可融合参考先进市场经验,为“以股代息”制度试点提供便利。  

具体而言,一是明确“以股代息”制度涉及的再融资审批和新发股份价格确定标准问题;二是借鉴成熟市场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改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派发股票股利按面值结转股本的做法,明确实施“以股代息”制度的上市公司相关会计处理;三是改革派发红股机制,允许公司在上市后进行股票拆细。(中国证券报)

深交所开通IPO信息查询专区提升发行信披透明度  

日前,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为落实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IPO信息披露配套工作,深交所联合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IPO信息查询专区,方便投资者查询发行信息。该专区已于2013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投资者可以通过巨潮资讯网或深交所官方网站进入IPO信息查询专区。  

专区主要为投资者提供三个方面的查询功能:一是专区首页向投资者提供了所有处于发行阶段的发行人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新股总貌”和“新股发行一览表”查看当日处于发行阶段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发行人数量、名单及发行定价等信息。二是专区“信息披露”页面汇总列示了招股说明书等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文件,便于投资者查阅。三是专区“询价信息”页面向投资者列示了发行人询价信息。询价信息包括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所要求披露的内容,如参与询价投资者及配售对象家数、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公募基金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等信息。  

此外,专区提供了深交所网下发行电子化平台(EIPO系统)的链接。投资者通过该链接可以进入深交所EIPO系统,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查询更多询价信息。  

后续深交所还将继续整合IPO法规信息及投资者的问答服务信息,在IPO专区一并展示。借此,深交所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站式”的IPO信息查询服务,并通过信息的公开进一步提升市场约束力。(证券时报网)

聚人心汇人气上交所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新年开市的第一天就表示,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2014年,上交所将采取多方面措施,继续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彰显市场公平正义,进一步浓厚与投资者的情谊,凝聚人心,汇集人气,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2013年,沪指累计下跌6.75%。上交所表示,尽管市场服务和监管工作并不适合以促进指数上涨为目标,市场表现也反映了经济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偏好等多方面、深层次体制机制因素,但面对这样的局面,上交所全员仍感觉如芒在背,必须深刻反思:在上海市场的投资活动中,投资者是否感受到了公平和正义?上海市场的投资环境,是否足够友好、便利和安全?上海市场是否充分适应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节奏,匹配了投资者的需求和诉求?  

“一要自省,自省才能后勇;二要向善,向善才有未来。”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交易所的角度来说,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第一抓手就是上市公司监管,原因非常简单:投资者接触上市公司最频繁,上市公司监管是上交所为投资者提供的最基础、最核心的服务项目之一。“近年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市场要健康发展,在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二者关系上不能偏废;除了估值、供求等经济因素之外,公平、正义等社会因素对市场健康发展的意义也非常重大。所以,我们要从最基础、最核心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入手,维护“三公”原则,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此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3年以来,上交所要求引发市场关注和质疑的部分上市公司召开情况说明会,直接回应市场和公众的合理质疑;发布了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实施办法,整合了各类惩处措施,希望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透明度;探索建立了上市公司监管快速反应机制,希望与媒体和市场的关切形成积极互动,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出了“上证e互动”互动式信息披露服务,希望为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提高服务股东意识和能力提供有效工具;推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直通车,促进信息披露主体归位尽责,协同社会各界联合做好监管;推动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希望深入揭示公司投资价值,明晰投资要素,为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提供新手段;发布了《现金分红指引》,尝试向上市公司传导区别化的监管压力,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应该说,这些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其效果有待接受市场检验,并有望逐步显现。”该负责人表示。  

上交所提出,2014年,在市场入口环节,将根据修订后的上市公告书《格式指引》,要求“造假上市”的发行人回购全部首发新股,并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严格执行就稳定股价、减持、锁定期、持股意向等问题提出的相关规定。在持续监管环节,该所将对2013年推出的一系列新措施进行适时优化,适时全面实施直通车,提高上市公司情况说明会频率,扩大分行业信息披露覆盖面,完善快速反应机制,优化“上证e互动”平台功能,探索建设高收益蓝筹股板块;探索持续性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加强市场透明度建设,制定并公开发布上交所技术、业务、监管公开清单;探索根据投资者评价对监管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投资者权益保护、有利于适应市场发展新形势的上市公司监管模式。  

据悉,2014年,上交所还将在丰富产品、匹配投资者需求,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和质量,提升蓝筹市场活跃度,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进行完善,并适时向市场披露。  

上交所注意到,去年底以来,市场主要专业机构纷纷发表研究报告,超过半数看好2014年上海市场,持悲观态度的不足20%。多数专业机构认为,2014年市场上行机会将大于下行风险。首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投资者中长期经济预期,改革将带来风险偏好的提升以及长期增量资金的入市;其次,宏观经济正在逐渐探明底部,企业盈利已有所恢复;最后,发达市场引领的全球经济复苏将为中国改革提供良好的缓冲。  

“我们无法预设新的一年上海市场的涨跌结果,但我们相信,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有助于提升上海市场的用户体验,浓人情、聚人心、汇人气。希望市场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监督上交所的工作,共同促进上交所市场的健康发展。”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时报钱进)

上交所发布新股发行上市信披规范要求四方面内容

近日,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日常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七号新股发行上市后相关主体承诺履行等事项的信息披露规范要求》。据悉,《备忘录》主要是为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规范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后,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的承诺履行、稳定股价,以及公开发行前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等事项和相关持续信息披露行为。

从具体内容看,《备忘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信息披露要求。《备忘录》意在强化持续信息披露,使得新股发行并上市后承诺履行等事项的信息披露有章可循,为股票发行注册制奠定基础。对于《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中要求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作出的承诺事项、稳定股价预案及相关约束措施等,《备忘录》明确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触及相关情形时的公告时间和公告中需包含的内容。  

二是强化承诺履行。《备忘录》为《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中承诺事项履行的细化规定,意在通过具体规定将《意见》中强化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的诚信义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备忘录》区分不同的承诺事项规定相应的披露要求,并将其纳入定期报告承诺事项管理。  

三是加强股东持股管理和减持预先披露。《意见》对控股股东、持有发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开发行前持股5%以上股东等持股主体,新增了减持价格限制、股票锁定期限延长等承诺要求,以及减持预先披露等规定。针对上述要求,《备忘录》明确了触及相关情形时的披露要求,以及减持预先披露的公告内容,并与目前《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衔接。  

四是加强事后监管。《意见》中强化对相关责任主体承诺事项的约束,规定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在作出公开承诺事项的同时,提出未能履行承诺时的约束措施,《备忘录》细化了相关约束措施达到触发条件时的公告时间和公告事项,便于社会监督。另外,《意见》的一大亮点为加强对造假行为的处置,加大中介机构责任,《备忘录》规定了不同情形下的披露要求。  

上交所有关人士表示,对于未按承诺履行,或存在其他违反备忘录情形的,上交所将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实施办法》等对其实施相应的纪律处分或监管措施,强化未能履行承诺的事后监管。(证券时报网)

新年首日玩“跷跷板”市场盘桓概率大  

机构分析认为,创业板指逆市开门大吉,收出中阳线,暗示2014年依然是结构性行情  

三因素致“开门红”旁落

主持人:昨日是2014年A股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主板小幅下跌,但创业板指数却逆市走强,大涨2.19%,跷跷板效应继续显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下跌?2014年首个交易日的市场特征说明什么?  

大摩投资:昨日股指“开门红”预期落空,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从基本面来看,1月1日发布的PMI数据不及预期显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偏弱。从分项数据来看,新订单、积压订单、出口订单指数均不同幅度下降,反映市场需求水平略降;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下降,表明企业对未来市场仍持谨慎态度,未来经济增长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从技术面来看,主板近期由于量能不足,走势相对稳定,目前大盘仍处于在2079点之上构筑筑底平台的阶段。另外,由于1月份中旬第一批新股即将发行,新股的定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业板的估值情况,预计短期创业板波动将会加大。

源达投顾:许多人以为A股走势疲弱是IPO或再融资太多,所以只要暂停新股发行就可以托市,但这只是将新股发行当成了市场下跌的替罪羊,反而模糊了真正的焦点。IPO暂停发行13个月,A股走势仍欲振乏力,相信这一观点已不攻自破。2007年年底,中国整体货币供给(M2)仅40万亿元,目前高达107万亿元,A股从不差钱。造成市场如此颓势的主因有两方面:第一是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如新股发行、大小非解禁、T+1交易、融券做空制、跨品种套利等,一些金融衍生产品力求与国际接轨,但缺乏响应的配套机制,尤其忽略了资金规模小,话语权少的散户的利益,这将必然带来市场活跃度的降低,让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或者干脆弃权;第二是改革必然带来的阵痛效应,以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经验来看,改革是会付出经济增速下滑的代价的,尤其是改革的初期和中期,改革成效一般都会在改革后期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中得以升华,届时将会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当下显然处于改革的初期,市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结构性行情仍将持续  

主持人:昨日,股指未能出现市场期待的“开门红”行情。沪深两市股指双双低开,随后大盘震荡整理,沪指一度跳水逼近2100点,从技术面来看,后市股指将如何运行?  

巨丰投顾:从技术面来看,MACD指标还在徘徊,但是KDJ指标已经第二次发出买入信号。目前大盘正在加速赶底,MACD指标即将出现金叉买入信号。短线、中线、长线布局的时机即将来临。中长期趋势线120日均线尚未走坏,但已成为近期的强压力位。后市突破半年线压力2130点之前,机会不多。  

广发证券:昨日是2014年A股的第一个交易日,大盘未能实现“开门红”,但创业板指、中小板指却是开门大吉,收出中阳线,盘中仍是新兴行业表现优异,暗示2014年依然是结构性行情。  

201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虽然大盘翻红,但那是主力为了净值的需要而刻意拉抬的结果,并不代表市场主流资金对权重板块、周期板块有多大兴趣。实际上昨日权重板块整体低迷,是对去年最后一天的上涨假象给予了正常戳破。市场仍以新兴行业为主炒对象。  

顶点财经:从技术面来看,沪指在一举攻破5日、10日均线之后,出现小时级别的短期小幅震荡整理,不改后市的运行趋势。投资者可以借助沪指短期回踩2100整数关口的时机,逢低建仓。后市沪指继续上攻20日均线一带的概率较大。近期,市场在众多利空集体落地后,有望迎来压抑过后的大幅反弹行情。在目前的点位,都是投资者逢低买入的较好建仓区间,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首选具有成长性个股

主持人:昨日,创业板与主板市场走势严重分化,煤炭、银行、券商等权重板块走势低迷,LED、智能穿戴、4G概念、互联网、触摸屏等科技板块涨幅居前,那么后市有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倍新咨询:昨日,创业板再次走强是为新股预热,除关注新兴产业板块中的中小市值个股外,农业板块以及年报绩优个股也可继续低吸。  

天风证券:周期性个股阴晴不定,目前仍处弱势。具有成长性的中小市值个股受到资金青睐,走势良好,建议依据潜质和估值状况挖掘个股。  

大摩投资:操作上建议投资者保持耐心,重点关注高送转概念、年报预增概念及低价绩优股,逢高减持垃圾股及高价高估值股。  

广州万隆:投资者短期可轻指数、重个股,把握局部机会。尤其是在年报高送转主轴之下的改革、新产业新技术类题材中,春节前或有较大的“惊喜”送出,值得重点挖掘。(证券日报)

A股市场春季行情仍可期  

大盘在2014年首日未能收红,电子、信息等继续带动创业板指数反弹,医药生物板块也继续表现强势。节前最后一天爆发的金融板块拖累股指,乳业股全线大跌导致食品饮料行业垫底。12月上旬以来,主板与创业板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但年末的流动性趋紧对市场的实质影响有限,创业板在这次预期调整中继续保持强势,并没有受到资金面的较大影响,数据的回落和较高资金成本反而对周期品形成了短期的压力。游戏规则未变之下,一季度A股市场仍有望演绎往年的春季行情,年初的大盘下跌可视为较好的建仓机会,尤其是绩优蓝筹股。  

去年四季度以来,基本面、资金面和政策面的“三元角力”逻辑一步一步得到验证,三个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在四季度以来均有不同的变化,其中经济基本面的好转得到延续,对市场构成较强支撑;资金面的冲击也正如预期,利率的快速抬升对市场构成一定抑制;而前期并不明朗的政策面逐渐拨云见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整体超越市场预期,在细节及执行部分也有所突破。随后,央行、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纷纷发布相关领域的改革方向及具体举措。虽《决定》本身对未来的政治改革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清晰的指引,但改革本身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目前对市场压制较为明显的是无风险利率的系统性上行以及短期流动性的冲击。进入2013年以来,市场整体流动性一直处于一种易紧难松的紧平衡状态。去年三季度以后,资金价格进入快速上升期,其中Shibor的中枢相较二季度以前有显著的上行,同时以国债到期收益率为主的无风险利率也在快速上行。流动性问题对于目前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市场流动性不充裕,难以摆脱存量资金博弈的结构性行情;二是实体经济资金面紧张,融资成本上升,转型及经济增速均会受到不利影响;三是资金市场流动性紧张,市场对于债务及资金链的担忧将逐渐升级,同时并不排除由于资金链问题导致的违约事件。由此可见,在实体经济复苏趋势明确,经济增速逐渐加快,政策较为确定的时候,资金面松紧及相关的因素将成为主导市场短期趋势的核心因素。  

目前的结构性困境使得流动性处于紧绷状态,同时利率的走高也使得市场难以摆脱存量资金的博弈局面。虽然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导致流动性冲击不可避免,但就目前经济的增长趋势而言,中国经济目前还没有“明斯基时刻”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去年年底的资金面趋紧虽然有其内在原因,但实体经济复苏促使的融资需求是资金价格走高的另一原因。本轮短期下行始于央行逆回购操作频率的降低以及市场对央行趋紧的解读,但央行的行为本身是对四季度外汇占款增速过高,热钱流入加快的应对举措。12月下旬央行重新增加逆回购及SLO操作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后,脉冲式的紧张得到了缓解。目前来看,资金面是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目前的市场估值水平已真实反映了高企的资金利率,只要一季度资金面不出现超预期的恶化,那么市场的估值中枢就会相对保持稳定。  

随着2013年的过去,一季度将迎来银行资金投放的高峰期,短期市场流动性有望逐步好转,股指仍有继续反弹的动力,但高度不宜过于乐观。从最新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指数来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有放缓的趋势,不利于强周期类板块的走强,因此,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蓝筹股中的弱周期板块以及2014年增速相对确定的成长股。近期,沪深交易所先后公布了定期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表。从往年经验看,率先发布定期报表的上市公司往往容易受到市场的追捧和热炒,比如去年中报的华平股份、三季报的特锐德,以及今年年报第一股西藏珠峰都受到了市场短期的强烈炒作,一些业绩靓丽、行业前景好的个股,存在一定的短期交易性机会,建议投资者给予关注,但是对于业绩较差、行业不景气的个股,需要提防追高风险。  

从历史经验来看,医药行业是穿越牛熊周期最为靠谱的板块,其次是农林牧渔和家电行业。从行业分类来看,成功穿越牛熊周期的前六大行业当中,除了农林牧渔以外,全部属于大消费类行业,由此判断,投资消费品是最有可能穿越牛熊周期并取得绝对收益的一条途径。主要原因在于医药行业长期受益于老龄化趋势,家电、汽车受益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政府刺激内需的政策导向。相对于投资主导的经济周期,这些行业与消费水平关系更大,投资增速进入下降通道而消费水平却在持续提升,这一投资逻辑2014年仍将延续。(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http://www.joewu.cn/gongsi/68/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萌警探|最猛IPO潮来袭 A股重大拐点来临?

Copyright @ 2013 - 2018 金融屋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